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中日友谊中学,广西 北海 536000)
摘要:微课是现代化教育工具的典型代表,也是初中历史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扩充教学内容的有效工具。微课具有信息化特征,在初中历史课堂中使用微课进行教学能培育学生的信息化思维能力,达到增强历史教学效果的目的。文章从更新观念、制作微课、使用微课的角度出发,探究将微课与初中历史课堂有效融合的路径,为初中历史教师提供可行教学建议。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课堂;微课
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微课与初中历史教育的融合创造着条件。微课对初中历史教育领域来说是新事物,因此,许多教师对微课的作用、使用方式认识不够全面。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需加强对微课这一教学工具的研究,还要革新教育观念,正确看待信息化教育工具,以开放的心态利用这些工具提升教学效率,使之为促进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发展服务。
一、更新观念,全面应用
微课具有精炼、智能化的特征,电子设备的普及为微课的快速应用奠定着物质基础。微课通过智能终端传递课程信息,现代学生对信息化的事物兴趣十足,乐于使用微课学习历史知识。然而,许多教师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倾向于使用传统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对微课知之甚少,探索微课教育功能的热情不足。许多教师认为微课便是用视频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正是此类错误的观念导致微课难以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普遍使用。为促进微课与历史课堂的融合,教师必须更新历史教学观念,还要形成对现代化教育工具的全面认知,寻找微课和历史课堂的契合点,使之服务于历史课堂教学。
从实际使用微课的过程看来,教师需关注微课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一是微课与历史教材契合度的问题。教师需基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制作微课,选择与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微课素材制作微课视频。同时,微课虽有精炼的特征,但教师不能陷入本末倒置的陷阱之中。教师一味追求精炼的课程内容可能会导致教学细节得不到充分关注,学生只掌握知识框架,忽视不同模块知识的具体内容,这对他们历史知识水平的提升有百害而无一利。二是微课在导入环节应用的问题。教师在导入环节使用微课需充分关注微课的使用效果,使导入环节的内容与正式教学内容紧密衔接,从而达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目的。三是微课主题设计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在设计微课时需突出主题,做到线索清楚、主体突出。学生观看微课后能够明确自己已经学过及未来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应当形成的学科能力,微课才称得上是完整的、有效的。
二、制作微课,激发兴趣
历史学科是一门研究过去、展望未来的学科,历史课本中的许多知识讲述着过去发生的事件,许多学生因此对历史学科失去兴趣。为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学科的价值,激发他们探究历史事件、任人物的兴趣,也为促进学生形成唯物史观,学会用唯物史观看待、解决问题,教师需利用新的教学工具改革历史教学课堂,给历史课堂带来新变化。如利用微课重现历史场景,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
讲解文艺复兴时,教师围绕意大利的变化制作微课,将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的发展过程以时间轴的形式展现出来。同时,教师在微课中融入许多历史图片,学生阅读课本时,教师向学生穿插介绍文艺复兴运动中著名的历史人物及文艺作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接近文艺复兴运动的本质,对意大利作为文艺复兴中心的地位有更深刻的认识。为增强教学效果,教师还可要求学生制作教具,模仿文艺复兴运动中人们的穿着打扮,将这一时期人们的穿着打扮、理想信念与过去进行对比,从而了解文艺复兴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学生表演情景剧时,教师用微课创设相应情景,营造文艺复兴时的社会氛围。学生说台词时,教师播放意大利语的声音,许多学生被奇特的意大利语逗得捧腹大笑,因而更愿意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学生扮演文艺复兴时期的手工业者、文化名人等角色,感受文艺复兴对社会中不同人物的影响,从而形成对文艺复兴的全面认知。为提升话剧场景的还原度,教师还可播放介绍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所学课程的微课,鼓励学生根据微课展示的内容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状态。在微课与情景剧教学方式的相互作用中,学生打破了对历史学科的课本印象,对文艺复兴在不同领域的影响了解更加全面而深刻。
三、灵活使用,突破难点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突破重难点是不可忽视的教学任务。教学实践中,部分历史教师对课程重难点的认识不足,讲解重难点的过程流于形式,许多学生对这些重难点缺乏思考,因而难以做到全面掌握难以理解的知识。如果教师能够将微课应用在讲解重难点的过程中,学生便能借助具体的微课图像、历史时间轴等形式理解抽象的历史知识,这对增强历史教学效果起到重要作用。
如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初期的历史事件时,教师可采用对比教学法,用微课呈现战前、战后不同国家的发展状况,将课本中抽象的文字以具体史实的形式展现出来。学生观看不同国家前后对比的图片,初步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上主要国家的影响,当教师引入具体历史事件的教学时,学生对历史事件的陌生感削弱,学习效果更显著。再如,讲解罗斯福新政时,教师用微课展示实施罗斯福新政前后美国各行各业的变化,要求学生根据微课中展示的内容自行总结罗斯福新政的历史意义及其带来的正面、负面影响。部分学生的思路不够开阔,因而在观看微课视频中展示的图片时,依然无法总结出罗斯福新政的历史价值及影响。此时,教师用思维导图辅助学生梳理史实,引导学生从史实出发进行抽象概括、总结。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得出问题答案,学习的主动性显著增强。
综上所述,微课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其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应当是多样化的。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具备联动、开放的教学思维,将微课与其它教学工具、教学方法融合起来使用,使之发挥最佳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莹.微课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7):87.
[2]吴上善.浅析历史微课对初中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J].考试周刊,2020,(53):147-148.
[3]高军.基于微课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策略[J].神州,2020,(14):244.
[4]徐晓珍.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微课的开发与应用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