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引入生活情境研究 刘晓春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知识-力量》2020年1月2期   作者:刘晓春
[导读] 随着新教改的层层深入,当前教育部对小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但要完成对教材内容的讲解,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这门学科中,通过引入生活情境展开教学活动,成为当下大部分数学教师所重点研究的
(浙江省龙泉市东升教育集团,323700)
摘要:随着新教改的层层深入,当前教育部对小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但要完成对教材内容的讲解,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这门学科中,通过引入生活情境展开教学活动,成为当下大部分数学教师所重点研究的授课方式,本文将对小学数学教学引入生活情境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研究

 
        引言:
        小学数学这门学科,不仅涉及到的知识内容较为广泛,且有大量的知识与生活存在着密切联系,因此可以说该学科的知识点具备非常高的生活应用价值。针对这一学科特点,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将所讲解的知识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营造生活情境,引导同学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思考,最终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一、开展课前导入,调动学习兴趣
        在正式进入到课堂授课环节前,教师有必要先开展课前导入环节。在以往的课堂中,许多教师忽视了课前导入环节对课堂教学的作用,或者在进行该环节时所采取的方法不正确,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没有被调动起来,反而让课堂气氛变得低沉。而在引入生活情境这种教学方法后,在进行该环节时便可以将所要讲解的知识内容与生活相联系,从而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望,为构建高效课堂做好铺垫。比如在讲解“确定位置”这一章节前,教师可以先向同学们展示出一副地图,并且在地图中突出显示几个位置,以其中一个位置作为中心点记为“O”,随后请同学们思考,如何用简洁的语言表示出其它位置在点“O”的哪一位置上。此时,同学们会针对老师的问题展开思考,并且由于在问题中涉及到了地图和位置这些与生活存在密切联系的元素,这会使得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在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告诉他们问题的答案就在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当中,从而引导同学们展开对新知识内容的学习。通过这种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的课前导入方法,能够更加有效地使同学们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兴趣,最终真正达到开展课前导入环节的意义[1]。
        二、创设生活情境,突破教学难点
        生活情境与教学的结合,不仅仅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来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将抽象的知识点以通俗易懂的生活问题展现出来,从而帮助同学们更加容易的对教材内容进行理解,最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比如在讲解“长方体(一)”时,这一章节主要是要求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各个棱长,并且能够计算出长方体棱长之和以及表面积。在以往的课堂中,教师通常是直接让学生参看书本中对长方体各个棱长和表面的介绍,这种方式难免会使同学们对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式产生误解,并且也不利于向更深层次的问题进行延伸。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将长方体相关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创设生活情境。

此时,教师可以拿出一个长方体的牙膏包装盒向同学们展示,当同学们进行观察后,能够清晰的了解到长方体总共有6个面,有12条棱,其中分别为长、宽、高,且各有四组。这时便可以请同学们应用格尺测量长方体的棱长之和,在计算完棱长之和以后,引导同学们思考是否可以先计算出一组长、宽、高的总长度,随后再乘上四求得长方体的棱长之和。此时同学们会对教师所提出的计算方式进行检验,查看是否与自己所采用的计算方法得出的数一致,当他们进行检验后能够得出结果一致的结论,并且也掌握了简便的长方体棱长之和的计算方式。接下来,教师可以将牙膏包装盒进行拆分,从而将立体的牙膏盒拆成平面图形,并引导同学们尝试着应用简便的计算方法求解长方体的表面积。此时同学们能够发现,在长方体中存在着几组面积和大小相同的面,这便可以让他们轻松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求解方法。通过这种方式,既帮助同学们掌握了容易存在问题的知识点,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授课效率[2]。
        三、结合生活情境,拓展实践活动
        在新教改背景下,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授课方法,而是应该在课堂中引导同学们尝试着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从而应用所学知识内容解决遇到的问题。为此,教师可以结合生活情境,拓展实践活动,从而引导同学们进入到自主探索知识点和解决问题的状态中。比如在学习“分数加减法”的相关知识点时,同学们初次接触“分数”这一概念,因此也很难理解如何解决与分数加减法相关的习题。这时,教师便可以借助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分蛋糕问题,来帮助同学们学习和理解分数的加减法。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呈现出一个蛋糕,并将蛋糕记作单位1,接下来将蛋糕大小均匀的切成若干份,此时便可以告诉同学们所切下来的每一份蛋糕便可以表示成整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如果切下来的蛋糕总共有十份,那么其中一份便可以表示成整个蛋糕的十分之一。通过这种直观的说明方法,便可以使同学们很容易理解教材中抽象的知识点。在介绍完分数的概念后,请同学们在切蛋糕的情境中学习分数的加减法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够使他们更加深刻的掌握与分数加减法相关的知识,从而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活情境的创设在数学课程中是非常关建的,能对教学的开展起到一个催化的作用,是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的手段和方法。所以,小学教师在数学课程实践当中,就可以借助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来开展课程导入,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习兴趣,拓展实践活动,让教学变得更加高质和高效,获得良好的教育成效。
        参考文献
        [1]杨玉兰.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D].河南大学,2019.
        [2]朱逢博.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运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3]李芳芳.小学数学概念的深度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