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广场路小学,325000)
摘要:作文教学一直是低段语文教学研讨中避不开的一个话题。笔者亦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以“玩”为主的低段写作教学主张。论文围绕诗意生活、童话生活、现实生活三条路径,分点阐述:诗歌定量诵读与主题诵读的方式;介入童话,阐述呵护童心、研读童心、抒写童心的路径;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记录细节、聚焦思维、话题意识、真情写作。让低段学生在“无痕”中获得习作素养与精神成长。
关键词:作文教学;诗意唤醒;童话打开;现实放大
写作本来就是学生以文字的方式讲述故事,诉说经历,倾诉情怀,表达心声,作文就是另一种方式的生活。但由于平时教师作文教学的错位、失位、无序,导致学生习作不再轻松。本文抛砖引玉,例举笔者一至三年级的作文教学的课例,阐述我作文教学追求的主张——在“无痕”的渗透中让写作变得“好玩”。
一、诗意生活,无痕启蒙
孩子的天性与诗歌的纯粹最接近。孩子天真、简单、梦幻,就像诗歌一样无拘无束,作文教学从诗歌起步,容易让孩子感觉亲切、好奇。
(一)定量诵读,厚其积淀
一年级时,我选择《日有所诵》,定量诵读。具体做法:每周一个单元(5首),每天一首,双休日复习;一周内每天语文课课前就读这5首,每天回家给父母背一首。就这样读着,背着,当孩子读到一定程度时,他们会自发地仿写在《日有所诵》书上,我就利用课前诵读时间让他们秀一把。这样,没有指导,只有欣赏;没有要求,纯属自发。写作就在这完全无意识状态中悄悄发生了。借着诵读,反复作用于孩子眼睛、耳朵、大脑和心灵的是语言。
(二)主题诵读,诗中觅招
二年级时,孩子有了越来越多的诗歌积累,我就开始让孩子们创作小诗。先给他们读同一主题的诗,“数字诗”、“水果诗”、“一对事物一首诗”、“星星像什么”等,读着聊着,诗就出来了。
让孩子喜欢上读诗,在不露痕迹的诗性润泽中,童诗终会拨动孩子的心弦,就像“满树的花朵,只源于冰雪中的一粒种子”。
二、童话生活,回归童真
童话来自于童心,童话又滋养着童心。带领孩子读童话,编童话,保护童年,保护童心。
(一)呵护童心:童话陪伴孩子成长
一年级刚入学就给孩子讲故事,我选择杨红樱的《鼹鼠妈妈讲故事》。短小的故事中满载着快乐、善良与温暖。孩子们从一年级听到三年级,也不厌倦,一直沉浸在童话中。
到了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习作是“编童话”,我就让学生编童话。编出来的童话满有杨红樱的气息。一片叶子、一朵花、一只皮靴,都藏着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就是一个世界。孩子们的童话《一朵花》、《太阳和月亮吵架了》、《雨姐姐生病了》、《一只皮靴两只猫咪》充满想象与新奇。
启蒙作文教学,教师讲故事,以听代读,以听带写不失为一条轻松好玩的策略。
(二)研读童心:阅读课寻找童话写作的密码
学校安排每周一节阅读课,我充分利用这一节课时间,带领孩子一组一组地读故事,每个故事之间是有联系的,让孩子去寻找童话写作的密码。
三、现实生活,帮扶梳理
孩子怕作文的主要原因是:我没什么内容可写。他们找不到可写的素材,言之无物。所以,我们需要“打开”,打开孩子的心灵世界与现实世界,让他们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课标》也对中段的习作提出要求:强调让孩子“留心周围事物”。
(一)凝视生活:记录细节
孩子对生活的视而不见,浮光掠影,是因为他们缺少一双“凝视”的眼睛,生活的世界只经过他们的眼睛,然后遗忘。三年级科学课有养蜗牛、养蚕宝宝活动。我们借此机会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记录,借他们的好奇打开他们心灵,用心、用情去观察世界。现在,我班还开展“晒微信”活动,在交流中,学生发现原来自己的世界很精彩,可以写的东西很多很多,随时记录,还会得到同学、朋友的点赞、评论。玩玩微信,看见生活的真实,写下精彩,爱上写作。
(二)整理生活:聚焦思维
学生作文的问题,除言之无物,还言之无序。低段孩子做到有条理地写作文有时需要老师帮一把。我是借助思维导图帮助他们整理、运用。帮助他们激活思维,回忆生活,整理生活,点亮生活。如《快乐的春游》画大脚丫思维图,《我们的校园》画圆形思维图,《我想对你说》画爱心思维图……思维导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它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构建习作结构网络,帮助学生理清顺序,进而找出重点。
教学案例:快乐的春游
活动一:画脚丫图,回放春游过程
活动二:聚焦一只脚丫,指导写清楚,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情。
活动三:再选1—2只脚丫,回家完成整篇。
第二天,每个孩子交上来的作文都是“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神”。一学生说:“怎么不知不觉写了整整3页!”
(三)放大生活:话题意识
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学生平时不一定会用心观察,采用“话题意识”,聚焦某点,演练生活,学生就能“还原”生活场景,欢欣交流,关注细节。
教学案例:争吵
活动一:聊一聊,你和谁吵过架?为什么吵?怎么吵?
这一话题,激活了孩子的思维,话匣子打开了:同桌碰胳膊肘、课间玩游戏闹矛盾、吃饭排队吵架,甚至有班级与班级之间的集体吵架……
活动二:复现课文,寻找妙招。
读《争吵》这课描写吵架的画面,发现什么妙招了?经过共同讨论,孩子发现:
1.吵架双方分段写。
2.写一写心里想的。
我马上追问:写谁心里想的?
“我”的。
既然写得好,就给克莱蒂也加点心里想的。
不行,人家心里想的,你怎么知道?
我很欣喜。
3.有写神态。同样追问:谁的神态?我也给加上“我”的神态:我火了,气得满脸通红。孩子有极力反驳:我怎么看得见自己的脸?
4.还有动作、语言。
活动三:巧用妙招,动笔习作。
半个小时不到,一个个鲜活的争吵画面出来了。
(四)述说生活:真情写作
《课标》提到“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引领学生回归生活,深入生活,这样写作之泉才能鲜活,灵动;表达才能真实、真情。但是要让学生愿意说,真实地说,就需要教师应用谋略,采用一些新鲜的做法,带领学生不拘形式地表达生活,流露真情。
以上课例是我平常低段写作教学中一些做法。诗意生活,诗歌唤醒了孩子的直觉和悟性,让他们学会用澄澈的眼睛看世界;童话生活,童话打开孩子的想象,让他们学会用梦幻的眼睛看世界;现实生活,生活是孩子习作的源泉,关注生活,让他们学会用多彩的眼睛看世界。启蒙习作教育,在无痕的渗透中,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让写作素养与精神成长相依相伴。
参考文献
[1]何捷.和学生一起写作文[M].江苏凤凰科学出版社,2015.
[2]张文质窦桂梅.小学语文名师作文课堂实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主张[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