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岚城乡中心小学,350499)
摘要:语文教学首先应该是语言教学,教会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应用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的能力,语言教学应当引起语文老师的高度重视。老师在训练中,要做到:引起重视,有的放夫形式多样,精准训练;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关键词:口头语言;面语言;语言教学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不止一次说过:“什么是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上的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叶老的一番话把语文学科的性质阑述得再明白不过。众所周知,人类社会的存在离不开交流,语言更发挥出不可估量的作用,人们利用语言这一独特的交流工具,互相交往、相互学习、交流经验、传递信息,达到了相互了解、增进友谊、加强团结、共商国事的作用。因此我以为:语文教学首先应该是语言教学,教会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应用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的能力。
一、引起重视,有的放矢
在语文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比较普遍的现象是未能将重点放在语言教学上,造成学生语感晦湿,书面语言贫乏,很难发挥母语的交际作用,因而成为了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大困扰。很多小学生写起常用的应用文、书信、申请、报告等,语言生硬,文句不通,格式不对;小学毕业以后,多数人的阅读以及表达能力都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工作和进入高校继续深造的要求。这种现象不令人深思么?上海复旦大学前校长、苏步青教授之前在上海语言教学研究会上说:“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的话,我建议第一堂先考语文,考后就判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的功课就不要考了。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苏老的话道出了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因此,上好语文课,加强语文教学,应当引起语文老师的高度重视,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课题
二、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平时,我还发现很多学生的求知欲望是相当强的,我们只要循循善诱,学生对语文学科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语文的兴趣一旦产生,那么语文的教学目的、任务就一定能够如实完成,在一次以“为祖国而勤奋学习”的主题班会上,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一句格言:事非经过不知难,书到用时方恨少,以及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句格言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惊奇地发现—几乎全班的同学都赶快拿出本子,把它抄写了下来,我故意笑着问他们:“为什么要抄呢?”,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太好了,讲得很有道理。以后作文什么的一定有用”,我被同学们的真情所打动,频频点头、因势利导,“有道理,有用场,那你们今后就应当要多读书,认真上好语文课,祖国的语言宝库等着你们去打开”。他们都会心地笑了,我也满意地笑了,整个主题班会开得生气勃勃,超过了预期的效果。
还有一次,我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读到一篇关于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科夫的一篇讽刺小说《变色龙》,感受颇深,这篇小说描写了沙皇警官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变化无常的丑态,塑造了他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变色龙”典型形象,揭露了沙俄社会的黑暗腐朽,小说容量大,情节波动起伏,文章以形象的描写,个性化的语言展开情节。小说中,“变色龙”前后声色俱厉的六次变化以及象征他内心狂妄空虚的皮大衣的穿穿脱脱等情节。如果按传统的分析模式那一定是事倍功半,这篇小说,我从语言教学入手,反复分析角色表情朗读课文,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使“变色龙”那种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典型形象暴露无疑,读后使学生不但憎恶了变色龙式的人物,而且憎恶了专制的沙俄社会制度,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
三、形式多样,精准训练
如何把语文课上得既趣味盎然,使学生带着高涨的情绪投入学习与思考,又能体现语文学科独特的基础工具性质呢?答案只有一个:不能把语文课变成思品课,也不能把语文课变成文学课。语文课要在突出语言、工具性和基础性的教学过程中渗透着德育教育,结合美德教育。所以,首先要打破长期统治语文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一以课文内容分析为主线,偏重文章结构和文学分析,偏重于思想内容分析和人物事件分析,忽视了语文的工具性、基础性这一根本特征,以致将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文字这一首要任务置于从属的位置,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必将导致教师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教师灌输给学生的越多,必将消耗课时越多,这样就大大消弱了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训练,同时还必将导致教师讲课越讲越深,讲课越讲随意性越大,甚至偏离中心,偏离主题。有的教师便信口开河,讲到三皇五帝,海阔天空,这时教师欣欣然,学生昏昏然,平时,我在教学中,带着这个问题,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文学语文材料依本据纲。结合形势,抓住重点,突出语言教学,尝到了甜头。语文课本中,许许多多文质兼丽的散文、小说、诗歌、戏剧都是文学艺术的再现。它能使学生读后赏心悦目,陶冶情操,得到美的享受,从中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小学语文课本《春》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它以脍炙人口的语言引人入胜,文章运用形象的语言、细腻的描述,在学生面前展现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迷人景象;《海滨仲夏夜》又以甜美柔情的语言,描写了皓月星空,和风阵阵,充满诗情画意的海之夜无限风光,读后让学生个个心往神驰;还有那春意满满,鸟语花香的《春》;歌颂辛勤劳动,无无私奉献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这篇篇文质兼丽、情文并茂的文章,无论是从艺术创作还是从语言之优美而论,无不使学生读后耳目一新、心胸开阔,得到美的享受,语言的乐趣的享受。因此,我在上这些课文的时候,充分利用文中的一个个五彩生辉的语言和情文并茂的作品,去蔽动学生纯洁的心灵,引导他们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爱国热情,进而牢固掌握灵活运用祖国丰富语言遗产,提高语文的教学效果。
文学作品中的许许多多的感人肺腑、兴趣横生的语言,不仅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而且对于“教书育人”所起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它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美育的力量。所以,形象传神的语言,惟妙惟肖的刻画,是对美的尽情讴歌,是对丑的最大威压,对希望的昭示,形象的语言所产生力量绝不亚于滔滔不绝,苦口婆心的说教。它是吹响的号角,闪烁的火花,奔流的山泉,它在小学生的幼稚平静的心灵中会激起层层的浪花
愿我的点滴见解能成为大家语言教学的小指南。我们伟大的祖国优秀的语言遗产,丰富的语言文库,为我们的语言教学工作推波助澜,进一步推动语文战线的教改工作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