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那事“水到渠成”

发表时间:2020/9/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1期   作者:孟凡容
[导读]

孟凡容   四川省中江县玉兴镇中心学校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222-01

        文章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解说事理、阐述见解,是作者应用语言在传播社会信息、传播自己的思想。如果作者语文水平不高,势必影响传播的效果,可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现实的情况却不容乐观,作文教学效率相当低下,学生怕写、老师怕讲,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学中的硬骨头。作为一名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我一直在探索,总希望着有什么方法,让作文教学真正水到渠成,近几年接受的专家培训并结合教学,我明晰了前进的道路:
        一、不仅仅为作文而进行作文教学,以读促写是必经的道路,阅读是基础,促进作文教学的优势发展。
        第一、阅读经验激发作文的愿望
        文章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它反映生活,反映作者内心的情感和见解主张。从书中,我们可以读到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可以感受作者飞扬的激情;从书中,我们可以认识许多名胜古迹,体味游者的博大情怀;解读议论文,我们还可以认识作者独到的见解,书中的奥秘无穷;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折射的大千世界。在读文的过程中,我们产生一种神往;在读文中,我们产生一种憧憬;读文过程中,我们发现:其实,我也有这种体验,我也有这种认识,我也听到过看到过这些曲折动人的故事,我们为什么没有记下来呢?或者说作者怎么会这么认识呢?我得说道说道,于是乎,写作的愿望就“水到渠成”了。
        第二、阅读积累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前提
        丰富的素材可以使你在写作时随意选材,文章的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的生活体验,但个人的时间有限,生命有限,一个人的体验不仅仅只来自亲自的生活体验,有更多的是来自别人的经验传授,从书中,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素材积累:丰富的语言、丰富的情节,可以使文章曲折吸引人,丰富的形象积累可以使笔下的人物更具有其普遍的社会意义和独特的个性,书读得多,素材积累丰富,写起文章来自然得心运手,我们常听到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便讲的是丰富的经验可以提高写作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强调阅读,特别是阅读典范的文学作品。古往今来,有许多大家都是熟读名著,博览群书:梁启超三十岁之前能背下《史记》,所以在文学创作上有很大成就。文字是超越时空的记载,翻读文艺名著,我们可以欣赏作家细腻的亦或粗犷的文笔,从而可见作家的精神与风貌,感受时代的氛围;翻读历史,我们可以见证灰飞烟灭的悲壮,体味风云人物的心境,明辨他们的功过,激发我们谈古论今的激情;翻读科技作品,我们可以认识科技的伟大,只有我们不拘一格读好书,方可笔下生花。
        第三、阅读感悟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点
        阅读的感悟便是我们常说的感受和领悟,它是读者对文章从形式到内容的一种感知,一种领悟。从而转变为一种精神的升华,一种阅读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可以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取更精髓的内容,可以使作者能以更独到的体验去写作,以更深刻的笔触去写作,从而提高写文章的水平。这种感悟能力不是一下子就能够获得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多读书的结果,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阅读本身是一个学习、积累、准备的过程,阅读感悟正是这个过程中较高的一个层面,而阅读的感悟力也可以说是这一过程的成品。


对于文章的独到的体验,独到的领悟,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需要强调的内容,不同的文章,不同的读者,即便是同一篇文章,不同的读者都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从而形成不同的感悟,因而在写作中便会产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况,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阅读感悟能力强的人,他必然会有独到的认识、新颖的见解。加之前面提到的丰富的素材积累,其作文水平必然较高,因此,阅读感悟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点,需在语文教学中突出这块的训练。
        第四、阅读赏析是提高作文品味的关键
        阅读赏析是对文章的欣赏与分析。它是对作品形式和内容的欣赏或分析,比感悟更为深入,是读者对文章的某一个方面整篇文章进行剖析,具有了这种高层面的阅读能力,在写文章时必会更深入,更全面的考虑,其写作的能力必然有所提高,从而形成个人独特的文章品味。在阅读过程中,常常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去思考,站在一个新颖的较高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对文章进行深层次挖掘、辨析、感悟。这些思想、这些内容,若能发而为文,其内容必定新颖独到,在这个呼唤创新的时代,这些思想,这些精神是多么的可贵。所以,创新阅读能力势必影响创新写作,在教学中有必要引导学生掌握这种能力,从而可望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来。
        我想,只要学生积累、感悟、赏析的能力到位了,优秀作文也就自然可以“水到渠成”了,或许我们会质疑,这样说来作文课是不是就不用上了,只要自行阅读就行?肯定不是。
        二、我们除了在课堂上进行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认识并掌握作者所用的写作方法,还一定要让学生练就写作的能力。
        (一)课堂上授之以渔比授之以鱼更重要
        我们要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观念,树立教学生读一篇文章是要教会学生读一类文章的观点。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先生的职责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所以阅读教学除了少量的指点迷津外,应充分放手让学生去自读、自议、自解、自结,需要帮助学生实现最佳阅读效果。本着这一点出发,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程序、阅读方式和思维方法。学生掌握了阅读的能力,在阅读感悟及阅读赏析方面有了独特的方法,以进行创造性阅读,形成系统的感悟能力,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作文教学,想必可以事半功倍。
        (二)要系统进行作文教学
        “水到”了,我们也要力争再让“渠道”更宽。我们既要从阅读教学中提炼写作方法,进行随课微写作,同时,也要对整个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进行规划,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明确每一册作文重点内容,教师系统备课,指导学生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老师一定要有计划,散打式作文教学会让大家都云里雾里,学校可以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把作文课备课进行得更精致一些,少走弯路。此外,作文评讲不容忽视,好作文是改出来的,要指导学生改作文,就要用班上的学生习作为例,指导学生自评、互评,并进行修改。还有一点,一定要让学生在写作上有成就感,多发现学生作文的亮点,对学生的优秀习作进行及时的鼓励和表扬,为学生搭建平台,指导学生投稿,变成铅字的作文可以让学生写作文的信心大增。
        总之,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我们需要以读来促写,读本身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只有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才可望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所谓“厚积薄发”是也,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系统的写作指导,我想,作文那些事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