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 “说历史”的教学方法策略

发表时间:2020/9/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1期   作者:梁毅
[导读]

梁毅   四川省德阳市第二中学校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0)08-053-01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探究、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当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应重点关注的问题。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三维目标的“知识与能力”目标中提出“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这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也有利于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近年来,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历史学科提出了要发展学生“五大核心素养”,其中“历史解释”素养就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都对学生的表达能力有明确要求,这对历史教师来说,在历史教学中就要关注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要围绕能力、素养目标培养的要求,有的放矢进行教学。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历史表达能力?我们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提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说历史”的教学方法,并进行了“说历史”的教学实践,本文就“说历史”教学谈谈有关认识和策略方法。
        一、认识历史教学中的“说历史”。
        “说历史”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历史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说历史”教学显著特点就是让学生“说”起来,“说历史”的表达方式具有多元性。在历史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培养学生口头表达、书面表达能力来展开教学活动。口头表达主要是动口“说”的能力培养,包括:讨论交流、展示分享、角色扮演、辩论释疑等。书面表达主要是将动口能力以动手“写”的形式表现出来,包括:写小论文或心得、制作图表、绘制时间轴、画历史漫画、制作历史学习PPT、历史情景或课本剧表演、典例训练等。“说”的能力提升有力促进“写”的水平提高。学生在“说”中提高能力,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促进全面发展。
        二、设计历史教学中的“说历史”。
        (一)关注学生年龄特征,分段设计“说历史”。
        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认知水平来设计学生课堂“说历史”的内容,并提出要达到的层次要求。根据初一学生好动、喜欢表现自己等特点,可设计“讲历史小故事”(如人物故事、历史事件、历史典故等)、办“历史小报”、角色表演“历史剧”,开展历史中的节日主题活动(如“话说清明”),课堂看谁回答问题多且正确率高等。初二学生处于青春过渡期,心理不稳定、易变化、不大轻易表露自己,上课参与教学活动的意愿减小等特点,对此,可设计以历史学习小组的形式参与课堂活动,鼓励为小组争光,组织小组讨论,人人要发言,派小组代表轮流在全班交流发言或展示。初三学生面临升学压力,课堂教学内容多且有一定难度,学生怕说错也不愿说,甚至知道也不说等情况,由于教学时间紧需要赶进度,“说历史”难以有效落实,为此,教师在安排学生预习时,提前将下节授课内容进行分解,设计成若干个探究性小问题,并分配到各学习小组合作完成,每组只完成一个问题,鼓励多参与其他问题探讨,这样,学生压力小,任务轻松,就能保障课堂“说”起来,达到预期效果。
        (二)充分挖掘学材内容,精心设计“说历史”。
        课堂“说历史”是一项技术活,需要教师用心钻研教材、课标,精心设计“说历史”的问题。


如探究学习“山顶洞人的装饰品--项链”,可从项链本身的出现及其构成的物品说明了什么?项链的排列有什么规律?项链上的串联的物品牙齿、石粒、蚌壳等又说明什么?最后再问用的什么“线”串联?通过对图片层层剥茧“说历史”,既激活了课堂氛围,又让学生掌握了山顶洞人的生活、生产等状况,使学生更加深理解了中国远古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又如关于近代《南京条约》签约场景图,首先要让学生阅读教材并分析签约的背景是什么?签约的地点在哪里?签约英舰豪华的“皋华丽”号说明什么?中英双方人数说什么?最后说明,试想一个战败之国的钦差,在别人的先进战舰上,在人数众多的强盗威逼之下,又岂能不接受英国侵略者的全部要求,签到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呢?通过探讨,学生也进一步明白了“落后既要挨打”的道理。挖掘教学内容设计学生“说历史”,要遵循从知识到能力再到素养提升,从易到难,层层推进并逐步提升难度,问题设计要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能使班上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说历史”。
        (三)围绕教学主题,有效提升“说历史”。
        主题探究式课堂教学能使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有效落地。教师在备课中,依据教学核心素养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首先确立该课教学中心主题,然后突破教材编写、整合教材内容,围绕中心主题设计分主题,确保中心主题与分主题之间、分主题与分主题之间有一点内在联系。在分主题下设计“说历史”探究问题。如英国君主立宪制一课,可设计中心主题为:人类政治文明开启,分主题为:民主政治的曙光(革命原因)→追求民主政治(革命的经过,艰难曲折历程)→确立巩固民主政治(颁布《权利法案》),通过组织学生探讨分主题下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巩固革命成果的措施和作用,进而分析英国革命的特点。学生通过围绕主题问题来”说历史“,既梳理了基础知识,又形成了对民主政治的整体认知,还认识到了一种新制度要战胜旧制度不是一帆风顺的,充满艰难曲折。学生在轻松有趣的“说历史”中达成教学目标。
        (四)课后拓展训练,助力强化“说历史”。
        为保证课堂“说历史”取得实效,还应布置课后“说历史”的实践活动。如将课堂“说历史”的内容写成小论文、举办知识竞赛(写历史),举办历史辩论赛或演讲赛(讲历史),表演历史情景剧(演历史),走访参观记(看历史),社会调查等。使学生在活动中“说历史”,在“说历史”中学历史,从而让学生走进历史,去感悟历史,进而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历史人文素养。
        三、创造良好条件,有效推动“说历史”
        1、要和谐融洽,构建课堂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历史课师生之间民主平等,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师生平等友好交流,教师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与鼓励,以增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信心。
        2、要形式多样,确保学生喜欢“说历史”。“说历史”的形式包括前面提到讲历史、演历史、写历史、看历史等形式。为保证“说历史”的实效性,所有形式的“说”最终要落实到“写”上。不同年级要有不同要求,同一教学内容可综合运用几种方式进行。
        3、要持之以恒,坚持对学生进行“说历史”的训练。从初一年级开始,就要加强学生“说”的训练,要教会学生“说什么”、“如何说”,知道“说历史”的方法。如“说”历史事件,要“说”清背景、主要经过、历史影响;评价历史事件或人物要用唯物史观一分为二;分析历史现象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等方面入手,分析历史材料要综合运用史料实证、唯物史观、时空观等,要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意归纳总结历史规律,要用历史特有的术语进行表达等,逐步提升学生“说历史”的水平。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