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东县油城学校,5315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水平也随之提高,社会对学校教育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知识学习的层面上,而是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小学数学为切入点,针对核心素养培养路径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对应教学策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引言:
小学数学作为学生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培养的基础学科,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小学核心素养教育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如何在数学教学中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将核心素养培养工作融入到其中,是相关教师在当下重点研究的内容。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本身是指学习态度与相关学习能力的综合,是促进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综合提升自身学科素质的关键。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思维能力、具体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以及知识运用能力等方面。通过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不仅可以提升其发现问题关键,从问题核心出发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使得学生在完整科学的思考过程中强化了自身逻辑思维水平,进而逐渐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达到了数学课程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的教育目的[1]。因此,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是教育为适应时代发展做出的改变,更是深度学习,全面学习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实际教学更贴近教育目的本身的关键。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一)发挥教师引导职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强,自制力较差,其课堂学习动力大部分是由学习兴趣提供的。因此,为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应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其学习态度入手,教师可通过发挥自身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在学生初步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想象与思考,在其进行一定的思考探究后,及时插入知识讲解,在保证课堂学习进度的同时,将数学教学自然化,有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寻找乐趣。
例如,在《观察物体》的课时学习中,针对物体观察角度不同导致物体形象描述不同的现象,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依次将小方块组成的物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展示给学生,并在每一幅图展示后,要求他们画出小方块的摆放情况,并且每张图只能画一种摆放方案,使其通过物体的三视图的变化,对物体观察角度以及其具体摆放方式进行思考,如:主视图为两个正方形,学生画出两个正方体拼凑的方案,而左视图同样也是两个正方形,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部分学生将小方块增加至三个,放在其中一块小方块的后方,或者增加两个,每块后面各放一个。最后,通过俯视图是四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大正方形,学生确定了最终的方案。
在此教学活动中,教师并未直接向学生讲解物体观察需要注意的事项,而是首先通过依次放出物体不同角度的图片,引导他们对一种视图下的物体进行思考,想象其实际样式的可能性。其次,通过亲手绘制物体摆放情况,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其完成由平面到立体的思维转化过程,提升其空间想象力。最后,通过多次修改方案,使学生意识到要想知道物体的真实摆放情况,单一角度的视图是不可靠的,必须通过三视图才能确定,进而为学生展示了数学的严谨性,进而使其在数学学习中形成严密的思考态度,提升其数学思维能力。
(二)完善知识体系,促进数学能力发展
小学是学生接触数学概念与知识的起始阶段,在此阶段,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能帮助其以最高效的方式掌握课程知识内容。因此,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后,教师应帮助他们在课堂中进行思维发散,使其主动建立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知识点与生活的联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2]。例如,在《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课时学习当中,针对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长方体,进而使其通过比较分析这些长方体各面面积的特点,得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而通过面积计算公式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思维发散的思考过程,帮助学生建立以长方体表面积为核心的知识体系,进而帮助其建立完整的知识网络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其数学能力。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不能通过自身完成知识的转化与运用,针对这点,教师可以用小组探究的形式帮助学生在思维碰撞与交流的过程中,增加思考角度,提升思维缜密性与深度,进而通过取长补短提升自身数学学习能力,强化相关素养。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可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用1立方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记录下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所用小正方体的数量和它的体积, 然后观察所记录数据,看有什么发现。学生通过观察可发现运用“每行的个数×行数×层数”得出长方体的体积,而“每行的个数”即“长”,“行数”即“宽”,层数即“高”。从而理解长方体体积用“长×宽×高”计算的算理,总结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发挥自身引导职能,将数学知识以趣味性的形式展示出来。同时,通过增加发散思考,为学生完善知识网络,全面提升其数学学习能力。最后,通过课上探讨与交流,有效弥补学生在数学思维成长与知识运用方面的不足,为其核心素养提升空间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进邦.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2019(23):100-101.
[2]桑耿. 浅析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 中国校外教育,2019(3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