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微型穿支皮瓣在修复手足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9/16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8期   作者:唐亚飞1 何梦龙2 林敬富3
[导读] 探讨手足部软组织缺损应用游离微型穿支皮瓣修复的临床效果
        唐亚飞1 何梦龙2 林敬富3
        广东省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516200
        【摘要】目的:探讨手足部软组织缺损应用游离微型穿支皮瓣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手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共计64例,根据患者的情况采用多种游离微型穿支皮瓣进行修复。结果:所有患者游离微型穿支皮瓣全部成活,术后进行6个月至2年的随访,皮瓣的外形、质地以及色泽均良好,缝合神经的皮瓣在感觉上均较好。结论:手部软组织缺损应用游离微型穿支皮瓣修复,临床效果优越,能够良好的恢复足部创面的外形和功能,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关键词】游离微型穿支皮瓣;手足部;软组织缺损
        手足部软组织缺损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外伤或者术后皮肤坏死创面外露是导致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多采用皮瓣修复的方法进行创面的修复。皮瓣修复的方法较多,主要包括有游离皮瓣、带蒂皮瓣等,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飞速发展,穿支皮瓣被广泛应用于手足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治疗中,基于此本将我院收治的手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游离微型穿支皮瓣的应用效果,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手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共计64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22例,年龄在17~59岁,平均年龄为(34.5±3.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h~8d,平均时间为(3.2±0.4)d,其中有24例是撕脱伤、有15例是车祸伤,有11例是轧砸上,有15例是术后皮肤坏死,有5例是热压伤,有4例是其他伤。受伤位置:40例为手部,24例为足部。软组织缺损部位主要有手背、指腹、手掌、虎口、足背、踝关节和足底等部位,手足软组织缺损面积为0.8×2.0cm~2.6×5.0cm。本次研究通过了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患者对于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积极配合;患者没有合并有精神疾病,同时也不存在凝血障碍。
        排除标准:患者中途退出研究,或者依从性差;患者有精神疾病,或者患者有凝血障碍。
1.2方法
        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麻醉方法,可进行臂丛、硬膜外麻醉或者全身麻醉,麻醉起效后对手足缺损的创面进行止血,并对受损创面进行清创,随后用新洁尔灭溶液浸泡创面,随后在显微镜下进行二次清创,对于断裂的肌腱进行缝合。在显微镜下需要进行解剖,预留1条固定动脉和1~2条静脉和神经备用,用布样进行缺损创面大小的测量,以确定合适的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切取的面积需要比布样大,需超过其10%~18%。不同部位皮瓣的切取如下:(1) 尺动脉腕上支皮瓣:将尺动脉上肢走行作为皮瓣轴线,用多普勒进行皮质血管的探查,标记后切皮,保护好静脉,并解剖出1~2条。从皮缘掀至肌肉层,将豌豆骨上3~4cm处作为皮质穿出点,分离腕上肢穿支动脉,可带上前臂内侧的神经分支,切取皮瓣皮缘,仅仅只有动静脉相连,观察皮瓣血运,若良好,需按照创面所需血管蒂长度来切血管,并移植到手足部创面上[1]。(2)跖背动脉皮瓣:将内侧的楔骨、第二跖骨底、第一跖背动脉作为走行作为皮瓣切取的轴线,用多普勒进行探查,定位足背动脉穿支,确定皮瓣切取大小,在足背切皮,切口形状为S形,保护好足背动静脉,找到并分离大隐静脉和属支,将多余分支结扎,将1~2支大隐静脉属支保留在皮瓣,依次进行皮下组织的分离,在穿支皮瓣的位置确定后,将皮瓣其他部位切开,游离后将皮瓣掀起,只剩血管蒂相连,若皮瓣血运良好,将皮瓣移植到手足受损部位[2]。(3)骨间背动脉皮支皮瓣:以肱骨外上髁到尺骨胫突的连线为轴,用多普勒进行皮质血管的探测,确定皮瓣大小,切皮并分析筋膜,确定骨间背侧动静脉和皮支,保护好前臂后侧神经,确定皮支穿支点,游离血管蒂,观察皮瓣血运,根据需求切取血管蒂,并将皮瓣移植到手足受损部位[3]。(4)骨前外侧穿支皮瓣:以髂前上棘到髌骨外缘为轴线,以轴线中点为圆心,在3.0cm范围内用多普勒探查,确定第一肌皮动脉位置并进行标记。设计皮瓣切取大小,切开皮肤至深筋膜,将股直肌和股外侧肌间隙分离后,进行肌皮穿支解剖,掀开皮瓣,可保留骨前侧皮神经与皮瓣中,若皮瓣血运良好,将其移植到受区[4]。
        跖背动脉皮瓣供区采用游离植皮术,其他皮瓣供区均直接进行缝合。
1.3评价指标
        对患者术后皮瓣情况进行观察,并进行为期6个月至5年的随访。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均通过统计软件SPSS20.0 进行处理,采用两人核对的方式录入数据,用表示计量资料。


2结果
        所有患者游离微型穿支皮瓣全部成活,术后进行6个月至2年的随访,皮瓣的外形、质地以及色泽均良好,缝合神经的皮瓣在感觉上均较好,手足功能恢复良好。
3讨论
3.1 传统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和存在的不足、
        手部软组织缺损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对于缺损部位的修复原则是保留患处原有的长度和功能,比较常用的修复方案有临近带蒂皮瓣修复、远位腹部皮瓣及锁骨下皮瓣修复等,临近带蒂皮瓣修复由于蒂部长度较短,因此修复的范围受到限制,远位皮瓣修复需要强迫体位,容易引发患肢功能障碍,修复过程中需要二次断蒂和皮瓣修整,治疗时间长,患肢需要承受的痛苦和压力较大[5]。传统皮瓣修复方法虽然有一定的修复效果,但是对供区造成的损伤大,手术后供区外形易发生改变,无法满足患者对美观的需求,随着医疗技术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皮瓣修复外观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皮瓣修复方法一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
3.2 人体皮肤穿支血管的解剖结构和特点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人体皮肤存在的血管体区域达128个,外径在0.5mm及以上的穿支血管共计440支,每支分布面积达到了36cm2,在每100cm2的体表范围内至少有3支穿支血管[6]。而人体皮肤的血供主要是通过肌间隙穿支血管实现的,分布在皮肤下的穿支血管形成了多层血管网,神经膜表面为主要分布位置,在皮神经和浅静脉周围的穿支血管构成了一个链条式的血管吻合,其走行方向不经和位于深部的主干动脉以及肌间隙排列方向相同,同时和皮神经及浅静脉的走向也相同[7]。
3.3 手足部软组织缺损采用游离微型穿支皮瓣修复的临床意义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患者对美观和功能的要求越来越严苛,游离微型穿支皮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认可。游离微型穿支皮瓣包括了皮肤和浅筋膜层皮下组织皮瓣,不包涵深筋膜及以下深部的组织,移植后受区的皮瓣不会臃肿,同时供区的肌肉能够得到保留,供区的功能也不会受到影响,完全满足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佳修复效果的发展需求。游离微型穿支皮瓣具有极高的成活率,对于手足部软租住缺损的修复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8]。
3.4 缺损创面采用游离微型穿支皮瓣修复的优点和不足
        游离微型穿支皮瓣设计灵活,移植手术相对简单,且不会对供皮区域造成较大的影响,不需要损害动脉主干,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建立侧支循环,且移植皮瓣容易成活,患者满意度高。游离微型穿支皮瓣进行手足部缺损创面修复的优点为:(1)供区和受区通常在同一手术区域,更便于皮瓣的切取,而且皮瓣血管的口径相当,不会对主干血管造成损伤,供区也能够直接进行缝合,其功能也不会受到影响。(2)供区和受区的皮肤状况相近,修复后有较好的外观。(3)携带神经更加方便,神经缝合后,皮瓣的感觉较好。(4)与带蒂皮瓣相比,游离微型穿支皮瓣无需旋转,不会因为蒂部产生臃肿,也不会造成蒂部的扭转和受压。(5)患者治疗时间段,能够快速得到回复,极大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也降低了患者的经济压力。游离微型穿支皮瓣进行手足部缺损创面修复的缺点为:(1)穿支血管的口径较小,只有0.8mm左右,手术医师需要有较强的显微外科功底,能够在显微镜下熟练的进行小血管吻合操作;(2)穿支血管的部位和直径存在变异的情况,在手术过程中存在损伤穿支血管的情况,若无法进行皮瓣的切取,还需要改用其他皮瓣进行修复。
3.5 相关注意事项
        游离微型穿支皮瓣进行手足部缺损创面修复的注意事项有:术前需要利用多普勒探测仪对皮穿支点进行探测;缺损创面修复修复的具体时间需要结合患者的综合情况,若条件允许都进行一期修复;需要加强对创面感染的处理,术前需要对创区进行彻底的清创;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对穿支血管和浅静脉的保护,在进行吻合操作时需要对血管张力多加注意,以防出现血管扭转或者迂曲的情况;术中需要尽量多实现静脉的吻合,有助于皮瓣静脉的回流;在切取皮瓣时需要先切取一侧,在确定穿支血管和主干血管没有变异情况后再切取剩余部位;术后做好综合治疗,及时进行创面的清洁和药物更换,并在皮瓣成活后及早开展功能康复训练。

【参考文献】
[1]李岩, 陈文, 何志军,等. 微型腓动脉穿支皮瓣在修复手足部创面中的临床应用[J].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8,4(2):242-244.
[2]鲍晶晶, 姜磊, 黄显军,等. 游离膝降动脉穿支皮瓣在足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8, 36(06):98-100.
[3]尹路, 宫可同, 徐建华,等. 改良薄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足部软组织缺损[J].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8, 41(5):417-420.
[4]徐会, 张亮亮, 韩清銮,等. 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治疗手、足部皮肤缺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6(20):26-27.
[5]孙焕伟, 钟怡鸣, 张洪权,等. 游离双侧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串联修复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J].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8, 41(5):450-453.
[6]王九松, 刘昌雄, 黄雄杰,等. 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儿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J].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9, 42(6):610-611.
[7]王成, 刘金伟, 郑有卯,等. 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足部热烧伤创面效果观察[J]. 浙江医学, 2018, 40(15):87-89+92+124.
[8]熊胜, 巨积辉, 金光哲,等. 彩超定位下游离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部创面[J]. 中华手外科杂志, 2018, 034(006):418-4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