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祈福高中筑梦班学习心理现状与研究 唐毓文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知识-力量》2020年1月2期   作者:唐毓文
[导读] 随着国家“奖、助、贷、勤、补、减”学生资助政策的健全,在广西民族教育发展基金会的资助之下,我校成功组建“筑梦班”,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习,促进贫困生健康成长。目前,社会各界更注重对贫困生的物质资助,对于贫困生心理健康方面问题却鲜少关注,且学生之间个体差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祈福高级中学)
摘要:随着国家“奖、助、贷、勤、补、减”学生资助政策的健全,在广西民族教育发展基金会的资助之下,我校成功组建“筑梦班”,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习,促进贫困生健康成长。目前,社会各界更注重对贫困生的物质资助,对于贫困生心理健康方面问题却鲜少关注,且学生之间个体差异较大,心理状况多样化,这就给贫困生的育人培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现阶段,我国对贫困生的教育工作应当在经济资助的基础上更多地进行心理援助,关注特困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不断提高贫困生的心理素质,使贫困生可以更加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高中;百色祈福高中;教育;心理现状;筑梦班;贫困生

 
        对于高中生而言,健康的心理状态至关重要,学生未来的发展是建立在心理健康的基础之上的。为此,我校建立“筑梦班”,在以经济资助为主的基础上重视心理健康方面的帮扶,关注不同特困生的心理变化,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筑梦班”学生学习心理现状
        1、消极的自卑感。
        班级中有许多特困生多来自偏远的农村地区、少数民族落后地区,家庭经济状况不佳,生活也比较拮据。学生发现身边家庭较富裕的同学没有金钱之忧,面对这一差距,贫困生在心中会产生自卑感,产生社会不公平、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愤世情绪,进而演变为自卑、抱怨的心理。另外,许多高中生希望可以更好地表现自己,给其他同学留下一个好印象,但大多数学生被选上了贫困生,在心中认为被打上了“贫困生”的标签,让他们的家庭隐私暴露,使贫困生认为自己低人一等。因此,帮助学生消除自卑心理、认识自己、树立自信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2、焦虑、抑郁心理。
        如今,“读书无用论”“知识无用论”等错误的思想充斥着学生的生活,学生的情绪、心理很容易受到这些观念的影响,也加剧了贫困生的心理忧患意识,导致学生身上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造成学生出现悲观的情绪和态度,对任何事情不抱有信心,致使他们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造成了学生人格不健全的问题出现,这对于高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有极大的影响。
        3、人际交往能力差。
        高中阶段的学生对社会关系十分敏感,由于贫困生家庭条件较差,自信心不足,产生自卑感,贫困生容易出现不合群的情况,这种不合群表现为不主动融入集体生活和难以与他人和谐相处,甚至感知到被同龄人忽略、排斥,进而产生社交恐惧。由于长期的心理落差,他们不敢在他们面前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长久下去,会出现想说却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说起,也不知道如何表达的状况。
        二、对于“筑梦班”学生的解困措施
        1.注重人文关怀,完善学校心理解困体系。


        贫困生的内心痛苦、挣扎,封闭自我又渴望被关注,持有极强的自尊心,在这就需要我们引导贫困生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为此,我校通过将“筑梦班”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成立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信箱等方式,帮助学生去除迷茫,引导发展全面健康的人格;建立心理健康发展中心,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设立专项经费,积极建立准确、全面、动态的“筑梦班”贫困生档案心理档案,通过使用SCL-90、EPQ得量表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建立帮扶带体系,全面关注“筑梦班”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成长变化,针对“筑梦班”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追踪辅导工作,给予贫困生真切的关爱,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能在心理上感受到一种温暖,瓦解贫困生内心的设防线,逐步建立起自信心。
        2.加强心理扶贫,充分发挥班级文化作用。
        高中生对自己的班集体往往赋有很深的依赖性和归属感,学校要充分认识到班级集体对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断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紧紧围绕育人的总体目标、紧扣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班级文化。
        比如,“筑梦班”城里了心理互帮小组,并在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弘扬心理正能量,班主任可以利用课下、自习课等时间段,积极策划一些丰富有趣的心理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得到缓解,如情景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助等等,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可以实现互帮互助,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让学生对集体思维的认识,变得更加深刻,形成同学间互帮互助的和谐局面,并在学生活动中不断锻炼自己的能力,激发生活乐趣,满足自我求真的心理需求。另外,我校为“筑梦班”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入班级日常管理当中,定期举行心理教育主题班会,如《让梦想扎根实现》、《合作与竞争——让彼此更懂爱》等,并积极开展第二课堂,通过开展心理讲座、激励教育励志大会。开展社团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形成正确的认知能力、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健康的人格。
        3.家校合育,提供强大的心理后援。
        人类成长的第一环境是家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大多数心理问题度可以从童年找到根源。也就是说,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主要形成于家庭,而表现于学校。为此,我校建立家校联系平台,完善家校合作关系,通过家访、电话或微信、家校QQ群等方式,让家长充分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知识,传达正确的家庭教养观念,提倡有心理困惑时要积极寻求协助,使得父母通晓有效的亲子沟通方法,促进和谐、民主家庭氛围的形成,家校协力解决“筑梦班”贫困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心理问题,为贫困生的成长提供强大的心理后援,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总结
        综上所述,要想资助育人真正达到实效,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这是一项复杂而浩大的工程,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共同努力,从而实现贫困生健全人格发展。
参考文献
[1]农夫.创设特色扶贫班级,构建健康美好人生——刍议高中贫困生心理疏导的新尝试[J]. 文理导航(上旬), 201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