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革,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然而城市化的发展必然会带来一种阻碍城市健康发展现代城市病,破坏了城市的持续健康有序发展,阻碍城市的进步。大多数城市在城市发展中对于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予重视,导致历史人文不断流失,从而导致情感的缺失。城市化进程中,每个城市在建设时过分追求经济发展,城市曾经的历史文化被逐渐遗忘,人们的情感缺失是重要的问题。在城市的发展更新中,有些人记忆中的熟悉的城市正在慢慢消失,年轻时工作的场所正逐步化为废墟,情感空虚,无处存放,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什么样的空间可以给予人什么样的感觉。
关键词:人居环境;情感空间
1.人性场所的研究现状
《人性场所》是2001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该书介绍了多个场地规划方案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图文并茂的告诉我们场所设计的利弊。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多彩,能告诫读者很多设计手法的好坏利弊,其中运用了大量的研究报告、场地调查和人群反应的结果并为之分析,研究结果可靠且主观性较少,结果比较科学准确。我认为有的设计师师傲慢的,他们认为自己设计或许可以达到某个高度,可以吸引人群,但是实际并非如此,他不能认为自己个体的想法就是整体的想法,一个有人性的场所必然是吸引很多人去的,设计本就是为人服务的,它师一个具有创造性的实践性活动,是为人设计的场所,满足人的功能、心理等需求,这样的场所是有人性的,如果设计师可以认真对待书里的内容,可以认真对待设计这个事情,甲方不会对设计总是指手画脚,那么我认为中国的设计会进步很多,但是现在大多数市场的浮躁,所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2.人性场所的分类
《人性场所》该书中涉及的开放空间类型:
邻里公园:主要为草地(狗牙根、麦冬等)、树林(榉树、香樟等)等软质肌理组成,通常位于居民区附近,其细部和设施服务用于不同类型的活动。比如上海的延中绿地,主要分成四个部分,主要功能是屏蔽高架的噪音和提供附近居民休憩场所
小型公园:小型、1~3个宅基大小的公园(有时也称作袖珍公园),主要功能是交通功能,也会设置一些小型的咖啡厅之类的,我觉得这种公园在合肥见得不多,可以考虑在一些街道边上设计这种小的空间。
城市广场:主要是位于城市中心区内的硬质户外空间,比如合肥绿轴公园,它是作为天鹅湖和政务区一个附属公园进行开发的。
校园户外空间,其主要功能是将交通、学习、休息和交流等功能融合在一起的一个景观空间,这个在大学非常常见,合工大的东风广场,江南大学小蠡湖边的世纪广场等等,都是校园空间的案例。
老人住宅区户外空间:其主要目的是照顾老人去进行交流休憩的场所,老人因为身体机能的退化,在活动时需要特殊的照顾。
儿童保育开放空间:主要是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区,一般包括自然空间(绿地),也包括硬质铺装,也包括幼儿游乐设施。主要服务对象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也服务一些婴儿和上小学的人群,书里对这一章的描述也提到了家长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我在读这一段的时候,正好在做幼儿园方面的设计,正在被业主各种折磨,感觉很多幼儿园的设计还是停留在简单的幼稚的儿童装饰上,而不是从空间的角度去设计去思考儿童需要什么,我觉得这是市场的问题、甲方的问题、设计师的问题,中国设计很多问题是多专业、多元的,很难从一个领域抓起,我在做设计的时候,就算想做一个隐藏式的风口,暖通专业的人也各种拒绝,因为他们觉得浪费时间,懒得弄。
医院户外空间:这类空间主要供病人、病人家属、医护人员使用,它们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治疗作用,也是一种视觉享受。可以是用于疗愈的感知花园,可以是供人走路的
3.人性场所的设计思考
在设计时,我们要考虑建筑、景观、室内的本土化、地域化、人情化,在美国,有一些模仿了欧洲广场的户外空间,因为尺度不合适,往往人迹罕至,我去俄罗斯莫斯科的时候,看到了红场,它的功能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因此在尺度上会比较大,美国一些设计没有很好的考虑这些例子在欧洲的成功与其环境、历史、人文、人情、习惯有关,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概就是这样了吧。城市空间构成是一种长期传承的深厚文化因素,是稍显内敛的空间,还是聒噪的空间,时需要当地人民感受认知的,也需要设计者多考虑地域特色,就像赖特和阿尔瓦的人情化设计一样,被当地人们接受并转化为大众审美情趣,从而产生民族、人民的认同感,而不是一个没有根基的设计。不同文化背景、文化层次、宗教信仰、民族感情的人们在心理、生理、行为上都各有差异,因此在设计城市开放空间时,需要考虑尽可能多的涵盖多种人群。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会注意一些特殊群体,比如老年人、残疾人等一些有着特殊需求的人群,无障碍设计思想开始得到普及,即使时卫生间也会考虑无障碍的设计,但是很多时候,设计者在图纸上做了无障碍的设计,但是在具体管理和养护时往往差强人意,但是,在设计时需要多为弱者考虑,为不同层面的人群进行设计也是人性化设计的趋势。如满足残疾人的需求,不再仅是设计几处简单的坡道,而是从入口、标识、场地设施等得到整体考虑。设计是为人的设计,是“以人为本”的设计意识,把对人性的关爱作为衡量的标准,这一点给了设计师很大的挑战,但是考虑多种人群的使用功能上的融合,也是设计的一种挑战和乐趣所在。
4.总结
在我们平时做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人的因素、地理的因素、心理的因素、业主的因素、清单的因素等等,不论什么样的设计,规范都是死的,不同的规范可以约束不同的设计行为,比如做幼儿园,幼儿园的规范规定边角都需要做倒角,活动场所需要设置紫外线消毒灯,卫生间小便斗高度,门窗需设置观察窗,距离地面0.6m处需设置幼儿扶手等等,虽然有的时候规范很烦,给人的感觉非常麻烦,但是不触犯强条是设计师的基本素养,规范也体现了设计一个空间需要的基本情感、基本心理、基本规则,想要做好一个设计,需要在规范的基础上,好好考虑业主的需求,人们情感的需求,空间功能的合理性,重视在人的心理与使用空间的和谐、均衡,基于它们之间的和谐共处,满足人们对功能需要、生活水平、审美情趣的要求,这是一种具有与自然、与他人、与自己共生的超前思想。人性场所的探讨是要提供给人们以精神与物质相结合,在合适的空间里去认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