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旋转胎头术在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处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9/16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8期   作者:曹丽娜
[导读] 目的:探究徒手旋转胎头术在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处理中的应用价值
        曹丽娜
        石家庄无极县县医院  052460

        【摘要】目的:探究徒手旋转胎头术在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处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9年4月期间,我院产科应用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产妇患者148例,采用抛硬币的方法将其分为一般组和治理组,每组74例。一般组采用常规治疗处理,治疗组采用究徒手旋转胎头术处理,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及新生儿阿普加评分(Apgar)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发生新生儿产生产伤、产后出血的例数低于一般组(P<0.05)、治疗组自然分娩例数高于一般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Apgar评分高于一般组(P<0.05)。结论:将徒手旋转胎头术应用至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处理治疗中,可改善患者的临床体征,减小产后不良反应的出现几率,促进产妇患者自然分娩,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徒手旋转胎头术;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难产;产妇
        新生儿难产是常见的产科疾病,常见如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难产,会导致胎儿腔内回转受到影响,若处理不当,可能致使新生儿窒息的情况。产妇盆腔狭窄、子宫结构异常等情况,也会增大自然分娩的难度。徒手旋转胎头术的处理模式简单,手术效果较好,在引导产妇配合治疗、积极参与术前检查的过程中做好产后护理,可减少患者头位难产的发生几率。本文将2017年5月~2019年4月被我院产科确诊为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采用徒手旋转胎头术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4月被我院产科接纳的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产妇148例,所有产妇患者均已确诊。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一般组和治疗组,每组74例。一般组:年龄21~42岁,平均(32.11±3.14)岁;孕周35~41周,平均(39.55±0.46)周;初产妇及经产妇的患者例数分别为24例、50例;治疗组:年龄21~42岁,平均(31.94±3.28)岁;孕周36~40周,平均(39.47±0.36)周;初产妇及经产妇的患者例数分别为26例、48例。排除严重心、肝、肾病变及胎儿窘迫的患者,并且所有产妇患者均自愿配合治疗,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分娩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方法
1.2.1 一般组
        一般组行常规治疗处理,确定胎盘中胎儿头部位置后,严格观察产妇的临床指标情况,包括血压、脉搏、心电图等常规数据,分析产妇的宫缩状况。若产妇患者出现宫缩乏力症时,需针对性给予催产素治疗,促进产妇正常分娩;若产妇仍无法正常分娩,需进行剖宫产治疗。
1.2.2 治疗组
        治疗组行徒手旋转胎头术处理,处理前掌握胎儿的头部位置,同时对患者的生殖器官、阴道进行消毒,判断胎儿的大小监测患者的生殖器官是否存在发炎、水肿症状。告知患者该手术的具体步骤,要求产妇配合本次治疗。宫缩时,医师需使用右手食、中双指插入至患者阴道,将胎儿头部固定。其中,中指、食指分别固定胎儿头部后卤门及前卤门,两指分开角度约为60°;将左手紧贴胎儿背部,根据宫缩情况匀速、缓慢的扭转胎儿头部位置。其中,当产妇左枕横或后位时,需将胎儿头部向上推动、选逆时针缓慢旋转60~90°,固定胎儿头部位置在右前端。当产妇处于右枕横或后卫时,掌心朝下顺时针缓慢旋转60~90°,固定胎儿头部位置在左前端。顺利固定胎儿头部后,注意监测胎儿体征。若期间胎心异常时,需给予产妇吸氧,并控制整个旋转过程≤3次。若治疗后产妇仍存在分娩困难情况时,需进行剖宫产治疗。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产妇患者的临床情况,包括新生儿产生产伤、产后出血、自然分娩情况。
        (2)对比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采用阿普加评分表判断新生儿情况,包括正常、轻度、重度三类;总分10分,轻度新生儿窒息评分约4~7分,重度<4分,评分分值与新生儿体征情况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正态分布)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患者的临床情况比对
        治疗组患者发生新生儿产生产伤、产后出血的例数低于一般组(P<0.05);治疗组自然分娩例数高于一般组(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对
        治疗组患者的Apgar评分高于一般组(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胎儿头部异常不仅会提高自然分娩的难度,还回加大新生儿呼吸窘迫的风险,甚至会造成胎死的情况。此类症状不仅会影响产妇的临床体征,还会危害产妇的生命体征。因此,需采用合理的方式开展治疗,消除此类影响对产妇、胎儿的影响。徒手旋转胎头术是一种治疗效果较好、安全系数较高的处理方式,治疗前需监测胎儿的大小,给予必要的生命体征监测。操作中需将胎儿的头部由侧面旋转至枕前位,并根据宫缩情况及宫缩时间推动胎儿的头部,提高胎儿头部高度,从而避免分娩异常的情况。另外,治疗期间需密切注意产妇的临床体征及新生儿的胎心,防治胎儿呼吸窘迫的情况。该手术最多可进行3次,当完成3次旋转后,产妇仍然无法正常进行分娩,需给予产妇剖宫产治疗。本研究中,治疗组有12例产妇未能进行正常分娩,经剖宫产治疗后,新生儿体征稳定。
        总的来讲,将徒手旋转胎头术应用至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处理治疗中,可改善患者的临床体征,减小产后不良反应的出现几率,促进产妇患者自然分娩,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Kielland产钳“改良牵引法”用于持续性枕横位低位产钳助产术的研究[J]. 曾晓明,郭红艳,万虹,郑九生.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7(04)
        [2]两种体位矫正持续性枕后位提高自然分娩成功率及妊娠结局分析[J]. 高坤炀,刘荆银,蒋睿.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6(08)
        [3]产程中体位改变联合徒手旋转胎头对改善枕后位分娩结局的临床效果分析[J]. 刘晶,孟涛.  中国妇幼保健. 2016(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