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英文报刊阅读”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9/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1期   作者:马杰
[导读]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更是英语学习的主要任务之一,读的技能在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占重要位置。然而农村高中的学生由于其地域原因,英语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鉴于此,我校英语教研组尝试把英文报刊阅读作为一种资源来辅助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开发出符合我校实际的农村高中英文报刊阅读校本课程,并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课程实施的有效策略和评价方式。

马杰   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中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221-01

课题:本文为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一般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农村高中“英文报刊阅读”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研究,(课题编号:CDDB17256)
摘要: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更是英语学习的主要任务之一,读的技能在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占重要位置。然而农村高中的学生由于其地域原因,英语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鉴于此,我校英语教研组尝试把英文报刊阅读作为一种资源来辅助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开发出符合我校实际的农村高中英文报刊阅读校本课程,并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课程实施的有效策略和评价方式。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指出: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听、说、读、看、写五个方面,其中,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更是英语学习的主要任务之一。
        从高考命题趋势来看,近几年北京英语高考阅读理解部分的五篇文章的阅读总量一直保持着逐年递增的趋势,且多出自外刊外媒,甚至是一些学术性比较强的文章。所以从培养阅读能力的角度来看,仅限于课本的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我校是一所距中心城区30多公里的农村示范性寄宿制高中,80%以上的生源来自于周边村镇,大多数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高,英语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不高。
        鉴于此,我校英语教研组尝试把英文报刊阅读作为一种资源引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在实践中探索农村高中英文报刊阅读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的有效途径,以此来辅助我校的高中英语教学。
        二、农村高中“英文报刊阅读”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农村高中的“英文报刊”阅读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包括设置编写课程纲要、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和课程设置等环节。
        1.农村高中“英文报刊”阅读校本课程的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是对本课程所进行的系统的前期规划,指以纲要的形式呈现课程的各种课程元素,是学科教师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学材、校情、学情编制的,体现各学科各种元素的计划大纲,是课程实施和评价的依据。以下是本课程纲要的基本内容:
        课程名称:《英文报刊阅读》
        课程类型:学科拓展
        课程开发者:课题组全体成员
        课程开发对象:高一至高二年级
        课程资源:新编、改编
        授课时间:每周四早读和第八节课,每学期14节课
        规模预设:以教学班为单位,大约40人左右
        2.农村高中“英文报刊”阅读校本课程的目标。
        农村高中的“英文报刊”阅读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旨在根据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补充适量、相当的阅读素材,弥补现行教材的不足,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构建农村高中的英文阅读教学特色。
        3.农村高中“英文报刊”阅读校本课程资源开发。



        以21世纪报(高一高二版)、经典国外名著及报纸和网站为依托,招募部分学生自行阅读,推荐其感兴趣,难度适中的文章,初步选定校本教材的主要资源。
        4.农村高中“英文报刊”阅读校本课程内容。
        ①.教师在学生初选资源的基础上,按照话题对文本进行归纳、梳理,最终拟定了名人轶事、体育娱乐、旅游与交通、文学名著选读等10个话题。
        ②.同一话题下,根据文本难度分学段进行分级阅读设置。
        5.农村高中“英文报刊”阅读校本课程设置。
        农村高中“英文报刊”阅读校本课程主要设置包括课堂教学和英语学科实践活动两部分。
        三、农村高中“英文报刊”阅读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
        笔者在进行报刊阅读教学的实践中,采取精泛结合,以读带写的模式探索出三种基本的报刊阅读课型,即:泛读展示课、精读分析课和读写实践课。下面笔者简要说明这三种课型的具体操作:
        1.泛读展示课
        泛读展示课主要是在学生课下自行阅读后在课上进行分享的环节,它主要帮助学生梳理文本的梗概、主题和情节等。笔者把全班分为6个组,每个组由6位学生组成,每个小组根据阅读内容,轮流担当本阅读小组故事情节师、人物关系师、语言大师、主题分析师、课件制作师和绘画大师等。每个小组的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阅读后集体讨论、分配任务和课堂上一起进行PPT或者手抄报等形式的作品展示。
        2.精读分析课
        精读分析课就是利用上课时间师生共读文本,教师依托文本设计相关问题,帮助学生解读长难句,解读文本内涵和作者写作意图。学生通过大声朗读、问题探究、讨论分享、角色扮演等活动感知语言的魅力,通过作者的视角看世界,了解看问题的不同角度、思维方式,进而塑造和培养自己的思维方式。
        3.读写实践课
        阅读和写作是一对紧密相连的结合体。阅读促进写作,写作基于阅读。读写实践课的前期主要目标是夯实基础,培养写作习惯,主要包括摘抄和积累文本中的好词好句、仿写句子、概要写作、对文本的语言或者内容等发表个人看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基础读写实践后,设计更高级的写作任务,比如针对文本中人物、情节、环境等的精彩描写,让学生仿写生活中相关的内容;在把握文本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模仿作者的思路、风格和语言进行读后续写。长此以往,不仅能操练和巩固学生的语言,激发他们的读写兴趣,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四、农村高中“英文报刊”阅读校本课程评价研究
        课题组教师通过课堂评价量表、网络大数据等手段探索英文报刊阅读校本课程的评价方式。最终确定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即,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学习兴趣、态度、参与度,同时结合教师的观察、学生自评和同伴互评的过程性评价为主;在每学年结束时,依据学生英语学业成绩,辅以优秀、良好、合格三个等级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全面反映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和思维的成长过程。
        五、结语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实践,本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学生和教师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得到校领导、学生、家长的充分认可。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课题组会继续对课程进行适时调整,尤其是对报刊阅读教学的设计和课程的实施设计上进行潜心研究,使课程逐步成熟为优质课程。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姚永君.立足农村教学实际,开发英语校本课程[J].新课程(上),201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