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教多学 构建高效课堂——中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分析 周燕颖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知识-力量》2020年1月2期   作者:周燕颖
[导读] 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小学语文教师将学生视为教育主体,强调培育学生较强的自学与合作探究能力,不断更新教学模式,体现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教师采用少教多学教学模式能围绕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设计教
(来宾市政和小学,广西 来宾 546100)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小学语文教师将学生视为教育主体,强调培育学生较强的自学与合作探究能力,不断更新教学模式,体现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教师采用少教多学教学模式能围绕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设计教学过程,从而体现自身作为语文教学引导者、组织者的地位。还能培育学生较强的合作意识与学习能力,构筑高效语文课堂。文章从激发兴趣、合作探究、创设提问三种具体教学方式出发,探究少教多学模式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师提供改进教学模式的思路。
关键词:少教多学;高效课堂;中小学;语文教学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使得构建高效中小学语文课堂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问题,教师需基于对中小学生学习习惯、特征的研究,打造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设置与时俱进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渗透个性化教育及生本理念,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过程中提升教学效率。
        一、激发兴趣,鼓励自主学习
        中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师采用说教的方式实施教学可能招致学生反感,为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语文学科的价值,教师需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制定学习计划,以个人兴趣爱好引领学习过程。
        为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教师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给学生创造表达自我的机会,也为改进教学过程提供依据。其次,教师需营造与教学主题相适应的课堂氛围,学生受到课堂氛围的影响更愿意主动发表见解。再次,课堂教学情景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教师利用现代化工具创设教学情景,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学生在教学工具的辅助下沿着正确学习思路自主探究,教师则负责解决学生通过探究依然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此一来,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学”的时间增加,这体现着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
        如讲解《中国石拱桥》一文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与石拱桥有关的精美图片,学生被图片吸引,对图片中的事物充满兴趣,教师由此逐渐引出本课的教学重点,介绍石拱桥的代表作——赵州桥的来历。许多学生通过教师的介绍得知:赵州桥在中国桥梁建筑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从而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发出由衷赞叹。接着,教师以新问题导入下一教学环节:“同学们知道赵州桥长什么样子吗?”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激发,教师出示本课课件并设计与之相关的探究任务。学生带着教师设计的问题尽心探究,遇到探究难题时主动与周围同学讨论。在学生的努力和教师悉心的指导下,学生会对学习过程产生新的认知,实现学习观念由被动灌输向主动探究的转化。
        二、合作探究,培养学习能力
        组建合理的基础学习单位是实行少教多学模式的重要措施,教师应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交流学习,共同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增强课堂学习的体验感并增强自身文学素养。为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需遵循科学步骤实施课堂教学。
        首先,确定明确、具体的探究主题。探究主题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指南针,因此,这一主题需基于对教材内容的深入分析确立。其次,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认知能力是合理、科学分组的前提。

从实际教学过程看来,学习小组的人数控制在四至六人为宜,还要选择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其他组员参与教学活动。最后,小组成员间的评价能反馈合作学习效果,使学生认识到合作探究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提升学习能力。
        如《藤野先生》一文篇幅较长,文章中提及的人物、情节较多,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巨大考验。如果教师对文本的不同段落不加以区分,教学中可能会出现顾此失彼的问题。为避免出现这一问题,教师需明确作者行文的明线与暗线:明线主要指“我”和藤野先生交往过程中发生的事,暗线则指“我”的思想变化。教师可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由主到次的规律实施教学。与此同时,倡导学生合作探究。首先,通过默读法了解文本内容,形成对藤野先生形象的初步感知。其次,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要求学生有理有据地回答问题:“作者弃医从文的理由是什么?”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文章的两条主线,结合前一问题树立作者的行文思路与文章不同部分的关系。学生完成探究任务,教师再要求不同小组的学生代表评价本小组的探究过程,反思探究中有待改进的步骤,增强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三、创设提问,完善教学课堂
        学生的课堂发言是对教学成果的反馈,教师设计完整的问题链条能引起学生思考。学生在逐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学习信心,学习能动性逐渐增强。教师创设的问题需与课堂教学的内容、目标密切相关,还要能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
        以《两小儿辩日》一文的教学为例,教师先要求学生阅读文本,然后提出由简到难的问题:“两小儿到底在争论什么呢?”许多学生回答:“太阳的大小、冷热等等。”接着,教师提问:“那么两个小朋友分别说了什么呢?他们的观点是什么?理由又是什么?”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探究文本,对文本内容表达的内涵萌发个性化想法。最后,教师设计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将个人的想法以系统化语言表达出来:“孔子说自己无法判断两个小朋友说的话,你能判断吗?能不能说一说你对太阳的想法?”学生从两小儿的不同观点中延伸出具有哲学性的道理。许多学生认可两小儿追求真理的精神,并认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看法是生活常态,人应当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心,这也是生活乐趣的一部分。学生对文本作个性化解读,发散性思维得到充分锻炼,个人能力也有所提升。
        综上所述,少教多学教学模式体现着对学生课堂地位的尊重,其本身是培育学生自主合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中小学语文教师应秉持生本教育理念,将少教多学模式应用在语文教学中,探究该模式和语文课堂的融合,从而达到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范飞飞.语文教师如何开展少教多学[J].新课程·小学,2016,(3):356.
[2]菅娇.“少教多学”策略与方法对散文教学的影响[J].新课程·中学,2016,(3):299.
[3]钟国榜.《阅读教学中"少教多学"课型研究》研究报告[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6,(23):10-12.
[4]高小虎.少教多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践探究[J].语文课内外,2020,(9):107.
[5]葛军俊.谈谈“少教多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J].明日,2018,000 (025):P.212-2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