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6012119840804XXXX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建筑审美标准的不断改变,越来越多的大空间建筑开始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随之高支模设施也被广泛应用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由于目前存在对高支模施工质量和安全监管不到位,所以模板支撑系统坍塌造成重大伤亡事故在建设工程中时有发生,为此高支模施工过程的安全监控应引起广泛重视。
关键词:高支模;危险性;施工控制;
1 高支模施工的危险性识别
1.1 高支模的含义
在我国建筑工程功能以及建筑风格多元化等多方面需求日渐增加的现况下,高支模工程建设在许多工业厂房、学校、地下、民用建筑以及场馆等多项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应用的愈发常见,怎样精准识别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高支模建设的危险性,早已变成改善高支模工程建设安全事故频发问题的首要前提。所以,就需要对高支模工程施工予以严格的管理与控制,由此才可以最大限度的确保建设安全。对于高支模而言,其是建筑工程建设现场混凝土构件模板建设跨度超出 18m,或是支撑高度超出 8m,或是集中线荷载超出 20kN/m2,亦或是施工总荷载超出 15kN/m2的一个模板支撑方式。
1.2 高支模施工的危险性识别
1.2.1 针对高度与跨度的危险性识别
无论是高度,还是跨度都极易识别,满足与超出这一数值就需要积极组织相关专家予以全面论证。然而在具体认定工作中,高度主要是根据结构高度,或是建设高度以及建筑高度予以计算,其中都存有许多认知差异,然而广泛认为是借助建筑整体施工高度进行计算更具合理性与安全性。而针对跨度而言,通常是根据轴线进行相关工作更为合适。
1.2.2 针对总荷载以及集中线荷载的危险性识别
针对施工总荷载超出 15kN/m2以及集中线荷载超出 20kN/m2的工程项目,必须借助计算才可以予以确认,在具体建设时,因为高度以及跨度没有超出以上数值,没有予以全面论证,建设检查过程中被暂停的建筑工程十分常见。由于没有开展专家论证会极易导致许多安全风险问题出现,由于停工予以专家论证极易对建设周期以及成本造价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为了提升危险性识别分析,促使操作更为便捷,按照工作经验,如若发现板厚超出35cm,又或是大梁截面积超出0.5m2的情况,则需要予以一定的认识,通过一系列计算,再确认是否应该展开专家论证工作。
2高支模施工控制对策
2.1重视施工前的准备
2.1.1施工前的准备
首先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组织专家论证。重视高支模的设计和验算的依据性、充分性、针对性。在实际工作中,大量的方案编制关于计算软件的选用(未更新)和参数设置生搬硬套现象相当普遍,有的根本就没有修改,不能针对工程实际,正确设置合理的参数选用。
2.1.2 不同规范的选择
鉴于高支模施工涉及多本规范,计算要求不一,根据本人多年的施工经验和论证经验,目前 JGJ130—201-9 规范要求较严,建议对于超高和超重梁的工程,应从严控制。
2.1.3 专家论证工作
方案经审批和按专家论证意见修改并经专家组长签字后,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交底的重要依据是有能指导施工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节点详图,以及参数汇总表,并配以文件说明,将方案中的要点在图纸中展现出来。高支模设计图纸也是检查验收的重要依据。
2.1.4 原材料的选择
严格按规范和计算的钢管壁厚进行材料进场的检查,经监理现场见证取样送检,检测合格方可使用,可调托撑应注明规格型号,合理选择。
市场上的可调托撑一般难以达到规范的要求,对于重型梁可调托撑的选用尤为重要。项目部需加强材料的进场验收把关,对于大型工程材料应按批次分批检验。对于高支模,建议钢管壁厚不低于 3.6mm,不得存在负公差。
2.1.5 实现样板引路
搭设前实行搭设标准区域的样板施工,全面落实方案的各项要求。当操作工人和技术人员熟练掌握施工搭设要求和监控要点后方可大面积施工。必要时开展质量小组 QC 活动,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2.1.6 持证上岗
操作工人必须做到持证上岗、人证合一,从而保证施工搭设的质量和要求。
2.1.7 工具用具的选择
鉴于实际施工工人较多的采用电动扳手,因此必须使操作工人对电动
扳手的使用达到 40-60N•m 的标准,操作熟练掌握,工地配备足够数量的带读数的力矩扳手用于专项检查。
2.2 施工方案的编制
因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支模板支撑系统的搭设质量和安全,所以总监理工程师接到报批的专项方案后应高度重视,首先应查看方案的审核签字手续是否完备及专家论证意见,方案的各种主要内容是否齐全;但审查重点是对方案的计算参数及其附图(因各种附图是模板支撑系统搭设时的直接指导文件),特别应查看立杆平面布置图中大梁位置是否全部标出并且与设计的梁板结构平面施工图中的大梁位置是否相一致,在审批中常发现有些专项方案搭设“满堂”支撑体系是不分有梁还是无梁,其立杆平面布置图上的立杆定位间距全部均分,由于框架结构中梁与梁的间距不一定是立杆间距的倍数,这样有些大梁下面就没有立杆;(虽然局部构造图中画的大梁下面都有立杆),架子工现场搭设时立杆的定位是按立杆平面布置图来布置的,如搭设上去其结果是大梁下面势必出现立杆缺少受力出现偏心现象;所以总监审查时一定要复核立杆平面布置图、剖面图和局部构造图等方案图纸是否一一对应,否则必须将方案退回并要求施工方重新绘制。在编制方案画立杆平面布置图时必须严格对照需支撑的梁板结构平面设计施工图,先确定出大梁位置,然后确定大梁下面纵、横向的立杆数量和位置及大梁二侧立杆的位置尺寸,然后对其余板底立杆则可按不大于验算间距来确定,再参照立杆平面图对应画出立杆纵、横剖面图,局部构造等其余图纸;图纸是工程的语言,方案附图画的如何,直接反映出方案的编制质量的好坏。
2.3 加强高支模支架搭设的全过程监管
(1)首先在高支模搭设之前,将方案内容对操作人员做好技术交底。
(2)施工管理人员在现场弹出各个大梁的轴线,按照高支模平面布置图弹出梁和板下面所有立杆定位点并设垫,架子工随后从中间开始竖立杆并设纵横向扫地杆,当所有最下部立杆与扫地杆架设后,监理应和施工方一起进行检查和复核,重点是立杆根部是否坚实、位置是否正确、立杆长短组合是否合理,扫地杆高度是否到位(加强此节点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等到高支模系统搭设完成后再检查发现立杆缺少或位置不对,因此时钢管密度大,要增加立杆进行整改是相当困难的,也往往整改不到位,另外也会影响到后续工序的进度),随后架子工只要按照方案要求继续往上搭设杆件,主要控制好立杆的垂直度并确保立杆在梁和板下的高度位置,同时搭设水平杆、剪刀撑;由于监理与施工管理人员一起进行全程监控并严格按照方案附图进行搭设,所以本项目高支模体系得以顺利通过验收。
总结:
高支模设计、施工、检查、监控,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和班组共同去按方案落实,作为监理应在方案审核把关及搭设早期就参与实行全程监控,而不是等到整个高支模系统搭设完成后再参与一起进行验收。
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 号).
[2]汤红春.论高支模的施工质量控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8).
[3]周健宁.浅谈高支模砼施工安全与质量控制[J].门窗,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