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建筑安全监督站 江苏省泰州市 225300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水平的发展,建筑行业面临的市场压力也在空前加大。为了提升建筑工程安全等级,加强生产安全性,建筑企业应当深入贯彻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重视模式的转型与创新,提升建筑工程综合质量。但是根据现阶段建筑安全管理模式的工作落实情况来看,实际情况并不理想,很多建筑企业内部部门在管理与协调上,具备较大困难,这也是施工现场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本文将在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模式基础上,对安全监督管理模式转型与创新方式进行讨论。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模式;转型创新
一、引言
社会在不断进步的同时,建筑行业的生产施工方式也迎来了较大变化,传统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已经难以适应时代需求,这应当引起建筑企业足够的重视,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重视模式的转型与创新,从而令安全生产等级,匹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二、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模式转型创新意义
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模式转型创新,归根结底,是实现传统管理模式的转变。新时代形势下,由传统事中管理转变成事前预防,深入做到以人为本,重视建筑企业的主体地位,通过正确使用安全管理方法,对生产中存在的危险源与潜在安全隐患进行深入分析,采用经济、技术、组织等措施,将安全隐患消于无形,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从而达到建筑安全生产的目的[1]。
传统管理模式主要的弊端,是未能与时俱进,基于企业实际生产需求,加强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之间的科学关系,在管理模式上过于僵化。过去进行安全问题检查时,经常会出现企业与政府步调不一致的现象,具体检查过程中,往往也总是强调问题解决,未能对后续安全生产形成指导作用,该犯的错误还会犯,这也体现了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的现象。
三、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模式转型创新的理论依据
(一)安全管理学原理
该原理主要以法理为角度,侧重于对安全法学原理的研究,并在安全组织学原理基础上,对人员配置进行优化,以保障投资的安全性于合理性。
(二)安全系统论原理
该原理包含安全信息论、事故突变论、控制论等理论,并对安全系统机制、结构与规律进行深入讨论,制定优化方案[2]。
(三)安全工程技术与职业卫生原理
该原理主要侧重生产技术与工艺进行研究,结合施工人员胜利与心理双重需要,研究匹配性较强的安全生产防范原理,例如防火、防毒、防爆、防辐射原理等。
(四)安全经济学原理
该原理主要包含各项关系,安全与效益、生产等项目之间的关系。侧重针对事故损失规律、非价值因素进行研究。
(五)其他原理
例如安全自组织理论、安全文化理论、风险控制理论等,建筑企业需要对这些安全原理了如指掌,树立正确安全生产管理观[3]。
四、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模式的转型与创新方法
(一)转变思维方式
1.常态化监督管理。过去,针对工程项目的安全监督管理往往限于人员配置力量的不足,导致在监督方式上不够多样,应用的技术手段也无法跟上时代要求。而且经常出现,政府监管部门对工程安全相对重视,而企业的相关工作却并没有落实到位。这就需要监督管理模式有所创新,实现常态化管理,将安全监督管理视作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除此之外,企业应充分认识自身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重要作用,这也需要监督执法机构认清自身,毕竟监督执法人员无法和企业安全员工作内容相同。为提升工程安全管理水平,减少事故发生概率,应当重视安全监督管理模式的转型与创新。在安全监督中,除了应当重视安全隐患的排查,更应加强监督安全生产任务的落实,落实各人权责,保证安全管理工作人员正常到岗。与此同时,应在监督检查具体工作落实环节中,强化沟通与交流,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建筑企业工作效率,而且还能落实建立监理报告制度[4]。
(二)改进监督方式
远程监控主要可分成两种方式:集中互动监控与分散互动监控。集中监控的实现,主要依托于监控中心,包含项目部到岗和工作完成情况、日常值班情况、三级教育培训活动情况、车辆装载与出入情况。分散互动监控则需要工作人员履行工作,通过现场监督员,利用电脑与相关设备,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管,包含安全实体抽查与安全隐患排除现象的跟踪。另外,如果作业情况危险性较强,应重视安全技术交底工作的落实,对从事特种作业的操作人员,同样应当适当抽查,充分落实持证上岗制度[5]。
(三)改进管理模式
1.创新管理模式。建筑企业应当保证建设项目分工的专业性,遵循责任包干制度,在基层实行严格的责任分工。分工时就需要在明确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对各项工作任务进行细化,保证每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保证权责落实的严谨程度。分工之后,企业应当与管理人员签订责任书,保证任意岗位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实现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转型,对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进行优化,促进标准化发展,从而全面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保证行业规范指定的完善性,为后续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形成较大指导作用。
2.建立成熟互动机制。安全监督管理员应当和施工现场人员,加强平时的沟通联系,对施工项目部的安全员,做好指导与服务,从而充分发挥施工现场的管理优势,有效改善监督员履行安全员职责的现状。另外,总监理工程师应当定期汇报有关工作情况,使监督员可以加强对施工现场安全情况的动态掌握,从而大幅提升监管效率。对安全监管机构而言,同样需要围绕施工现场实际安全情况,事无巨细,定期向上级报告,作为后续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四)转变监督理念
1.重视工人安全健康。安全管理是施工现场各项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建筑企业一定要对施工现场环境的改善,引起足够重视,从而为基层施工人员提供较好的施工环境,提升安全监督管理规范性与科学性[6]。
2.重视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对建筑工程安全生产而言,发生安全事故往往只在一瞬之间,因此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应以应急为主,以便在最快时间之内解决突发事件。建筑企业应重视事前管理,提前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类安全事故,制定应急措施,从而第一时间上报并降低事故损失。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现阶段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监管机构人员应加强与施工现场安全员的沟通,建筑企业也应当明确安全监督管理模式转型创新意义,勇于转变思想、监督理念与管理模式,从而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提升建筑工程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郑鸿英,彭延洋,赵挺生,何斌.土木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聚集性活动的安全专项管理[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5,0(3):97-99.
[2]易仁彦,王旭静,张婷,周瑞峰.基于绩效管理的建设单位安全管理分析与应用[J].工程管理学报,2013,27(2):22-25.
[3]宋伟,郝建民,赵霄剑,李振华,陈大萍.基于Android平台的建设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应用研究[J].施工技术,2013(18):96-99.
[4]孙奇,裴海华,陈平平.总承包企业如何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0(24):181-183.
[5]热哈提别克•达吾提汗.新形势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方法与模式创新的分析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0(14):8-9.
[6]郭东尘,苏新国,黄学文,章卫俊,吴林松.基于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公路桥隧工程施工班组安全管理模式研究[J].交通运输研究,2015,1(4):6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