论述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0/9/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1期   作者:李雪娇
[导读] 现阶段,人文精神作为一种能够加快世界历史发展步伐的重要源泉,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应试教育指挥背景下,高中语文教育中的人文追求相对缺乏,从而使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等难以很好地顺应精神文明建设与伟大民族复兴,甚至违背了教学初衷。所以,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期间大力弘扬人文精神,并不断渗透人文精神已经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本文就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展开详细论述。

李雪娇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第一中学
【摘要】现阶段,人文精神作为一种能够加快世界历史发展步伐的重要源泉,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应试教育指挥背景下,高中语文教育中的人文追求相对缺乏,从而使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等难以很好地顺应精神文明建设与伟大民族复兴,甚至违背了教学初衷。所以,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期间大力弘扬人文精神,并不断渗透人文精神已经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本文就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高中语文;人文精神;渗透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227-01

        人文精神的内涵非常丰富,如平等、民主、宽容和博爱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具有重要影响。而且人文精神强调“以人为本”,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重视,所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能够让他们认识到个体的权利、自由以及尊严等要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人文精神是一种内在驱动力,能够直接影响高中生的成长及发展。因此,语文教师应正确认识人文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切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人文精神对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应试教育影响的逐步加深,教师和学生对考试成绩投入了过分的关注,导致语文教学完全受到高考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长期以来侧重得分技巧的训练,学生掌握了大量的答题套路,却对语文教材和试题中的人文精神严重忽略,这是学生语文学习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在高中语文中渗透人文精神是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正确三观、完善学生良好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就我国的教育现状来说,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民族观、价值观。在高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鉴赏优秀传统文章、感悟传统汉学魅力、传承传统文章里蕴含的优秀人文精神。并且,我国的教育方针也侧重对学生人文情怀的教育,要求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德智进行全面培养。除此之外,新课改中也加大了人文教育的力度,教学内容也增加了实用性、人文性。由此可见,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不仅是教育方针的要求,更是语文教育的需要。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策略
        (一)改变观念,营造人文文化的教学氛围
        教师作为教学课堂的引导者,是传授知识的主体,教师的教学观念,文化素质和人文素质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其次,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这样才能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正确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做到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习氛围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教师通过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将人文精神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使学生在人文环境中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二)注重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
        高中语文教材中,大部分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课文内容纵观古今中外,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也非常丰富,是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最理想的辅助工具。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教材中所隐含的人文精神,并且要在教学实践中展开渗透,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文情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教师在讲解关于高中语文《离骚》这篇文章时,除去让学生赏析文章的文学语言外,还要为学生介绍文章当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情感。学生经过对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王室遭遇的了解,真切地感受到作者是以悲愤的心情写下这篇文章,从而提高自我审美水平,同时培养人文精神。
        (三)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是传授语文知识的主体,那么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会对学生学习效果的高低产生直接的影响。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重视教育在学生人文素养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这要求教师要先将自身的素质提高,并实现自身的价值,只有教师先将自身的人文知识提升,才能更好的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教师要有效开展教育工作,在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基础上,还要提高自身修养,不断的学习审美情趣、道德评价、历史文化等人文知识,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做学生学习的好榜样,多阅读人文方面的书籍,并深入的思考其中的问题。此外,教师在实践教学工作中,要具有乐于奉献的精神,对工作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用自己的思想、行动感染并带动学生,使学生受到教师的影响,在学习生活中逐渐的树立起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实施人文评价
        学生评价属于高中语文教学的最后环节,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该环节关系到学生学习观的形成,并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关系密切。所以,高中语文教师进行学生评价时,应注重评价所具有的人文性,具体来说,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大力倡导“以发展为本”的评价体系,实现评价目标所具有的层次性以及动态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第二,重视质性评价模式的不断推广应用,最大限度取消量化评价模式,实际评价期间,教师可以采用观察方式以及访问方式等进行学生评价;第三,采用鼓励评价法进行评价。一般情况下,当学生受到鼓励时,自身的学习状态将会更好,而且劲头更足。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尽量运用鼓励语言,给予学生少一点批评。
        结语:
        总之,充满人文精神的语文教学,能唤醒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使学生的个体精神得到充分张扬,促进学生开创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真正提高语文素养,从而在根本上体现高中语文教育的本质与理想。
参考文献:
[1]郭永清.高中语文有效教学模式研究[J].文学教育(下),2020(08):56-57.
[2]周杨.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03):2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