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对文学作品的忠实与创造 ——以《哈纳莱伊湾》为例实践跨媒介阅读课 陈苗苗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知识-力量》2020年1月2期   作者:陈苗苗
[导读] 【本课背景】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是新课改后出现的全新教学方式,它注重数字化时代带给教学的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罗浮中学,325000)

 
        【本课背景】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是新课改后出现的全新教学方式,它注重数字化时代带给教学的巨大影响,电影、绘画、音乐、短视频等传播中存在众多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如何让这一系列新媒体表达成文语文的学习优势,是笔者探索的初衷。选择村上春树的《哈纳莱伊湾》进行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一是源于作者的影响力,二是本片存在的争议性,希望通过情境式课堂,让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文字的武器表达独立的思想、自由的人格。
        【教学过程】
        一、导演直播
        1.电影《哈纳莱伊湾》改编自村上春树同名短篇小说, 上映后媒体纷纷报道,认为其镜头运用、细节处理完美展现了村上春树的“唯美”风。请你来导演幸儿子之死,你怎么处理?
        幸的儿子十九岁时在哈纳莱伊湾遭大鲨鱼袭击死了。准确说来,并非咬死的。独自去海湾冲浪时,被鲨鱼咬断右腿,惊慌之间溺水而死。鲨鱼不至于出于喜好吃人。总的说来,人肉的味道不符合鲨鱼的口味,一般情况下咬一口也就失望的径自离去了。所以,只要不惊慌失措,遭遇鲨鱼也只是失去一条胳膊或一条腿,大多可以生还。只是,她的儿子吓的太厉害了,以致可能出现类似心脏病发作的症状,结果大量呛水溺死。
        ——《哈纳莱伊湾》原文片段
        大多数学生的导演处理是渲染死亡场面,大片的血腥、惊慌的挣扎、惨烈的吃咬,还有学生提出要强化背景音乐,营造阴森恐怖的气氛。而这段描述在影片的【0:00-1:53】时段内,十分精简。没有凶残,只有唯美。
        为什么导演与我们的处理如此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方式?
        通过与学生的讨论,把握阅读文学作品和品读一部电影共同需要关注的东西——叙述风格。村上春树的作品风格深受欧美作家的影响,基调轻盈,而导演松永大司选择轻松的追浪音乐、蔚蓝的画面色调、度假风装束完美的保留了这一风格。但唯美的画面能吸引观众一时的目光,却不一定能一直抓住观众的心。若选择同学们的处理方式,我们发现或许故事更有悬念,激烈的节奏更易于抓住观众的眼球。但我们同事也发出了“留住观众是不是意味着这一定是一部好片子”的思考。
        二、深度影评
        倘若说导演是以蒙太奇的方式,诗意地做了开篇处理,那么为何他要忠实保留幸和两个混混的对话?是否会影响影片唯美的风格?
        之后,她去了儿子住过的旅馆。冲浪手们投宿的小旅馆,脏兮兮的,有个荒芜的院子,两个半裸的长头发白人坐在帆布椅上喝啤酒,几只绿色的Rolling Rock酒瓶倒在脚前的杂草丛中,一个金发一个黑发,但除了这点,两人脸形相同体形相近,胳膊上都有时髦的刺青,身上隐隐发出大麻味儿,还有狗屎味儿混在里面。幸走近时,两人以警惕的目光看她。
        “住过这家旅馆的我儿子三天前给鲨鱼咬死了。”幸解释说。
        两人对视了一下。“那,可是TEKASHI?”
        “是的,是TEKASHI.”
        “蛮酷的小子,”金发说,“可怜啊!”
        “那天早上,呃——,有很多海龟进入海湾,”黑发以弛缓的语调介绍道,“鲨鱼追海龟追了过来。啊——,平时那些家伙是不咬冲浪手的。我们跟鲨鱼相处得相当不错。可是……唔——,怎么说呢,鲨鱼也是什么样的都有。”
        “我是来付旅馆费的,”她说,“想必还没支付完。”
        金发皱起眉头,把啤酒瓶往天上晃了几晃:“跟你说,阿姨,你是不大清楚,这里只留先付款的客人。毕竟是以穷冲浪手为对象的便宜旅馆,不可能有没付房费的客人。”
        “阿姨,啊——,不把TEKASHI的冲浪板带走?”黑发说,“给鲨鱼那家伙咬了,咔嗤咔嗤……裂成两半。狄克-布留瓦牌那种旧家伙。警察没拿,噢,我想还在那里。”
        幸摇头。没心思看那玩意儿。
        “可怜啊!”金发重复一句,看样子想不起别的台词。
        “蛮酷的小子啊!”黑发说,“够可以的,冲浪相当有两下子。呃——,对了,前一天晚上也一起……在这里喝龙舌兰酒来着。唔。”
        ——《哈纳莱伊湾》原文片段
        从该片段我们看到场景描述是脏乱刺眼的,幸对儿子死亡事实的描述是冰冷理性的,幸与两个混混样子的旅馆老板之间是格格不入的,导演是否做了全部的还原呢?
        让学生分两队表达看法,并记下要点,组织成影评。学生发现事实并非这样,导演在许多细节都做了小处理,比如用电影的语言去描写环境,中景镜头能够忽略文本描述的“脏兮兮的,有个荒芜的院子,……倒在脚前的杂草丛中”,电影只有视觉和听觉也避免了文中“身上隐隐发出大麻味儿,还有狗屎味儿混在里面”细节的出现,于是留给我们的仍是大面积的绿色,并没有破坏唯美风。
        除此以外,学生还发现必须忠实保留的原因还有电影情节的需要,小说与电影中都出现的高高瘦瘦的两个男孩子之后便是经由幸的介绍,入住了这家旅馆,间接也表明了之后幸对旅馆老板的改观认可以及对儿子的释怀。
        三、颁奖典礼
        关于电影《哈纳莱伊湾》,有观影者认为这是一部具有高度表现力的优质文艺片,也有观影者认为其最大的败笔是过度删减和渲染,失去了村上春树原有的高度与深意,你的看法呢?
        结合下面几个片段,请你给电影《哈纳莱伊湾》颁奖,你会给它颁发什么奖项?
 参考: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配乐

 
有学生提出要颁最失望改编电影给它,原因是破坏了人物个性,电影中幸的人生遭遇仅用一句话带过,无法表现出她为何如此理性,哪怕面对儿子的死亡,更无法让观众明白她为何一直不肯接受儿子的死亡,也无法贴近拥抱这个曾经不断受伤的女人。
也有学生提出最佳配乐,影片中的环境虽然与原文有明显的偏差,但背景音乐会讲故事,突然消失的背景音乐在告知观众唯美的背后隐藏着许许多多,比如大自然是公平的,像幸所说:“公平也罢不公平也罢,资格那类东西有也罢没有也罢,都要照样接受。大自然是公平的,无论严酷还是美好。”
看一部改编自文学作品的影片,我们可以关注以下角度:
看风格表现——电影文学
看人物个性——冲突张力
看情节发展——起承转合
看环境渲染——前后对照
看主题架构——单一多元
大卫·波德维尔在《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一书中给好的电影下了一个大概的评判标准:“一部电影是一个整体,可以从三个标准判断他的好坏,分别是:coherence,complexity,originality。” 中文大致可以翻译为:一致性、复杂性、原创性。总体来说《哈纳莱伊湾》的改变是成功的,影片风格与文学作品保持了一致性,人物内心的复杂性也通过演员的表现力展现出来,忠实保留与原创改编也结合的不错。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