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0/9/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1期   作者:孙秋月
[导读] 实验是科学学科教学的基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有助于帮助小学生加深理解科学知识,提高小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发展小学生在科学探索中的个性。对于提高小学生科学综合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孙秋月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永中第二小学  浙江  温州  325024
【摘要】实验是科学学科教学的基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有助于帮助小学生加深理解科学知识,提高小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发展小学生在科学探索中的个性。对于提高小学生科学综合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科学;动手实验能力;目标;情境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7-033-01

        接下来,本文将首先分析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的意义,然后从明确科学实验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动手实验意识,营造良好的实验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动手实验兴趣,加强科学实验教学指导、让学生掌握动手操作技能等几个方面,对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的方法进行研究。
        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的意义分析
        (一)帮助小学生加深理解科学知识
        小学生思维能力有限,对于科学知识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现象的学习,仅仅依靠科学教师的在课堂上的口头讲解,很难形成深刻的理解和记忆。通过培养小学生科学实验动手能力,可以把科学知识的概念和现象直观化、形象化,经历科学知识形成和探究的过程,能够加深小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发展小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提高小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
        小学科学这门学科教学,研究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与现实中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可以促使小学生把在课堂学习到的科学知识,拿到生活中实践应用。去解决实际问题,解释生活中的有关自然现象,大大提高小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
        (三)发展在小学生的个性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可以让学生积极对科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并在大脑中构建模型。培养小学生在科学学习方面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促进小学生在科学探索中个性的良好发展。
        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的方法
        (一)明确科学实验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动手实验意识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小学生们对于科学实验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但是他们在实验学习中的表现却是不尽如人意,而且动手能力并不理想。比如,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很多学生只是感到非常有趣,但是并不了解实验的任务,以及通过实验需要达成的目标,以至于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漫无目的、随意走动。因此,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首先要制定明确的实验教学目标,让小学生明白为什么进行实验,通过实验要证明什么或者发现什么,提高对科学实验动手操作的意识。科学教师应坚持目标引领的原则,设计科学实验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去研究、探索科学知识,并认真完成科学知识的学习,培养他们在科学实验中的动手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实验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动手实验兴趣
        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探究问题,是小学阶段学生思想行为最明显的特点,并且他们的这种思想行为受到周围环境、情境的影响非常大。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可以通过营造实验教学情境的方式,激活小学生的科学思维,激发他们参与动手进行科学实验的兴趣。在实验教学情境的带动下,让所有小学生都动手参与到科学实验中来,体验探索科学知识的乐趣。
        比如,在小学科学《物体在斜面上运动》一课教学中,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小学生了解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一样的,如静止、滑动和滚动,以及物体的形状与其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一定关系。指导学生会利用材料,搭建坡度不同、稳定牢固的斜面,并进行实验,观察、描述、比较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为营造实验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动手操作兴趣,我们就可以运用视频演播的方式,引入生活中各种物体在不同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如,孩子们玩滑梯、石头滚下山坡、自行车自由从坡上滚动到坡下等等。然后给学生们讲,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接下来我们大家自己动手做一做,看看不同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什么情况下静止、什么情况下滑动、什么情况下滚动?之后指导小学生们利用支架、塑料板、多种不同形状的物品等材料,自己动手操作实验。整个实验过程小学生们都认真操作、兴趣盎然,感觉到非常有意思。
        (三)加强科学实验教学指导,让学生掌握动手操作技能
        虽然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孩子们喜欢动手,但是他们的认知和自我支配能力都比较低,操作的过程中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不能有效抓住实验的动手操作要领,制约和影响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提高。因此,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科学教师要通过加强实验教学指导,传授给小学生动手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技巧,让他们有效掌握实验动手操作的技能。如,在科学实验动手操作之间的准备环节,可以结合科学教学内容,让小学生们自己去准备实验用的材料,指导他们根据实验教学的目标和要求,自己编写出实验的计划和步骤,学会全面把握实验的进程。也可以组织小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让他们在自己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共同讨论,研究总结出实验的方法、步骤,并观察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在合作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小学生们会获得很多有用的动手实验经验,有助于提高他们在科学学习中的动手实验能力。
        以小学科学《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一课教学为例,通过实验教学,应引导小学生探究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了解海水制盐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在让小学生们动手操作之前,我们就先要求他们提前自己准备本次实验使用材料,如饱和盐水、筷子、水、食盐,有关海水晒盐的资料等。然后让小学生自己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并进行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查阅资料,预设问题,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科学这门学科教学,是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是本学科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更好的实现学科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艳芳.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现代农村科技,2018(01):71.
[2]樊涛.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能力的策略[J].读与写(教师),2018(6):97-97.
[3]吕英杰.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探究[J].中华少年,2019(30):16.
[4]冯迎春.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9(05):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