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立静 山东德州市陵城区宋家镇黄集小学 山东 德州 253500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进程不断推进,从传统的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逐渐转变为注重个人能力、思维能力和深度学习的培养,使学生对数学的掌握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知识点、公式等理论,但更符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和研究,从而真正帮助学生提高对数学的认识。深度学习教学要求学生理解知识,批判性地学习知识,并与以前的知识点相结合,形成有效的知识转移。文章深入探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在深度学习教学中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数学;策略;意义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132-01
深度学习秉承“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自我认知,去发挥心灵感知作用,并且在此基础上对问题和知识进行分析判断,以此来开展学习计划。和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学习过程和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更符合学生内心需求,避免了厌学的现象。在小学数学课堂进行深度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利于学生学习意义的构建,有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质的提升。
一、构建“深度学习”教学环境
在进行深度学习教学前,应营造一个良好的深度学习环境,这是后续开展教学的基础。小学数学的教学环境应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自身对数学的认知,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的主导作用,结合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来营造良好、健康的学习氛围。
实践经验表明,教学以提问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得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例如,在小学数学“非整除除法”课程中,教师号可借助多媒体动画来提出问题,通过生动的方式展现数学的吸引力,然后以讨论或小组方式来分析动画中的问题。再例如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课程,播放动画来引导:视频中有10个小朋友,但只有7个橘子,如何来分配?在开始分配前,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果是你,该如何来分苹果,每个人可以分多少苹果?这就为深度学习奠定了基础,非常适合教学资源较少的课堂环境。
二、注重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和多维性
教师在进行深度学习前要深入的进行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内容、方案、策略和评价等等,从多角度去推动深度学习教学,因此必须要遵循整体性、系统性和多维性的原则。
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结合学生自身情况来完成每个单元和课程的设计,同时又要注意单元之间的关联,形成有效的整体。课后的教学评价也是促进深度学习的必要手段。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互动,以及小组方式的评价,可以进一步地增加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弥补自身思维能力的缺陷,这是相互交流、团队配合的优势,也是深度学习的必要环节。
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索欲望
针对数学的抽象理论,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讲授,更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一直保持对数学的热度,这决定了最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探索欲望即主动思考能力的培养,这是深度学习过程最重要的能力,只有具备较强的思考能力,深度学习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教师在深度学习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兴趣”为导向,最好的方式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如学生喜欢的事情或者是环境都可作为兴趣引导案例。同时,在兴趣引导上应重视个体的差异性,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采取个性化教学,从而保障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
四、注重教学实践和实践操作
动手和动脑是数学学习的两大法宝,平时教师应提高动手实践课程的比例,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在小学数学中很多课程内容都包含有动手的实验案例,应积极的采纳和运用。
例如,“圆柱的体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提前准备好圆柱体,以实物来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尺子来测量具体数据,如面积、直径等,并且提出问题:底部圆占据多大的面积?能盛满多少水?放倒后滚动三圈,它压过多少面积等。通过交流和动手操作测量,得出具体的结论后,学生就可以对圆面积、表面积和体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五、强化课后拓展应用
深度学习教学的另一个方式是重视课后拓展,尤其是习题延伸和练习。课后拓展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将知识延伸、深化,发展成为更深层次的知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比如课后习题的拓展,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方式,增加学生多角度换位思考的能力,从而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例如,“百分数的应用”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了具体的内容后,课后给学生出一道题目:一个班级有40人,每个学生买1本10元的书,一次性买60本书店打8折,那么你能计算出几种购买方案?学生通过深度学习思考,就能得出不同的答案:单独购买40×10=400(元);统一购买,60×10×0.8=480(元),还有其他购买方案的可以在课堂上相互讨论,从而丰富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注重课堂上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深度学习的目的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不是简单的对知识讲解和分析,而是要帮助学生通过知识去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挖掘和深入知识的本质。首先,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和提问,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小学生有着充分的好奇心,教师应借助这一点来耐心引导。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应给予肯定,而不是批评,对于错误的认识应以鼓励和评价的方式给予纠正。
另外,要鼓励学生敢于讨论,敢于交流和敢于坚持,将课堂真正放手给学生。引导学生积累经验,发散思维。数学的学习也是积累经验的过程,在深度学习中知识是可以教的,但创新能力却需要不断积累和培养,这需要学生不断的锻炼、实践、亲身经历才能逐渐形成创新能力,才能具备发散思维。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多问几个“你的想法很好,还有其他想法吗?为什么要这么问”,通过正确引导来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
结语:综上所述,深度学习是现代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重要模式,特别有助于小学生思维能力、辩证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学应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束缚,积极深化教学改革,将深度学习教学融入到每一个课堂、每一个知识、每一个学生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许清水.基于核心素养 建构深度数学学习[J].考试周刊,2019(A2):83-84.
[2]黄永坚.谈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9(36):49-50.
[3]郭剑峰.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8(36):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