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0/9/16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8期   作者:王明月 魏玉梅
[导读] 目的:旨对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
        王明月  魏玉梅   
        山东省荣成市人民医院         山东荣成   264300


        摘要:目的:旨对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笔者单位2019年1月~2020年4月间收治的6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不同为分组依据,共为分两组。常规组:30例,行常规护理;综合组:30例,针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个性化护理干预。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负性心理的改善情况、临床头晕发生频率、平均持续时间及并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综合组患者经综合护理干预后,其出院时SAS、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统计学意义;且该组临床头晕发生频率、平均持续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具统计学意义;另外,综合组护理满意度(96.7%)也明显高于对照组(83.3%),组间差异明显(X2=14.967,P<0.05)。结论: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多伴有恐惧、焦虑、烦闷、对治疗望过高等心理;因此,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予以个性化、针对性综合护理干预,既可以全面改善其负性心理,为提升其临床治疗依从性奠定了基础,最终为提高护理满意度与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心理护理;个性化护理;临床护理满意度

        脑供血不足主要指人脑某局部区域存在血供不足问题,进而出现脑功能障碍,如头晕、全身乏力、肢体麻木等。慢性脑供血不足具有突发性、易反复等临床特点,进而易给患者造成各类负性心理,这既会对患者生活、情感等产生不良影响,也会直接影响到临床治疗[1]。本文就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比性研究,以期为丰富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临床护理干预手段提供更多的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笔者单位2018年1月~2019年4月间收治的6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为研究对象,男/女:37/23,年龄38~82岁。排除合并高血压疾病者、有睡眠障碍者、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将60例患者按护理方式不同为分组依据,共为分两组。常规组:30例,男/女:18/12;平均年龄(58.6±3.5)岁;心理组:30例,男/女:19/11;平均年龄(59.4±3.7)岁。组间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3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均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常规健康宣教、运动锻炼知识与方法指导、心理护理等。
1.2.2 心理组
        本组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予以个性化护理。
        (1)个性化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须全面了解、掌握患者个性特征,并采取针对性、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手段来进行。患者能够在“顺心”、“舒畅”、“平稳”的心态下配合相关的治疗与运动锻炼,进而最大程度地降低患者在康复期出现的焦虑、担心、忧郁、愤怒等负性心理[2]。另外,护理人员还要根据不同病情患者的心理护理。如在沉默、寡言患者,护理人员则可以采取肢体语言、表神、眼神等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护理人员也可以通过抚触等动作来促进护患关系及情感交流,使之能够在护理人员的鼓励下完成相关的临床治疗、护理等。如针对心理焦虑、抑郁患者,护理人员也可以利用单方面的语言来促进患者能够与多主动进行情感交流,这对进一步提高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具有积极作用;护理人员也可以结合患者治疗情况、身体情感指导其进行运动锻炼,以转移动原有负性心理。另外,护理人员可利用赏识方法、激励方法等增强患者治疗、康复信心,进而达到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依从性,这对保障临床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3]。
        (2)个性化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可结合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饮食习惯、个人口味等为其制定详细的饮食方案或食谱,为提高其机体免疫力提供保障。
        (3)个性化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应通过健康宣教来提高其对并发症的正确认识,并就临床治疗方法、方案等加以详细说明,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4)个性化穴位按摩护理。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往往无法忍受头晕问题,护理人员收可以结合患者头晕程度为其提供或是指导其如何进行穴位按摩。如取太阳穴、百合穴、四神聪穴等进行按摩,并指导其顺时针、逆时针各按揉10次,按摩时间8~10min/次,3次/d,且按摩力度要适中。
1.3 观察指标
        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负性心理的改善情况、临床头晕发生频率、平均持续时间及护理满意义。
1.4 统计学
        利用SPSS19.0软件对文相关数据进行分析;P<0.05时,具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分析
        综合组患者经综合护理干预后,其出院时SAS、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临床头晕发生频率、平均持续时间
        综合组患者经综合护理干预后,其临床头晕发生频率、平均持续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具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护理满意度分析
        综合组、常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7%(29/30)、83.3%(25/30),组间差异明显(X2=14.967,P<0.05)。

3 讨论
        脑供血不足主要指人脑某局部区域存在血供不足问题,进而出现脑功能障碍,如头晕、全身乏力、肢体麻木等。研究发现:慢性脑供血不足对患者身心健康与安全具有较大的威胁,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合理的、科学的护理干预,既可以满足患者护理服务需求,还可以为提高临床治疗提供良好的保障[4]。
        本文研究结果提示:综合组患者经综合护理干预后,其出院时SAS、SDS评分、临床头晕发生频率、平均持续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统计学意义。这也说明,护理人员应通过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进行全方位的、个性化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临床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的同时,也能够全面提高护理干预服务质量,为全面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了保障。
        另外,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多位有不同程度的负性心理,这既会对患者生活、情感等产生不良影响,也会直接影响到临床治疗效果。因此,欲想提高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必须要全面了解、掌握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个性特征,分析其负性心理产生根源,并结合其年龄、知识程度、疾病情况等予以针对性的个性化心理护理及饮食护理等,在从根本上改善其负性心理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也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了保障[5]。
        综上所述,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予以个性化、针对性综合护理干预,既可以全面改善其负性心理,为提升其临床治疗依从性奠定了基础,最终为提高护理满意度与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赵君凤,安胜军,李建萍.护理干预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8):219-220.
[2]宋玉琼.优质护理干预对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分析[J].现代护理,2018,16(18):100-101.
[3]高凤艳.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2):225-226.
[4]周雯.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应用全面护理的护理效果[J].中医临床研究,2017,9(12):32-33.
[5]张玉萍.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1):158-1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