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情境教学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9/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7月1期   作者:满泰玉
[导读]

满泰玉   苇河林业局小学校
中图分类号:G6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7-085-01

        小学生具有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控能力低,理解能力弱等特点,在教学中,如果我们教室一位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灌输语文知识,势必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里特别科学选择的教育方法,积极构建良好的语文教学环境,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成为语文教学目标的必要方式,成为实现语文教学基本途径
        一、情境教学的涵义
        情境教学的涵义 :从心理学讲,情境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自然环境或具体的社会环境。情境在激发人的某种情感方面有特定的作用。例如,在体育比赛中,竞争对手的强或弱,场上观众的反应,对运动员的情绪状态都有着不同的影响,这就是由于情境不同的缘故。也就是说,所谓情境是指对人引起情感变化的具体的自然环境或具体的社会环境。 
        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者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制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二、情境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可以有以下五种形式进行:
        1生活展现情境法
        即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例如我特意选择一个雪天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的,我从家带了一只宠物小狗和一只鸭子,我领孩子们来到了操场,让小狗在操场上跑,孩子们看到了小狗的脚印,欢喜地只直喊,小狗印像梅花和梅花一样美呀,有的说是五个瓣的梅花……当我把小鸭放到雪地里走时,孩子们兴奋地喊:它的脚印就像枫叶一样----真的枫叶一样,有的同学它不是红色的枫叶,我让同学看自己的脚印像什么?同学们有的同学说我的脚印象花生,有的孩子说我的脚印像豌豆的种子……他们用手印在地下画出竹子……
        这一节课,同学们不但把课文学会了,而且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
        2实物演示情境法
        即以实物为中心,略设必要背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情境。 “杨桃”一课,都可通过背景,激起学生广远的联想。



        3图画再现情境法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另多媒体或视频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力,将课本内容生动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增强了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让课堂充满活力,例如在学习《西沙群岛》一课时课本的插图,很难满足学生对西沙群岛美丽的渴望,根据此情,我通过网络收集了许多,关于这一课的图片制作成PPT,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演示形象生动的画面,立刻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同学们,对神奇的岛屿有了强烈往,我顺势成功导入了新课,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渲染良好的课堂氛围。
        4音乐渲染情境法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用音乐渲染情境,并不局限于播放现成的乐曲、歌曲,教师自己的弹奏、轻唱以及学生表演唱、哼唱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关键是选取的乐曲与教材的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境的发展上要对应、协调。
        5表演体会情境法
        孩子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那种心意感好奇心往往使他们激动不已,以表演体会情境,孩子担任的角色一般是课文中原幼的,幼时随着情节的发展和为了增强效果,也令角色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寓言故事等,都是让学生表演的好材料,那些小羊啊,狼大公鸡小马等等学什么个个跃跃欲试,争相扮演教材中的角色,活灵活现的展现的,展现在大家眼前,学生们成了热情演员或观众,一下子全部进入教材描写的情境中,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例如教学教学《西门豹治邺》一课,由一名同学扮演西门豹,还由一名同学扮演巫婆,还有官神等等,我是他们穿上了一些服饰,为了表现西门豹的正直,便叫了非常长相,说话字正腔圆的学生扮演,表演为了表现巫婆的刁蛮,那么我找了一位平时笑声比较特别很爱做作同学让她来表演,这两个角色如同如同真的一样,吸引了全班同学,他们的动作神情便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而表现出来的,是在熟读课文之后进行巩固性表演,加深对课文的记忆,这种生动的形式使使学生特别兴奋,他们既可以听到,又可以看到富有戏剧性的情节,学生情绪高涨,印象深刻是必然的结果。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中进行的”“这种气氛给教学带来好处,同时有助于完成教育任务”。在中学语文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的方式,使学生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当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高效。
        情境的运用,给课堂带来了生气,带来了欢乐,改变了以往的“注入式”教学那种闭门读书、单一的“听分析”、运用复现式的记忆学习语言所造成的儿童负担重、效率低的被动学习的状况。它针对儿童思维的特点和认识规律,以“形”为手段,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智慧的源泉,促使儿童合理地使用大脑,且又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保证,使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探究的乐趣、审美的乐趣、认识的乐趣、创造的乐趣,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自我需求的活动,儿童的学习兴趣、审美兴趣、认识兴趣,乃至向往丰富精神世界的兴趣,也在其间培养起来。这样的教学为儿童将来成长为国家的有用人才打下了知识的、能力的、智力的、情感意志的坚实基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