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夹沟中心学校,232001)
摘要:兴趣是一个人探究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积极态度,是一个人对一定事物发生注意的倾向。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社会对素质人才的要求,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线上课例研究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我们拥有了一个特别的寒假,在假期中我有幸听了梁琪老师上的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一匹出色的马》,受益匪浅。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一个人探究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积极态度,是一个人对一定事物发生注意的倾向。兴趣是“在实践中发生、发展起来的主观意识活动,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从事某种活动和追求真理的一种精神力量。”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和内在力量,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兴趣能使个体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起来,处于最佳状态,顺利接受各种信息。兴趣的衰减或丧失,将使语文教学事倍功半。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尤其要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的点滴小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梁老师的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有了很大改观。课堂上教师充满激情,师生互动、充满探究和研究的氛围,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维能力,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方向。
梁老师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一匹出色的马》是一篇短小而优美的散文,情节简单,文字鲜活,是一篇极具教育意义的文章。它以一个孩子的口吻讲述了一个春天的傍晚,爸爸、妈妈、妹妹和“我”-家人一起去郊外散步,“我们”一边看,一边走,欣赏着郊外的美丽景色,当“我们”往回走的时候妹妹走不动了,求妈妈抱,妈妈说她很累,妹妹又求爸爸抱,爸爸拾起一根又长又细的枝条给了妹妹,告诉她这是一匹出色的马,让她骑着“马”回家,妹妹跨上“马”,很快跑回了家。文章写景与叙事交融,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生机盎然、满含亲情与关爱的家人郊游情景中。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目标、有动力,坚持到底,就一定会成功。
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巧设悬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虽然是线上教学,无生上课,但此刻我仿佛就是一个认真听课的学生。文中以春天的郊外为背景,“河岸上栽着一行行行垂柳,我们在下面走过,垂下来的柳叶,拂着了妈妈和爸爸的头发,我和妹妹看得都笑了。路的-边是田野,葱葱绿绿地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描写自然形象。叙事只截取生活片断,教师以对话展开情节叙述,解答题目设置的悬念,“一匹出色的马”其实是爸爸削的一根柳枝,最后令人茅舍顿开。教师教学把幼儿在自己的想象与游戏中获得的快乐,创造了感人的童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课课文写得非常美, 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课后重点习题,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从课堂教学中不难看出,老师非常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提升,不断引导学生体会句子描写的美丽画面,重复诵读,学习用标注重音,标注轻声等方法先标注好,帮助提升诵读水平,既有优美的范读,又有具体操作的方法,使学习变得简单收到了良好的易于接受。学生一遍又一遍的反复诵读,老师一次又一次地提示方法,学生越读越好,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在学习生字环节,从日常生活人手,切人本课教学,使阅读和生活之间建立联系。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自读自学的空间,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实现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梁老师在汉字教学中又将写字与做人融为一体,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课程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在《表现与存在》一书中指出:“语文教育的终极意义指向言语表达与存在。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使人‘活’着——所谓的生活着,而且是使人成为言语的人、精神人,让人变得充实、美丽。”梁老师本课的教学正是给孩子提供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环境。
童年总是那样无忧无虑,就像文中的妹妹一样,有了新奇的游戏,就忘记了疲劳,也给自己带来了快乐。其实,每个人的童年都不一样,但都有自己喜欢的游戏,也有属于那个年代的记忆,让我们共同拥抱童年,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记忆。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梁老师的本节课中,我感受到了教师教学的热情,她圆满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值得学习。这节课让我也意识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地努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杨九俊主编:《小学语文课堂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