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在急诊治疗车祸创伤致颅脑外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20/9/16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8期   作者:杨玲1 张丹丹1 张尹1 赵明星1 崔萌1 付
[导读] 目的:探析急救护理在急诊治疗车祸创伤致颅脑外伤患者中的效果
        杨玲1   张丹丹1  张尹1  赵明星1  崔萌1   付言实2
        1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  158100
        2鸡西监狱医院  158100

        【摘 要】目的:探析急救护理在急诊治疗车祸创伤致颅脑外伤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58例车祸创伤致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传统急救护理的29例患者列入参照组,采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的29例患者列入观察组。观察两组伤残率、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及急诊科救治时间。结果:观察组的伤残率低于参照组;观察组的院前急救反应、急诊科救治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治疗车祸创伤致颅脑外伤患者中应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既能够降低伤残率,又能够缩短院前急救反应、急诊科救治时间。
        【关键词】急救护理;车祸创伤;颅脑外伤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emergency nursing in the treatment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caused by traffic accident.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58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y caused by traffic accident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19 in our hospital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29 patients with traditional emergency care were included in the reference group and 29 patients with integrated emergency care mode were includ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rate of disability, the time of emergency response and the time of emergency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disability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group, and the pre hospital emergency response and emergency treatment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integrated emergency nursing mode in the emergency treatment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caused by traffic accident can not only reduce the disability rate, but also shorten the pre hospital emergency response and emergency treatment time.  
        [Key words] first aid nursing; traffic accident trauma; craniocerebral trauma
        车祸创伤导致颅脑外伤的患者伤势较重,该类疾病的患者需要及时进行救治与护理,避免其生命安全受到威胁。院前急救护理对提高救治成功率、及时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急救护理在急救中的实践性、预见性有待加强,而一体化急救护理是一种更系统化、规范化的护理模式[1]。为分析一体化急救护理在急诊治疗车祸创伤致颅脑外伤患者中的效果,笔者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得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58例车祸创伤致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不同的急救护理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9例。参照组男女之比为18:11;年龄21-57岁,均数(39.01±3.78)岁;按哥斯拉昏迷指数(GCS)评分法评定伤情:轻度(13-15分)、中度(9-12分)、重度(3-8分)比例为10:13:6。观察组男女之比为17:12;年龄21-58岁,均数(39.50±3.24)岁;伤情:轻度、中度、重度比例为9:13:7。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神经外科疾病诊断标准》[2]中关于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患者年龄>20岁。排除标准:伴有心、肝、肾等重要疾病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及严重感染性疾病者。
        1.2方法
        参照组实施传统急救护理:接到急救电话并赶到现场后,常规性为患者持续供氧,建立静脉通道,并根据患者的具体伤情展开对应的治疗方法,同时维持其电解质、酸碱平衡,监测其生命体征变化。
        观察组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1)在日常工作中,组成急救护理小组,对组内人员内进行专题培训,并根据不同职能再将该小组细分为联络组,院前观察组、呼吸及循环支持组等。(2)接到急救电话时,院前观察组在5min内派出救护车,到达现场后立即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意识情况,评估患者伤情轻重,同时联系患者家属,询问其基本信息。简单对患者伤口进行清创并进行压迫止血,如有外流脑液患者,予以其半坐位或是抬高其头部。GCS评分在8分以下者,将其平放在平地,解开其衣领,头偏向一侧,并为其清理口鼻分泌物,迅速建立多条静脉通路,提供补液。(3)对意识清醒者进行言语或是肢体性的安慰与鼓励,平稳患者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应激反应,中途密切观察患者体征及意识、瞳孔变化,并使用车载GPS系统终端通报患者病情,让院内人员及早准备好急救所需物品。(4)入院后,开通绿色通道,由联络组负责安抚家属情绪,呼吸及循环支持组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与骨折固定等工作,及早进行救治。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伤残率、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及急诊科救治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0.0对本次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以(%)、()表示,并分别行X2、t检验。若P<0.05,则说明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两组伤残率比较
        观察组伤残1例(3.45%),参照组伤残6例(20.69%),两组比较,观察组的伤残率低于参照组(X2=4.06,P<0.05)。
        2.2两组急救时间比较
        两组的院前急救反应、急诊科救治时间比较,观察组分别为(11.17±3.02)min、(16.39±5.39)min,参照组的院前急救反应、急诊科救治时间分别为(14.87±4.33)min、(24.65±4.57)min;观察组的院前急救反应、急诊科救治时间均短于参照组(t=3.50、5.84,P<0.05)
        3 讨论
        由车祸导致颅脑外伤的患者,通常伤势较重,病情变化较快,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快速、精准的院前急诊护理,以此赢得更多抢救时间,提高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伤残率低于参照组(P<0.05)。究其原因,接到急救电话后5min内派出救护车可以及早赶到现场对患者进行施救,通过患者家属了解患者既往疾病,可系统地对其进行对症治療,避免患者因车祸使得旧疾复发。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可避免患者因严重的应激反应而影响救治效果,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救治,其伤残率可随之降低[3]。此外,研究还得出,观察组的院前急救反应、急诊科救治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究其原因,日常的培训工作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技能,让其在突发事件中冷静、迅速又有秩序的实施救治工作。同时,成立的急诊护理小组,在接到急诊通知时,各人员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提前准备好抢救物品及器械,可以为患者节约更多的救治时间。
        综上,在急诊治疗车祸创伤致颅脑外伤患者中应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既能够降低伤残率,又能够缩短院前急救反应、急诊科救治时间。
        参考文献
        [1] 刘薇,于燕.交通事故致颅脑外伤院前急救的护理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2):279- 280.
        [2] 习志强,孙晓立,马力.神经外科疾病诊断标准[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3] 李晓英,钟惠梅,郑秀春.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在车祸外伤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14):21-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