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艳艳
农垦北安管理局中心医院 164095
【摘要】目的:探究对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应用CT影像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85例直肠癌的患者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其均于2018年3月-2020年3月入我院接受诊治,分别采用CT影像诊断(实验组)及手术病理诊断方式(对照组)进行干预,分析CT诊断结肠癌的效果。结果:实验组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采用CT影像诊断方式对直肠癌患者病症进行诊断,有利于准确进行术前分期,诊断价值显著。
【关键词】直肠癌;术前分期;CT影像诊断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CT imaging in preoperative staging of rectal cancer. Methods: 85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 were randomly select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study. They were all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8 to March 2020. CT imaging diagnosis (experimental group) and surgical pathological diagnosis (control group) were used for intervention, and the effect of CT diagnosis of colon cancer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esults of preoperative staging and surgical pathology in experimenta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CT imaging diagnosis of rectal cancer patients with disease diagnosis, is conducive to accurate preoperative staging, diagnosis value is significant.
[Key words] rectal cancer; preoperative staging; CT imaging diagnosis
直肠癌病症指的是患者直肠乙状结肠与齿状线交界位置发生的癌症,其属于消化道多发的恶性肿瘤病症。当前临床领域对直肠癌病症的发病原因并未明确相关机制,仅仅认为其发生与患者所处社会环境、遗传及不良饮食习惯相关,此外,直肠息肉病症也极易引发直肠癌,发病后,可见患者血便、便秘、脓血便、腹泻及里急后重等症状[1],患者会出现体重下降及排便梗阻等症状,若是肿瘤组织对患者尿道、膀胱及阴道等器官产生影响,还会引发会阴部位疼痛、阴道流出粪液、尿路刺激及双下肢水肿等症状。只有有效鉴别诊断患者病情,有效进行病症分期分析,才有利于更好的采取措施进行病症干预,所以本研究就对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应用CT影像诊断的临床价值展开论述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85例直肠癌的患者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其均于2018年3月-2020年3月入我院接受诊治,所有患者中,男女比例为44:41,最大与最小年龄分别为84岁和42岁,均值为(63.15±6.96)岁。患者均签署知情研究协议后纳入实验研究,患者均见不同程度的体重下降、排便异常及肠梗阻现象。
1.2 方法
采用西门子64排CT对患者进行病症检查,检查前的48小时需要做好对应的肠道准备,检查之前的2天时间内,应告知患者饮食全部更换为流质食物,在检查之前的1天时间内,口服浓度为50%的硫酸镁,并保证饮水量在2000毫升,在检查当天,可食用食物,在检查前的1小时时间,需要采用生理盐水机芯灌肠干预,并采用肌肉注射方式对患者注入10毫升的山莨菪碱。将机器的扫描参数进行合理调试,电压:120千伏,电流:30毫安,层间距设置为5毫米,层厚度设置为1毫米。将扫描中所获取的图像上传至工作站后进行直肠重建,对直肠周围情况及脂肪间隙进行观察。
1.3 观察指标
根据CT影像对两组患者的直肠癌病症进行分期,将分期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分期采用TNM分级标准进行,T1期表示患者肠壁脂肪间隙间未存在明显结节,T2期表示为肠壁脂肪间存在明确的间隙,肠壁边缘状态光滑,且肠壁无明显结节,T3期表示为患者肠管脂肪间隙间存在小斑片影响,CT检查下可见高密度影像,进行增强扫描后,可见肠壁脂肪间隙存在突出结节,T4期表示为患者肠管脂肪间隙并未存在,进行CT增强扫描后,可见模糊的边界[2]。
1.4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效果录入SPSS22.0软件,计量资料检验行t,表示用(x±s),计数资料表示用百分比(%),检验行x2,P<0.05是统计学意义成立的依据。
2 结果
CT诊断直肠癌分期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
3 讨论
当前,我国直肠癌病症的发生群体大都为老年人群,以男性为主,若是直肠癌病症严重,将危及人们的生命健康。直肠癌患者病症临床表现较少,只有在进入中晚期后,才会出现明显的表现,比如随着直肠癌的生长,患者的排便习惯会发生改变,可见脓血便、血便、便秘或者腹泻等症状,患者大便形态逐渐变细,在病症晚期,可见排便梗阻症状,患者体重会逐渐下降,肿瘤对患者膀胱、阴道及尿道等器官产生侵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而直肠癌病症早期患者并无明显症状表现,所以大部分患者的预后情况均比较差。临床对直肠癌手术患者病症进行干预的方式大都为手术方法,在直肠癌病症进入T3期以后,患者5年内的生存率能够仅能达到40%,所以术前分期诊断对患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明确患者病症分期,才能够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最大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优化临床手术治疗质量。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影像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领域,尤其是对于直肠癌术前局部浸润情况进行检查及对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观察的效果比较显著[3]。CT诊断方式在临床不断普及,CT扫描方式的应用,具备极高的扫描速度,能够合理进行容积成像,有利于进行多为重建,所以临床应用效果突出。通过CT对直肠癌患者进行扫描,有利于对患者肿瘤病灶的形态、大小及周边组织的情况进行观察。术前通过肠道准备,便于优化CT检查效果,在检查后,通过图像重建和处理,有利于有效诊断肿瘤情况,尽早发现淋巴转移情况,通過CT,能够尽早进行癌症的分期诊断,依靠脂肪高密度与间隙模糊的特征进行分析诊断,能够在患者病变初期,对黏膜水肿情况、肌层状态及肿瘤浸润情况进行观察,从而有效进行直肠癌分期诊断,对患者病症进行确定。
研究表明,实验组诊断直肠癌T1分期的概率为32.94%,直肠癌T2分期的概率为56.47%,直肠癌T3分期的概率为7.06%,直肠癌T4分期的概率为3.53%,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不存在较大差异性,P>0.05。可见,通过CT对直肠癌患者进行分期诊断,诊断意义较高。
综上所述,CT影像诊断对于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的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孙春锋, 谭忠华, 高艳,等. 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意义[J].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19, 39(11):653-656.
[2] 李晋荣, 黄文起. 螺旋CT多期扫描技术在直肠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 103(5):121-123.
[3] 肖华平, 邱敏华, 李欠云,等. 磁共振成像及CT在梗阻性结直肠癌TNM分期中的诊断临床价值研究[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 19(9):1432-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