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联初级中学,528329)
摘要:初中历史作业的设计,对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围绕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三个能力层次,分别介绍了三种创新型历史作业设计,希望具备借鉴意义。
关键词:史料实证;创新;历史作业
近年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对一线教师的初中历史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把历史学科素养贯彻落实在作业的布置中,是当下初中历史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初步探讨如何通过多样化的作业布置,来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核心素养。
一、初中生关于史料实证核心素养需要掌握的能力要求
黄牧航教授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将学生需要掌握的学科关键能力分为知识获取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探究能力和历史表述能力,并对每一项能力的内容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基于黄牧航教授的研究和初中生的思维逻辑特点,笔者从中选取了与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相关的初中生具体能力要求,包括:
1、对史料进行搜集、整理的阅读理解能力、信息获取能力;
2、对史料进行解读、论证的信息转换能力、辩证思维能力;
3、以史料建构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的文字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这样一来,我们便将史料实证核心素养转化为可操性强的能力要求,接下来便谈谈如何在实际的历史作业设计中培养以上能力。
二、基于史料实证的三种创新型作业设计
(一)史料搜集、整理型作业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史料的搜集、整理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根据主题,通过多样化的途径搜集有用的史料。因此,拓宽学生搜集史料的渠道,提高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创新性的历史作业布置显得尤其重要。
教师可以改革传统刻板的作业形式,用活泼的作业形式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探索感。例如,介绍一件文物的前世今生,鼓励学生通过文献阅读、纪录片观看、博物馆参观等形式搜集有关的文献史料和实物史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成果的呈现不一定是单一的文字呈现,可以是手抄报、图文并茂的卡片、甚至是拍摄的视频等等。
创新的作业形式,不是机械化地训练课内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对史料的广泛收集、整理中提高学科关键能力。
(二)史料解读、论证型作业
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后,还要学会解读史料,用历史证据论证观点。传统的历史课堂上关于史料论证的环节十分常见,然而常规的教学通常是教师照搬教辅书或真题中的材料题,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并进行评讲。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的此类作业让学生长期以往失去兴趣,课堂的积极性大打折扣。此时,教师应该适当对作业内容与形式进行优化。
例如,布置辩论会作业。在撰写辩论稿的过程中,学生要把史料与所学知识进行比较,运用历史“证据”论证观点、驳斥对方的观点。在上八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时,我设计的辩论作业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是否能够避免》。我提供了相关的参考书目,要求学生课后自行阅读并自选立场,且辩论稿的撰写要有理有据,表达清晰。辩论会作业,重要的不是辩论的结果,而是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培养了辩证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增强了历史学习过程的趣味。
又如,思维导图作业也是一个不错的尝试。因为学生要对史料进行解读,首先要学会对史料进行归纳和概况。而学生在完成思维导图作业的过程中,就完成了对史料的研读、思考、组织与概括的过程。在学完七年级中国古代史后,我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资料,在课后绘制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思维导图。这样既完成了对课内知识的梳理,也培养了对史料的归纳能力,明确了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史料建构型作业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员何成刚将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分成四个水平层次,其中包括利用史料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互证,形成解释;恰当地运用史料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论述。笔者以为,初中学生至少要在三年的学习中,达到以下目标:能够初步运用史料建构属于自己的历史叙事和历史解释,能够对历史问题进行简单论述。因此,教师需要挖掘出更多创新的史料建构型作业,例如社会调查研究、历史小论文、历史微讲堂、课本剧等等。
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关注现实问题、热点问题,设计符合学生的调查研究式作业。笔者在假期布置过这样的调查研究作业——《水乡杏坛改革开放40多年间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在走访乡土风土人情的过程中加深对乡土史的认识,在开展访谈的过程锻炼团队协作能力,在形成调查报告的过程中建构历史叙事,论述历史问题。
在初中历史学习过程中,历史小论文写作也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初中教师不宜设置难度过高的论文写作,应以鼓励、肯定为主。教师要提供恰当的主题,例如对课本里某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华盛顿、林肯等等)的评述。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史料印证教材或拓展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学会表达个人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在探究论证、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历史问题的看法和结论。
当然,多样化的史料建构型作业还包括学生自行组织“历史微课堂”、课本剧编排等等,在此笔者不一一论述。
其实创新的历史作业设计远远不止以上三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多方面整合资源,积极探索,为学生设计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能力的课后作业,让作业的完成过程真正变成素养培育之路。
参考文献
[1]黄牧航.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三维测评模型[J].课程·教材·教法,2019(9).
[2]徐永琴,何成刚. 高中历史史料实证素养水平1-4解读与教学建议[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基础教育版),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