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歌舞剧院,250011)
摘要:水袖最早出现在戏曲舞蹈中,中国古典舞水袖是以戏曲舞蹈为基础,吸取了其中最主要的基本要素同时与舞蹈的表演性、技术性与审美性相结合,使中国古典舞水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在当今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中,水袖与其他文化艺术相结合,创作出更多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作品,使中国古典舞水袖文化源远流长。本文将结合作品《百花争妍》,浅析水袖在古典舞作品中的运用和表达。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水袖;《百花争妍》;运用
水袖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道具,是中国古典舞的重要表现手段,同时也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它综合了观赏性、技艺性和表演性于一身,代表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特征,反映了中国舞蹈独有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使观众在观看表演时感受到与其他舞蹈表现手段相比与众不同的震撼力。
一、中国古典舞水袖
中国古代舞蹈史中记载来看,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蹈有着十分相像的起源。就中国古典舞水袖而言,既是对传统舞蹈艺术的继承和表现,又是对戏曲中水袖表演的学习和借鉴。
最早的“水袖”,是传统的戏曲表演中“青衣”这一角色衣袖上所做的点缀,用于表明身份用的。水袖进入中国舞之后,变成了独立的道具,作用也从简单的表明身份变为渲染气氛、传递情感等等。自中国古典舞运用戏曲舞蹈水袖后,就出现了《昭君出塞》、《百花争艳》等优秀的舞蹈作品,在春晚、央视舞蹈频道也出现过《水袖击鼓》等水袖舞蹈。当今的中国面临着“全球化”的严峻考验,舞蹈艺术也是如此。
在中国古典舞的学习中,水袖技法是舞蹈技术技法的体现,要经过长期的、系统的训练,更配合舞者力道的变化、手部动作的节奏,才能呈现出好的表演效果。在中国古典舞中,水袖在舞台上大都是以圆形为舞动的轨道,或是前后舞蹈,或是左右舞动,更多的时候则是反向舞动,这就要求舞者的手部发力要把握好“反衬力”。“反衬力”是很有表现力的技巧,运用到水袖中,舞蹈动作便增添了生命力与表现力。
以水袖飘逸、流畅的特点用以传达信息、表达感情,通过手臂动作的延伸,展现出独特的艺术神韵。在具体表现上,注重用舞蹈动作来带动袖子的反转。直至今日,水袖的表演技法日臻成熟,艺术表现力更为强大,已经演变为中国古典舞中一个重要的“符号”。
二、水袖在作品中所表达出的古典意蕴
在隆荫培先生所著的《舞蹈艺术概论》中讲到:“舞蹈意境,就是在舞蹈作品中不仅要达到情景交融,而且能引发观众丰富的艺术联想和想象,以达到‘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艺术境界。” 中国古典舞中的水袖通过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空间意识——圆与直线,在不同的舞蹈作品中体现了不同的舞蹈意境,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刻画和人物情感的拿捏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水袖在中国古典舞表演中,所处的位置是可以随时变化,可以帮助舞者的身段呈现出或圆形,或曲线的不同造型,水袖的存在使得剧情中的矛盾更为突出,情感更加丰沛。
中国古典舞水袖在舞蹈的发展道路上可谓是尝试颇多,它不仅能够表现人物情绪的多样变化,在一些作品中还表现出了情景交融的特点。运用水袖的线条从而来表现大自然万物复苏的情景,使舞蹈演员融入到整个画面中,达到观众欣赏时感受到赏心悦目的目的,让自己感到仿佛在欣赏一幅清秀的山水画。
水袖作为中国古典舞中特殊的一种舞蹈语言在漫长的艺术长河中吸收、沉淀,从它自身的演变中逐渐积累出许多文化内涵,使水袖不仅具备了它丰富的表现形式,更能在表演过程中流露出人的内心世界,表现出它清新、淡雅的无穷魅力。
在舞蹈剧目的创作过程中,往往是舞台表演者根据节奏的快慢、急徐进行调整。
通过作品《百花争妍》分析使笔者对音乐的感受与肢体运用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并对该作品有了新的认知,这个舞蹈的成功之处是运用了水袖作为重要的舞蹈元素,蕴含着古典美学的博大精深,体现出舞蹈发展至今艺术的无限生命力,符合当今人们的审美心境与审美品味。
三、作品《百花争妍》中水袖的运用和表达
中国古典舞以戏曲舞蹈为基础,汲取了戏曲舞蹈中的“水袖”作为重要的表现手段,进一步强化了中国古典舞对情感及意境的表达和渲染,并丰富了舞蹈本身的审美性和表演性。袖舞具有自身的独立性。它即从属于中国古典舞体系,其风格又可以独立出来自成一派。首先,袖舞可塑性强。自古双袖就多用来模仿鸟兽展翅高飞的意向。除袖舞的“表意性”功能外,其“表情性”功能则被认为是袖舞更高境界的艺术追求。在多部舞剧中都分别借助了袖舞的情感表现优势,可谓袖舞“表情性”手段运用的创作典范。
在当代,舞蹈艺术表演多在剧场,由于剧场环境的独特性,使得演员表演时要有意放大肢体动作幅度,而袖舞通过长袖延长了舞蹈演员的手臂而实现的表演优势与当代剧场表演特点不谋而合。中国古典舞水袖长度并非越长越好,初学者一般会选用1.5米的,便于驾驭,技术成熟之后也不过1.8米。但是很多表演者以水袖的长度来衡量表演效果,认为水袖越长,越能彰显表演功底。表演程式方面,水袖的舞动完全由演员根据剧情来确定,水袖可以让舞蹈的意境更好的表达,同时,也可以将人物的喜怒哀乐更好的呈现。
舞蹈《百花争妍》是一部充满川剧韵味的作品,它融合了川剧中甩水袖的元素,运用戏曲中青衣的形象来展现川剧水袖的魅力。在传统的戏曲舞蹈中,青衣的角色往往只有一人来表演,而《百花争妍》这部作品的独到之处是运用了群舞的形式来呈现。在编排过程中,编导把川剧水袖与中国古典舞水袖相结合,如川剧中的围、提、甩、拉等动作与中国古典舞水袖中的绕袖、抖袖、冲袖、扬袖、抛袖等动作相互借鉴,将戏曲水袖舞蹈化,使中国古典舞水袖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创新。舞蹈演员们在表演过程中的袖技多数以片花为主,水袖在舞蹈演员的手中快速飞舞,有时像翩翩飞舞在花丛中的蝴蝶,有时又像灿烂盛开的鲜花,再加上作品中大幅度的舞台调度和不同的队形变化,将水袖的审美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整个画面犹如春天到来时,公园里万物复苏、百花争妍一样,给观众一种繁花盛开,生气勃勃的景象,完美的贴合了“百花争妍”这个名字。
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单一的片花组合一般以欢快、活泼的风格为主,表现出积极上向上的人物形象。舞蹈《百花争妍》中,大量运用水袖中的片花元素,再加上快速、动听的音乐,将片花的舞蹈风格使用的恰到好处,也凸显了这部作品的主题。
中国古典舞水袖,是从古至今一脉相承而不断发展变化走来的,其自身的审美价值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水袖在中国古典舞表演中,所处的位置是可以随时变化,可以帮助舞者的身段呈现出或圆形,或曲线的不同造型,水袖的存在使得剧情中的矛盾更为突出,情感更加丰沛。事实上,中国古典舞中的水袖表演,还是具有一定的程式化,无论是水袖舞动的方位还是节奏的舒缓快慢都要遵循剧情的发展需要。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舞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国独具鲜明的艺术文化,水袖舞也是极具中国古典舞特色之一。中国古典舞水袖和戏曲舞蹈水袖既有其联系,也有其区别,二者在表演形式、动律等方面,既有差异也有相同之处。总的来说,水袖艺术从最初的小范围的在戏曲表演中应用,发展到今天成为中国古典舞的一项重要道具和表演技法,取得了较为长足的进步。今后,我们还应当注重水袖的创新与沿革,让这门独特的艺术形式更好的传承下去。
注释:
[1]隆荫培:《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年版,第47页。
参考文献
[1]胡夏:《从“长袖善舞”谈水袖舞蹈的演变》,《艺术研究》,2010年第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