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14010219820210XXXX 山西太原 030000
摘要:坡地地基基础设计,既包括了对地基的设计也包括对地基的处理,两者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地基设计是地基施工的基础,优化设计方案是做好施工的保障。
关键字:基础 地质 设计 灾害 防治 建筑
1工程地质灾害
1.1 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
地质灾害一般都是由一定动力的诱发与破坏而产生的,既有天然的诱发原因也有人为的诱发原因,因此,地质灾害可以根据动力原因分为自然的地质灾害与人为的地质灾害,其中,自然的地质灾害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比如地点、频度以及规模等,不会因人类的历史发展而转移;而认为地质灾害则受到人类的工程开发活动等的制约,经常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从而变得越来越多。由此可知,地质灾害在人为方面的因素主要是以工程的建设为主。
1.2 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
诱发地质灾害的因素有很多,其主要因素有:第一,不规范合理的挖掘矿产资源,所预留的矿柱少,从而导致采空坍塌与山体裂开,致使滑坡的产生;第二,修建公路与依山建筑的时候没有开挖边坡,使得人工高陡边坡的形成,从而导致滑坡的产生;第三,山区的水库和渠道渗漏,使得浸润与软化的作用增加,造成滑坡与泥石流的发生;第四,其他的破坏土质环境的活动也会造成地质灾害的发生,比如放炮采石、乱砍乱伐、堆填加载等。
1.3地质灾害的分类与其特点
地质灾害根据不同的角度和标准进行分类,其类别非常复杂,分析它们的成因,主要有自然地质灾害与人为地质灾害,因自然的变异而产生的地质灾害就叫自然地质灾害,由人为因素诱发而产生的地质灾害就叫人为地质灾害;根据地质环境与地质体的变化速度来说,可以分为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和缓变性的地质灾害,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又称为侠义的地质灾害,如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缓变性的地质灾害又称为环境地质灾害,如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按照地址灾害所发生的区域的地理与地貌特征,可以分为山地地质灾害与平原地质灾害,山地地质灾害有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平原地质灾害有土地沉降、地面塌陷等。
2 地基基础施工引发的地质灾害
地基基础设施引发的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是,地基基础施工把原有的固定的自然环境改变了,使得生态平衡遭到破,从而容易产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使得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极大的损失。而地基基础施工所引起的地质灾害不单单是地质方面自然因素的影响,更大部分的原因是由于人为的因素造成的对环境的破坏。因此,要求我们在地基基础的施工过程中,要针对施工地段具体的生态自然条件通过运用相应的合理的预防措施进行施工,如果该地的地质条件比较差就要立刻停止施工,防止因为破坏了生态平衡而造成地质灾害的发生。由低级基础工程引发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沉降、地裂缝等。
2.1 滑坡
滑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自身的地质地貌条件不良造成的滑坡产生;第二,受到人为工程施工等作用的影响产生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人类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得越来越不能满足,因此,工程活动也变得越来越多,破坏了自然的坡体,使得滑坡的现象越来越频繁的发生,并且还有越演越烈的趋势,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了极大的威胁。然而,在工程的地基基础施工中,由于施工所需要的大力爆破与强行开挖等,使得坡体不断的在边坡上有滑坡的情况产生,不但使得相关范围内的人员伤亡与财产受到损失,而且还对镀金的道路交通产生严重的威胁。
2.2 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介于流水和滑坡两者之间的地质作用,其来势凶猛、爆发突然,拥有非常大的破坏力和影响力,泥石流在流动过程中通常只有几个小时,有些短的流程只有几分钟,它的分布比较广泛,在世界各国各地区都有发生,主要发生在一些特殊的地形地貌中,主要是在地质构造比较复杂,断裂褶皱的发育旺盛,强烈的构造活动和地震的烈度比较高的地方。地表岩石的破碎、错落、崩塌以及滑坡等地质现象的不良发育,给泥石流的产生提供丰富的物质来源,除此之外,岩层结构的松散、风化、脆弱、软硬相间成层以及节理发育的地区,由于其容易受到破坏,也会为泥石流的产生提供丰富的固体物来源,还有一些人类活动,比如工程建设的地基基础施工所造成的岩土的松动也为泥石流的产生提供的一定的条件。
2.3 崩塌
崩塌的产生是由于较陡的斜坡上岩土体受到重力的作用突然脱离了母体的崩落与滚动,从而堆积在坡脚中的地质现象,如果这种现象在土体中产生就称为土崩,如果在岩体中产生就称为岩崩,如果其规模很大并且设计到山体的就称为山崩。崩塌的主要原因除了有地震、爆破等,工程的施工也是引发崩塌产生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进行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时候,进行施工排水不可避免,抽排地下水也可以改变地下水的动力条件,会形成的新土洞或者由于覆盖层的稳定性遭到一定的破坏而产生崩塌。经过审查了解到,施工单位对于结构的支撑系统的转换技术的要求与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的认识不深入,在拆除临时的支撑方案时操作不当,缺乏相关的应急措施,进行工程结构支撑系统的转换工序的时候,缺乏相关的专题论证,对部位、长度、顺序的选择不当,从而造成结构支撑体系与覆土层产生失衡,从而成为崩塌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
2.4 地面沉降
目前在我国发生过地面沉降灾害现象的城市不少与50个,其中,最严重的就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华北平原地区以及汾渭盆地,根据上海市从1921年至1965年的地质调查研究院相关数据显示,这44年来上海市的地面沉降达到了1.69 m,相关专家指出,倘若在当时没有对地面沉降问题进行治理,那么上海市很有可能早在两千年前就以及沉到海里了。一些地质专家还指出,地面沉降发生的区域一般都是由岩性不用的多种砂土、黏土、淤泥质黏土、粉土以及粉质黏土等土层组合而成,各个土层的变形量不但和其本身的压缩性有关,还与它自身的厚度有关。
2.5 地裂缝
地裂缝的形成是由于内外动力的作用下使得岩土层产生了变形,当力的积累与作用超出了岩土层内部结合力的时候,岩土层就发生了破裂,加上连续遭到不间断的破坏,从而产生的裂隙,在地表中露出来,进而就成为了地裂缝。地裂缝的形成因素可以分为主导与诱发以及影响三个方面,主导因素是一种控制地裂缝的孕育、活动、发展与格局的决定性因素,包含了新生代的构造环境与构造基础以及产生地裂缝形成的动力源。诱发因素是一种决定于影响地裂缝的发生时间、发生地段与发生强度的因素,主要表现在降水、干旱、地震等自然因素与抽取地下水所产生的地面沉降与农灌等人为因素,从而使得现存的隐伏性地裂缝诱发地表成缝。
3.地质灾害的应急避险方法
地质灾害的应急避险方法主要表现在主动避险与被动避险两个方面的情况,也就是主动的躲避和被动的撤离。对于处在危险区范围内的工程或者人员来说,运用的避险方法主要是:预防、治理、躲避、撤离等,这些避险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防灾减灾的作用。对于崩塌或者滑坡等灾害的应急避险措施主要有:根据实际的灾害险情把人员和物资等在危险区内撤离,及时防治导致灾害形成的动力作用,事先要注意留心观察异常情况,尽早制定好防治计划或者撤离计划,在躲避泥石流的时候不能够顺着流向向下游跑,要向沟的两岸高地上跑,也不要停留在有凹陷的地方。
4 结语
为提高干部群众的防范意识,要举办形式多样地质灾害知识宣传活动,使地质灾害防灾观念深入人心,以提高人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例如:悬挂条幅、标语,在电视上面做广告,对全民普及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等。
参考文献:
[1]路桥桩基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探索[J]. 姜素格.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