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幼儿园绘本阅读活动中的运用 韦春燕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知识-力量》2020年1月2期   作者:韦春燕
[导读] 绘本是幼儿园开展阅读活动的主要载体,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以问答的形式讲述绘本内容。然而,幼儿绘本内涵丰富,幼儿现有的思维能力难以支撑他们掌握关键故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象州县第三幼儿园,545800)
摘要:绘本是幼儿园开展阅读活动的主要载体,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以问答的形式讲述绘本内容。然而,幼儿绘本内涵丰富,幼儿现有的思维能力难以支撑他们掌握关键故事信息,这导致幼儿园阅读教学的效率不高。思维导图则能将零散的故事情节组织成一个整体,体现幼儿园阅读教学的逻辑性。文章结合幼儿园阅读教学实情,阐述思维导图在阅读活动中的三种不同用法,为教师顺利开展阅读活动提供建议。
关键词:思维导图;幼儿园;绘本阅读

 
        思维导图的主要功能在于表达思维过程,面向幼儿的思维导图通常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将具有抽象性的内容形象化。幼儿本身具有较强的具象思维能力,教师在阅读活动中广泛使用思维导图,幼儿的叙事能力会有所提升。
        一、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故事情节
        绘本由多张单幅页面组成,幼儿在阅读绘本之初只关注单幅页面的内容,之后则要理解多幅图画之间的关系,挖掘故事中隐藏的线索,这对幼儿来说难度较大。阅读活动中,教师可先引导幼儿梳理单幅页面的内容及不同页面的关系,逐渐形成完整的故事结构。接着,利用思维导图展现全部内容,寻找故事中的隐藏线索,最终把握故事主旨。如在《彩虹色的花》这一主题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先要求幼儿观察绘本图画,梳理各个小单元的故事情节:小动物和彩虹色的花交流并利用彩虹色的花解决问题。各个故事单元都在重复这一内容,教师引导幼儿理解这一内容,幼儿便能做到由点到面,理解整本书的内容。教师先详细讲解第一个叙事单元,引导幼儿制成第一个故事单元的逻辑链:小动物与彩虹色的花交流→小动物遇到困难→小动物利用花瓣解决问题,这也是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教师基于这一基本故事框架开展阅读活动,幼儿根据不同故事的具体内容填充细节,不同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更加明确、清晰。
        二、运用思维导图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在阅读活动中采用逐页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阅读,幼儿只能从细节处理解故事,对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情节把握不够全面。思维导图能够理清绘本故事发展的前后顺序,使各个情节的内在逻辑以清晰的方式呈现,幼儿借助思维导图,从整体上把握绘本故事,阅读效率更高。如在讲解《肚子里的肚子里的肚子里有老鼠》这一绘本时,教师将不同动物间的关系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出来。首先,教师在最外层画出蟒蛇与狮子,将“蟒蛇吃狮子”的情节展现出来。接着,教师基于第一个圆圈,在第一个圆圈内部画出猫的图像,展示“狮子吃猫”的情节,以此类推,直到画出最里层的源泉,表示“猫吃老鼠”的情节。幼儿观察导图能直观地看出不同动物之间的关系,还能通过同心圆理解“包含”这一关系,从而对故事架构的理解更加全面。


        为检测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的程度,教师可开展复述故事的活动,要求幼儿根据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将故事复述出来。一方面,幼儿根据导图复述绘本内容能检验他们制作的思维导图是否有效,从而发现思维导图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幼儿复述的过程也是锻炼自身语言能力、记忆能力的过程。部分幼儿在复述过程中出现遗漏部分故事情节、弄错故事情节发展顺序等问题,这表明幼儿忽视对故事主线的把握。教师需在后续阅读教学中需更加重视对幼儿理解能力的培育,使他们能够做到流畅、清晰地复述绘本故事。
        三、运用思维导图培养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中,不同节点的信息代表着绘本故事中典型的事物形象或情节,这意味着选择节点的过程也是锻炼幼儿抽象思维的过程。幼儿结合故事内容,将故事中的关键信息抽象出来进行分析。如幼儿制作《小猪变形记》的导图时,许多幼儿将主人公“小猪”变化而成的小动物作为节点,还有部分幼儿将小猪改装自己使用的各类事物作为节点。教师讲述故事时会发现,幼儿的导图信息越丰富意味着他们对故事的理解越深刻。同时,幼儿利用思维导图抓取事物的特征,记忆故事的能力显著提升。
        部分幼儿还能在思维导图中展现自身推理能力。传统的幼儿园阅读活动中,幼儿的对绘本故事的想象通常不着边际。幼儿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想象过程也不受约束,但他们所想象出的各种人物、情节与绘本故事本身联系不大,这难以体现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然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思维导图,结合已知情节提取有效信息,在已有信息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此时,幼儿想象的过程也是推理的过程,他们的思维能力在无形中提升。以《爷爷一定有办法》的阅读活动为例,故事中,经过爷爷一次又一次的变化,布料变得越来越小。许多孩子把握这一变化规律推测出爷爷可能会继续变出更小的事物,如纽扣、手指娃娃等,还能依据故事的结构讲述这一过程。由此可见,幼儿从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提取出事物的发展规律,并在理解这一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合乎逻辑的推测。许多幼儿还能模仿绘本故事中使用的语言,提升自身应用语言的能力,这体现着思维导图对幼儿综合素质发展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是辅助幼儿思考的有力工具。思维导图将图像和文字紧密连接起来,幼儿得以利用思维导图实现思维的外显化。与此同时,幼儿加工思维导图的表象,实现信息的逻辑化与结构化,为自身开展合理的联想与想象奠定基础。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幼儿的阅读能力会在导图的辅助下取得长足发展。正因如此,幼儿园教师应结合阅读教学实情不断改进利用思维导图的具体方式,为增强阅读教学效果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章黎虹.让幼儿徜徉在阅读世界——思维导图在大班幼儿阅读区中的运用[J].动漫界,2019,(28):158-160.
[2]徐丽红.思维导图在幼儿绘本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19,(10):183.
[3]彭如英.思维导图在幼儿绘本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幼儿教育研究,2020,(1):36-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