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文中:为重庆设计10余座大桥“百桥之父”有个中国梦 谭培文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知识-力量》2020年1月2期   作者:谭培文
[导读] 这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1985年,47岁的国际著名桥梁建筑工程师邓文中因参观三峡第一次来到重庆,从此跟这里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位被称为“
(重庆市大足区区委党校)

 
        这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1985年,47岁的国际著名桥梁建筑工程师邓文中因参观三峡第一次来到重庆,从此跟这里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位被称为“百桥之父”的桥梁大师还在重庆设立了公司,希望能从这里起步圆自己在中国设计桥梁的梦想。
        从2003年拿下菜园坝长江大桥项目,到主持设计石板坡大桥复线桥,再到参与设计千厮门嘉陵江大桥......扎根重庆20多年来,邓文中为重庆主持设计了10余座跨江大桥。因对重庆桥梁建设做出重要贡献,邓文中在2008年被授予重庆市荣誉市民称号。在本次2020年度两江榜样评选活动中,他又被授予“特别奖”荣誉。这位传奇的桥梁建筑大师,注定与重庆有着难以割舍的缘分。
        “中国梦”启航:
        为重庆定制菜园坝长江大桥
        邓文中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林同棪国际公司董事长,作品遍布五大洲,被业界称为“邓氏桥梁永不日落”。虽然长期在美国工作,邓文中却有个“中国梦”,想回到自己的祖国造桥。1994年,邓文中在重庆设立了公司,将林同棪中国公司总部放在重庆,标志他正式开启了在中国造桥的逐梦之旅。
        为什么他如此青睐重庆?“我1986年第一次来到重庆时,这里独特的地形给我留下很深印象。这是一个非常适合建设桥梁的城市。”邓文中回忆,当时的重庆主城,只有牛角沱嘉陵江大桥和重庆长江大桥两座桥梁,应该有很多造桥的机会。
        2003年1月,林同棪国际公司与重庆交通科研所(现为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合作,成功拿下菜园坝长江大桥设计项目,由邓文中担任项目技术总监。这是邓文中真正意义上主持中国的桥梁设计工作,此时他已经65岁。
        为了让菜园坝大桥更具重庆独有的特色,邓文中一头钻进了地方志。他回忆到:“菜园坝大桥是我在中国亲自设计的第一座大桥,为此我专门研究了重庆的地貌与历史。它好像是一位仕女,在这样的地貌中,桥梁应当尽可能纤秀,因此我采用了箱型等截面拱肋和提篮式系杆拱。”
        邓文中介绍,菜园坝长江大桥的“公轨两用钢箱提篮拱”桥型属于世界首创,是为重庆特有的两江环抱、群山相拥的地貌“量身订做”。为了设计这座大桥,邓文中画了上万张图,才最终敲定了这个方案。
        造百年精品:
        天梭造型千厮门大桥成“网红”
        你能想象吗?蜚声国际的桥梁大师,入行却是误打误撞。
        “我不是像别人那样从小喜欢桥梁建筑,而是偶然机会接触到的。

”邓文中回忆,他去德国学习时遇到了两位顶尖的钢桥梁教授。“那时钢结构的最高境界就是桥梁,修了几科钢结构、悬索桥、正交异性板钢桥面等课程后,我便对桥梁产生了兴趣。”正是因为这份热爱,邓文中对自己的设计始终精益求精,他的不少作品成为当地的城市名片。在重庆,他参与设计的千厮门嘉陵江大桥、菜园坝大桥引桥苏家坝立交等早已成为游客眼中的“网红”。
        “‘网红’只是流行趋势,我们要造的是百年精品。”邓文中认为,一座成功的桥梁要满足“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的要求,造桥要务实、创新,但不能鲁莽地前进,必须在创新中兼顾稳重的成分。
        以千厮门嘉陵江大桥为例,这座桥梁采用了天梭造型,是邓文中研究了很久的桥塔形状。他介绍称,中国的跨江桥梁比较宽,六车道、八车道甚至更宽。如果千厮门大桥按照较宽的桥梁来做,就会显得“太肥太胖”,达不到优美流线型的效果。“也是机缘巧合,重庆要建的千厮门大桥、东水门大桥,规划只有四车道。这给了建设‘天梭’桥塔一个机会。”
        邓文中认为,“天梭”桥塔形状很中国化,并且有国际范。东水门大桥和千厮门大桥采用这种流线型桥塔,显得色彩雅致、线条柔美,非常别致,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视线的阻挡,将桥梁整体融入重庆山水之中,可以展现重庆的“山水城桥”之美。
        不忘初心:
        设奖学金资助重庆贫困学子
        邓文中不仅是一个拥有“中国梦”,甘愿用一生追逐桥梁建筑梦想的全球行业翘楚,还是一个不忘初心,奉献社会的榜样。
        2007年,邓文中在重庆设立了“邓文中奖学金”,目的就是为了让那些考上了大学却没钱读书的学生有学上。如今,13个年头过去了,“邓文中奖学金”已成功帮助366名重庆籍贫困大学新生顺利进入校园。这366名来自重庆的贫困学生,成了邓文中口中的“重庆帮”。他们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其中不少人已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
        如今看着这些孩子们都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邓文中倍感欣慰。“没有奖学金,我当年也读不了书。”原来,从大学到博士,奖学金给了邓文中巨大帮助,基于自己的求学经历,他明白,一笔能交上学费的钱能给一个无力负担学费的学生怎样的帮助。
        今年已经82岁的邓文中虽满头白发,但却精神抖擞。回首八旬人生,他认为自己的人生大约10年一个转折:1938至1949年,他在中国大陆度过;11岁时,随家人移居香港,度过人生第二个10年;1959年,他前往德国攻读博士学位;1968年,30岁的邓文中转赴美国从事工程设计;1978年,在纽约创办自己的DRC工程公司......他的人生轨迹,就像他设计的一座座大桥,画着简洁而又壮观的圆弧。他说,坚持设计就是他保持年轻的秘诀。“人一旦退休,就仿佛没了目标,没了精气神。在桥梁设计这条路上,我将永不停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