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龙华新区潜龙学校,518101)
摘要:小学阶段是人生的启蒙阶段,对于学生习惯养成与价值观形成有关键作用。近年来,素质教育在我国不断深入推进,班主任在学生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所以班主任除了要做好班风建设、班级管理、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之外,更要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提升小学生思想素质,并且这直接关系到学校所培养的人才的质量。本文将主要围绕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阶段;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
引言:
小学阶段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当代教育体系中,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也是我国目前素质教育的教育目的。小学阶段的学生善于模仿周围人,尤其教师在学生心中具有不可逾越的形象,自然是被模仿的首要对象。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紧跟教育理念变革,与时俱进,不断总结反思。
一、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教师是日常生活中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交流活动最多,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是他们的标杆榜样,教师的行为就是学生的行为准则。班主任的行为举止、对待问题的态度、解决问题的方法都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发展。对于小学生的教育,“身教”重于“言传”。教师具有示范性和榜样性,班主任培养学生高尚道德品德的过程,也是塑造学生灵魂的过程。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自身树立职业道德,提高思想品德素养,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保持身心健康,拥有正确的三观,处理问题公平公正。榜样的作用相对于理论知识的讲解更加生动、形象,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说服力。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习惯,科学的道德标准,形成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运用榜样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要注意切合学生实际,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榜样在德育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严于律己,切实保证自己良好的行为举止,自觉提升自身素质,加强对自身的要求,严格规范自身道德标准,加强知识储备,不断充实自己。
二、创新德育教育形式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越来越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同样德育工作也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网络环境,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构建信息与交流分享平台。引导学生在使用互联网时接受正确的思想引导与教育。小学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进行德育教育方式和途径的创新和改革,例如开展德育实践活动、举办德育主题班会、观看德育相关视频、引导学生合作式学习、讨论式学习等方式。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辅助完成德育教育,在多媒体大屏幕上播放如《感动中国》等德育相关节目,通过了解道德模范的事迹,为学生树立道德榜样,让学生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开展德育主题班会要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通过讲述名人故事、小说传记、见闻轶事等渗透德育知识,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进行德育知识的理解与学习,并使教育结果内化。再或者举办孤寡老人慰问、环保志愿者等实践活动,实践锻炼是形成和巩固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最有效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实际锻炼,将德育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在实践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做到“知行合一”。
三、家校共同创设德育教育环境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环境。教育环境对德育工作的实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阶段,当学生的道德行为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时,这才说明德育教育是真正有效的。教师在学生成长中担任重要角色,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但也不可忽视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毕竟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具有关键作用。所以,在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培养工作上,要加强家校联系,家长承担对学生的监督责任,配合教师落实德育教育,教师及时收集家长的反馈信息,保证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有效的,为学生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教师可以定期举行家长会,向家长说明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赢得家长的配合与信赖,让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时刻重视纠正学生错误的行为举止习惯。另外,教师也要定期对家长进行家访和电话交流,了解学生德育学习的落实情况。
结束语: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对道德理念、道德行为逐步理解与接受的过程。对该阶段的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教学的重要工作,班主任应当用科学的方法、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进行启蒙教育,为学生未来形成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三观打下坚实基础。德育教育工作是循序渐进的,班主任要静下心,将德育工作落实到位,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
参考文献
[1]陈殿文,罗经银.新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华夏教师,2019(17):83-84.
[2]张建祥.对新时期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及德育的思考[J].学周刊,2018(25):176-177.
[3]籍晓玲.论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电子制作,2016(1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