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无小事,细节定成败

发表时间:2020/9/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1期   作者:徐介梅
[导读]

徐介梅   广元市利州区南鹰小学  628017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133-02

        我记得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培根也说过:“习惯真是一种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由此可见,习惯的培养,对于刚踏入学校门槛的孩子来说是何其的重要!
        身为有着二十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的我,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沉重,更深知对娃娃教育的慎重!在班级管理中,我总会将习惯培养放在首位,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自从站上这三尺讲台,我变深刻的意识到一个好习惯的重要性,它将决定一个人人生的高度。
        一、常规习惯,常抓不懈
        如面对低段的学生时,就要从最简单的上课怎样坐开始教起:手放哪,眼看哪,文具怎么摆放,书包怎样整理,写作业时怎样握笔,读书时怎样拿书……几乎每天都重复着这样的工作,这样的工作简单枯燥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感。怎么办?摸索编口令,如“一、二、三——要坐端”“小眼睛——看黑板”“抬起头来快坐好”“心到、眼到、口到”等,简洁富有节奏感,课堂纪律明显比以前好了很多。口令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来说短期内很管用,但时间长了也会造成听觉疲劳,所以,在一年级后期,我就用眼神提醒他们,开始他们不明白,我就眼神语言一起来,后来我和他们慢慢地有了默契,上课时只要我发现谁的腿在桌子下晃荡,我眼神会马上射向他的腿,他就会立刻停住。我经常笑称“这叫心有灵犀一点通”
        二、具体要求,指导到位
        现在孩子都是家中的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动手能力差,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往往有轮廓印象,但无细节概念。一些家长经常对我说:“我家娃娃听不懂大人的话,一件事情,跟他说很多遍,他还是做不好”处于低段的老师对此是深有体会的,比如扫地,你说N遍怎样拿扫帚、怎样扫、怎样拖,他们只是瞪着眼看你,不知应该怎样去做,还会事与愿违。我常常想,怎样才能让他们按我的要求出色的完成任务呢?
        疑问的解决源于一次扫地,当疲乏至极的我送完学生回教室检查卫生,几条脏的看不见本色的抹布随意的挂在清洁架上,还在滴哒着脏水,而他们则还高兴地跑到我面前来汇报他们已打扫完成。一是不想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二确实是不想多再说话,便低语了一声:看我吧。我便先打来一盆水,然后将抹布放进去打湿,一条一条的用力搓洗,换了几次水,直到拧出的水清了才算干净,又教他们怎样拧怎样挂才好看。第二天,我又专门找了一个时间,在班上所有的孩子面前又这样演示了一番。这样的身教很成功,现在看他们洗抹布拧抹布可干净利索了了。同样的道理,打扫卫生、物品摆放、绿植浇灌、与人交流、书写规矩等,我都会一一示范。我班五十八九个人,手不停歇的批改一次作业都要两三节课,我们就要自己想办法缩短时间提高效率,比如每课后面的生字书写,我就想了一个办法,生字表两边的空格,将每个字的音节、音序、词语、偏旁按规定的顺序写出来,全班一样的格式,这样我拿到每个孩子的书本都不用再到处找,一目了然。
        我们杨校长经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就是“一位合格的老师,首先是一位能智慧工作的老师”,我在班级的管理中,越来越体会到了做一名智慧的老师的幸福和快乐感。
        三、细处关爱,亲近学生
        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心灵中。关爱 要发自内心最真挚的情感流露,而不是为了关爱而去关注,其实亲近学生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放低姿态,到学生中去。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将自己备课、批改作业的地方搬到教室去,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坚持做的一件事情,我的班上后面永远都有一张我的课桌,我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在班上,下课,孩子们会不自觉地围着你,争着和我说他们的趣事,每当这时候是我最开心的时刻,在不知不觉间他们就和我亲近起来。会用他们的方式向我传递着他们对我的爱,比如这段时间,我就收到了许多他们的小纸条,笔迹稚嫩、折的爱心粗糙,但每当一打开抽屉看到这些,心里便觉得暖暖的。其中的这两张纸条的到来,在感动之余更多的是欣慰。主人公是这学期才刚转来的小女孩,她也不和同学们玩,从开学到上周,我每天都处在劝她上楼,劝她进教室上课的状态中,反正她就是莫名其妙的随时哭,并伴随呕吐,瘦小的她每次都被折腾的满头大汗,我也是母亲 ,看到孩子这样我很心疼,便无数次的跟家长沟通让他们带孩子好好去检查身体,后来得知是心里疾病,在了解了真正的病因后,我就一直在想该怎么办呢?该怎样去沟通扫除她的心理障碍呢?为此我还专门去买了一本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医生约翰.戈特曼写的《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的书,希望能从中找到解决办法。想尽了各种办法,首先特地给班上孩子说要主动找她玩,其次我与所有任课老师说明原因,在面对她时要注意方法,最后每天都告诫自己要耐心,要随时关注她,和她多说说话。


每次我都会极其耐心的跟她交流,有一天,孩子就把自己所在厕所里半个多小时,我就站在外面跟她讲了很久的道理,当她打开门,但由于长时间的蹲导致腿麻不能走,于是我又半抱半扶到办公室,她还是只愿待在我办公室,第三节是我的课,我就试着激将她,我说:儿子,现在徐老师要去上课了,你看,其他的同学都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而你却在这里,老师讲的知识你就学不到了,而别的同学却学到了,你不就吃亏了吗?聪明的孩子是不会让自己吃亏的,你愿意吗?她想了一下,摇了摇头说不愿意。我说:那你愿意和煦老师现在进教室去一起上课吗?她说愿意。我便牵着她的手把她送到座位上。那段时间我真的是心力交瘁,神经失常处于紧绷的状态,脑子里随时闪现的就是千万别出什么事。后来孩子慢慢地喜欢跟我交流,有事也喜欢跟我说了,哭闹的次数减少了,有一周多都没出现过哭闹不进教室的情况了,周二因感冒还收到了孩子送的        两张关心的小纸条,我心里从未有过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我一直都深信,爱是一种传递,当教师真诚的付出爱时,收获的必定是孩子更多的爱!
        四、爱是王道,严是正道
        爱和教育是两把不同的钥匙。若用两手来比喻,爱是左手,教育是右手。换另一种比喻,爱是阳光雨露,教育是暴风雨。仅仅有阳光雨露而缺少暴风雨的学生,难以长大。“严”是我的治班之道,但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在管理班级中,“严”确实是有一定作用的。我的“严”主要体现在:        1.要讲目的,求效果。启发觉悟,语言有分量,但不伤人。2.要讲态度,心平气和,以理服人,避免粗鲁,少发脾气。3.要讲究方法策略,看准对象。4.自我批评,适当处分。5.注意观察改正的情况。
        五、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
        我校倡导的是“生本教育,生本管理”在班级管理中,就要让学生有当家做主的意识。这就要让班里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分配给他们的任务不用太重,因为特别细小的事他们也能当回事,小孩子都喜欢当官,我就想方设法给他们一个官当,人人都是班干部。 比如开关灯的灯长、开关窗户的台长,负责楼梯卫生的楼长等等,但在工作中难免会出纰漏,当问题出现时,我会及时引导,让他们既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又能充满信心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大胆放手让他们开展工作,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锻炼,养成了积极、自觉、主动的优良作风,从而带动整个班风、学风的进步。
        六、以身作则,潜移默化。
        “身教重于言传”。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皆楷模。” 低段孩子的模仿能力极强。而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把老师想象的几近神圣和完美,他们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依赖,往往使他们在观察老师时会产生一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老师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走的每一步路,写的每一个字以及穿的服饰、理的发式等等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在他们眼里,老师就是他们的榜样,他们千方百计地学着老师,模仿着老师。也就是说,老师一言一行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我们要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充分注意这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如:在课间,我随手捡起地上的废纸,顺手摆好桌椅,课前两分钟绝对会准时站在教室门口,等未回教室的孩子,以前懒懒散散对上课铃声无动于衷的孩子,在我这特殊的迎接仪式下,现在都能保证提前进教室侯老师。打扫卫生时,我会和他们共同参与来完成劳动任务……这一切,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都会照着我的样子去做。教室的卫生工具摆放不整齐时,总有学生去摆放好,教室地面有纸,总会有人马上捡起,而且他们还学会了轻轻开关门,知道了怎样做才不会打扰别人。又如:在与学生、家长、他人的交往中,我无论在什么场合都会注意“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的使用,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模仿老师的语气、表情与人交往,他们在迁移默化中养成了良好的文明用语习惯,我班的孩子在礼仪方面经常受到别的老师的称赞。
        七、家校沟通,落到实处
        “教师好比医生,家长好比护士”孩子的进步,集体的成长,离不开教师,也离不开家长。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班主任工作更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在教育过程中若能取得家长们的积极配合,对学生的教育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我经常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候,主动和家长交流,反映孩子在校的表现,和家长的交谈中,获得学生的全面信息和宝贵意见。我还把家长的电话号码都存在了手机里,以便与家长联系起来方便,也能很快知道这是谁打来的电话,当你叫出某某学生家长的时候他们也开心,做起工作来也方便不少。我对孩子的一片爱心不仅赢得了孩子对我的爱,也赢得了家长的信任、鼓励和支持。只要班上搞什么活动,家长总是全力支持。平时我也会向家长介绍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经验,并对家长提出必要的要求:“当仁,不让于师”,“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教育作用比得上一百个老师”。为孩子在家里创造必要的学习环境,为孩子做好榜样。通过这些工作,使很多家长重视了子女的教育,改进了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增强了做家长的责任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是在摸索中成长,班主任工作没有固定的模式,凭着对学生的爱心,对工作的热心和对未来的信心,我愿“丹心化作春雨洒,换来桃李满园香”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