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银莉

发表时间:2020/9/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1期   作者:银莉
[导读] 长期以来,初中数学课程皆是在应试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如此一来,固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但却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汲取效果。在此背景下,采取何种举措才能扭转数学教学长期低效的现状,以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理应成为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当前应重点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银莉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况场街道初级中学校
【摘要】长期以来,初中数学课程皆是在应试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如此一来,固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但却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汲取效果。在此背景下,采取何种举措才能扭转数学教学长期低效的现状,以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理应成为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当前应重点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直观;合作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0)08-056-01

        引言:在构建高效课堂时,初中数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一些具有趣味性、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权和主导权,使其在亲身实践中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原理,加深其对于知识的印象。与此同时,数学教师要认真研究各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并将其引进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在磨合和实践中完善教学的过程,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文化知识,大力发展其数学核心素养。
        一、初中数学课堂的现状及不足
        (一)“教”方面存在的问题
        有的教师上课循规蹈矩,以书本为权威,除书本上的知识外,不想及不涉及课本之外的知识,生怕学生学习数学遇到不会的问题,然后学生向自己提出自己不会的问题,若解决不了会影响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地位,这样的观念是绝对不正确的,而且这样同样不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的整体水平。同时这样的教学模式,上课严格按照课本,也会使课堂过于沉闷,使学生容易失去学习兴趣,注意力不集中,对上课内容一知半解,提不起兴趣去问老师,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不能更好地学习到知识。有的老师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使学生感受不到数学的“美”,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同样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将这种热情扼杀在了摇篮中,致使课堂效率低,影响了学生的长期发展。
        (二)“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有的同学上课不专心听讲,对老师留的课下作业不重视,加上现今父母忙于工作而疏于监督,回家后对学习的知识不予以复习,学习不自觉,知识容易遗忘。考试分数不及格,厌学情绪严重,对学习数学提不起兴趣。



        二、实现高效课堂的建议
        (一)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作为一节课的开端,它虽然所占时间很短,但却在极大程度上关乎着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一定要在充分认识到课堂导入重要性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来对导入环节进行精心设计,以此来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为接下来教学内容的讲授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以“平方差公式”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在导入环节,我对学生说道:“从前,有一个地主把一块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土地租给了一个农户种植。这天,他对农夫说:‘我把你这块地一边减少4米,另一边增加4米,租金不变,继续租给你,你觉得如何?’农夫一听,觉得自己好像没有吃亏,便答应了。等他回到家之后,把这事和大伙儿一说,妻子马上就说他吃亏了。过了一会,农夫意识到自己确实是上了地主的当了。这是为什么呢?”这一饶富趣味性的问题一经提出便引发了学生的热烈讨论,很多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如此,通过对导入环节进行精心设计,不仅启发了学生的学习思维,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为接下来教学内容的讲授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直观教学情境,突破教学难点内容
        数学因其本身极具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特征,一直以来都是一门令很多学生感到畏惧的学科,学生学习和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仅凭教师一味地口头讲授难以取得理想中的教学效果。针对数学学科的这一教学特点,我们不妨运用信息技术来创设直观教学情境,将原本抽象晦涩的数学知识转化得更具形象化和生动化,以达到突破教学难点内容、降低学生理解难度的目的。
        在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部分内容时,为了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可接受性,我决定运用信息技术来创设直观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我先是利用信息技术让一条直线“动”起来,让其与已知圆产生相离、相切、相交等各种动态的位置关系,并在旁边标示出了圆的半径r和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这样,学生便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以及圆的半径r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的数量关系,进而便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推导出圆的半径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之间的关系。如此,通过创设直观教学情境,不仅增强了数学教学的形象性,而且还突破了教学难点内容、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进而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之风大力盛行的今天,我们应将高效课堂的构建当作孜孜不倦的教学追求,并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引下积极探索和寻求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使传统课堂低效的教学现状得以及时扭转,从而获取高质量、高效化的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红霞.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7(17):68.
[2]罗仰全.探究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5):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