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教育”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思考和策略 崖宝界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知识-力量》2020年1月2期   作者:崖宝界
[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之中,应用题是数学学习的主要题型及重难点,应用题不仅综合性地考查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还考验着学生要掌握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多
(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第三小学,547199)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之中,应用题是数学学习的主要题型及重难点,应用题不仅综合性地考查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还考验着学生要掌握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多向思维能力等。随着信息水平的发展和提升,互联网的出现为小学数学课堂提供了教学形式和策略上的优化和创新,推进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也促使小学数学教师探索出适合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发展的有效方法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互联网+;策略分析

 
        在信息技术水平快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教育”普遍应用于教学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适应不了现代教育的变革,因而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将“互联网+教育”与教学实践进行有效的融合,逐步发展和完善“互联网+教育”的模式,积累相关的理论理念和实践经验,以此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推动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互联网信息技术辅助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能将题目中的逻辑思维、解题思路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呈现在学生面前,让解题的过程更加清晰明了,让之中的抽象化思维也更具体化。“互联网+教育”不仅突破了传统应用题教学模式的弊端,让教师将教学的关注点转向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中,让学生的数学应用题锻炼效果发挥到最大。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当中的问题
        (一)应用题设计单一化
        (1)在小学数学的教材之中,应用题编写的题型整体较为单一,小学数学低年级的应用题为了吸引本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多为较为生动活泼的图画、图标的形式;而到了小学的高年级阶段,应用题开始以大量文字的描述为主,文字的呈现方式会影响着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应用题达不到提升学生知识能力的最佳效用。应用题题型的单一从而让其解法也趋向单一化,难以发挥锻炼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作用。
        (2)应用题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认知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应用题设计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认知范畴,其内容没有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编排,学生面对陌生、难以理解的信息,不能让学生在理解题目条件的前提下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答。不注重与学生生活联系的应用题设计,其内容也较为陈旧呆板,甚至题目出现过时的情况,并不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进行应用题探究的热情。
        (3)教学技巧公式化
        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应用题的练习,大都是以教材中的练习为基础,在教学中经典例题的选取,也是从教材提供的题目出发,让学生通过这些练习的辅助,深化知识的学习,从而巩固基础知识的运用。大部分教师为了应用题教学的开展的便利,会把应用题的题型以解题类型相似来划分,之后按照各类题型给出相应的解题套路,让学生快速的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这样一味地让学生套公式进行应用题地解答,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基于“互联网+教育”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有效的方法策略
        1.借助互联网渠道,拓宽学生生活中的数学信息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事物随处可见。实现小学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互融合,就是要在掌握数学本质的前提下让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例如,数学传统课堂中传授知识的形式主要以粉笔黑板作为教学工具,在黑板上写上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就是完成了一道应用题的教学。但在多媒体设备普及的现代课堂中,小学数学教师可合理地运用PPT、word文档展示数学应用题中的图像、图形等,缓解学生做应用题时的枯燥乏味。教师也可借助互联网中丰富的视频资源给学生更加直观的场景化体验,帮助她们积累与生活相关的数学元素,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事物,帮助学生再理解数学时更加地简单,将应用题中抽象的概念转换为生活的思维,让学生更好地找到解题的思路。
        2.巧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应用题数形结合的解题技巧
        数形结合是一种有效的解题方式,它能让学生在进行应用题的解题过程中,提取题目中的数字将其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展现出来,从而使应用题中的数字条件直观地展现出来。教师在给学生传授应用题中数形结合的方法,可将题目中的图形通过投影仪向学生们展现出来,或是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可借助其他教学渠道展示应用题中数形结合的过程,使得题目中的数字条件以图形的方式展现出来。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应用题讲解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数形结合解题方法的技巧,在“平行四边形花坛的底是6m,高是4m,它的面积是多少?”的这一道练习题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们在审题之后,按照自己对题目的理解,画出题目中的平行四边形,并标出其所对应边明确的数字条件。等学生们完成这一步骤后,教师用幻灯片等形式展现图形,并让学生对照所画图形是否一致,对出错误的地方进行纠正。
        3、加强师生互动,促进学生自主思考
        小学数学教师除了要借助“互联网+教育”所带来的教学优势,在以此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多元有趣之外,还要借助此教学辅助工具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增进学生的课堂互动。很多小学数学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课堂中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此环节的缺失不利于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尽管学生在课堂之中能够吸收教师所讲的解题知识和解题思路,但在自己独立地去思考应用题时,难以以开阔思维去完成应用题的作业任务。小学数学教师要意识到学生学习存在的这一种状况,在应用题目讲解时就要抓住让学生自主思考的时机,发现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并去与学生互动,进行师生间思维的交流。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趣味性发问,不经能活跃课堂中的思维,还能让学生参与到应用题练习的思考中。
        【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要利用好“互联网+教育”的教学优势,以此来促进学生应用题逻辑思维能力、解题能力的提升,并能让学生独立地解决应用题。只有如此,小学生才能在较为活跃地课堂环境之中,体验到数学应用地乐趣,且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
参考文献
[1]张魁元,尚俊杰.非核心教学社会化:“互联网+”时代的教学组织结构变革[J].开放教育研究,2018(06):29-38.
[2]李素萍.刍议如何做好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以及有效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34).
[3]杜慧慧.探究数学应用题“问题--建模--应用”教学模式[J].小学教学参考,2015(29).
[4]王华容.学生多向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培养策略[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7(09):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