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党员如何坚定理想信念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11期   作者:孙淑霞
[导读] 明代思想家王阳明说过: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孙淑霞
        中共绥滨县委党校 黑龙江 鹤岗 156200
        明代思想家王阳明说过: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立志成为圣人,就会成为圣人;如果立志成为贤人,就会成为贤人。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引用这句话勉励党员干部要“立大志、立长志”。这里的“志”就是指理想信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他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把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守共产主义信念作为第一要求,永葆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
        一、自觉加强理论学习
        “忽视学习是理想信念开始坍塌的第一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政党要走在时代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指导;一个领导干部要做好本职工作,一刻也离不开理论学习。”学习,不仅关系党员干部自身的发展进步,而且关系国家、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因此,党员干部必须加强学习,把学习作为一生的追求,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做一名德才兼备的共产党员。
        年逾九十的龚全珍老人,“从令人羡慕的将军夫人,变成了扎根农村的老太太”,虽然做了大半辈子老师,但她一直把自己当学生。即使现在脑子退化,不听使唤了,她也决不马马虎虎过下去,因为她深深懂得: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就应该为党工作,活到老、学到老。
        “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员干部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在学习中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看家本领”,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才能真正成为不辱使命的新时代“答卷人”。
        二、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这句古语。总书记还引用过马克思的另一句名言,“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其实这两句话,讲的是同一个道理,就是“行胜于言”。
        一是实践出真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最生动的课堂,群众是最高明的老师。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在这方面,小岗村党委原第一书记沈浩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沈浩在小岗村6年间,写了29本“民情日记”。为了解民情,他刚到小岗村时,就跑遍了全村108户人家,谁家缺粮少米,谁家收入低、有困难,他都记在心上,设法帮助解决。村民说:“他眼皮不往上翻,跟咱亲近。”沈浩知道乡亲们想什么、盼什么、爱什么、怕什么。他扑下身子,把调研与解决问题相结合,积极为村民办实事、解难题,赢得了小岗村人的爱戴。沈浩倾听民声、潜心为民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共同学习与借鉴。
        二是实践分高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们常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领导干部要在实践中多思考、多总结,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透过苗头把握趋势,真正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焦裕禄同志于1962年12月担任兰考县委书记,1964年5月逝世,不到一年半的时间,他对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进行了走访和蹲点调研,面对面向群众请教。到兰考的第六天,他夜访老饲养员,请教改变兰考面貌的方法,汲取了“种泡桐树挡风压沙”的建议;他听说有群众用胶泥封坟头,坟几年一直没被风沙吹动,从中受到启发:沙丘也可用淤泥封住;焦裕禄调研时看到一块麦子长得特别好,就问这个生产队队长用的啥好办法,队长说:“这块地我们深翻了一遍,把盐碱压到底下种上了麦子。

”他听后嘱咐身边干部:“记住,深翻压碱,这个办法好,值得推广。”焦裕禄同志为根治“内涝、风沙、盐碱”三害,集思广益,使兰考县农业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三是实践见成效。“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这句话的意思是,假如一句话都不能付诸实践,纵然读万卷诗书也是枉然。简单地说,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不实践就等于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奋斗就是实干,实干是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每件工作一抓到底,努力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一句话,“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才能善作善成。
        三、加强党内生活锻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
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体党员言行的总规矩和总遵循。全体党员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把党章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以党章为镜修好党性修养这门终身必修课。
        以党章为镜培育“党心”。党章对党的性质和宗旨、路线和纲领、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作了明确规定,集中体现了党的意志和理想。岁末年初,新冠疫情肆虐。在疫情爆发的高峰期,我们看到,各行各业的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在医院,他们分秒必争与病魔抢病人;在路口,他们指挥有序为救援开辟“绿色通道”;在社区,他们变身“外卖哥”“快递姐”,为居民送去急需生活物资……我们虽不知他们的名字,但我们深知,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共产党员。面对疫情,党员并没有百毒不侵的钢筋铁骨,但在紧要关头,他们主动亮明党员身份,化身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超人”。这就是对党员二字最生动的诠释。
        以党章为镜牢记“党姓”。每位党员从紧握右拳、面向党旗庄严宣誓加入党组织的那一刻起,就有了一个共同的神圣姓氏,那就是姓“党”。“党姓”是伴随每位党员一生的政治烙印,是支撑理想信念的精神脊梁。始终牢记“党姓”,才能真正明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个重大命题,时刻清楚“我是有组织的人”,十分珍惜自己的“第一身份”,自觉恪守自己的“第一职责”;才能始终坚持党性原则,才能保持政治定力,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以党章为镜塑造“党形”。每个组织和个人都有自己的形象,形象好不好,关系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我们党拥有9000多万党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来自全体党员的良好形象。摩托医生贺星龙是国家级贫困县山西省大宁县乐堂村的村医,2000年,20岁的贺星龙从卫校毕业后,放弃留在条件比较好的县医院,选择回村当一名医生,守护起黄河岸边28个村的百姓。乡亲有病,他24小时随叫随到;付不起药费,他能免则免。谈及原因,他说,是乡亲们凑钱让我学医,让我实现了梦想。一开始,贺星龙没有交通工具,就靠步行,每天用扁担挑着沉甸甸的出诊包,翻沟爬坡过河,冬天下了雪,雪灌进鞋里,脚趾头早早就冻了。就这样,他给村里的老百姓看病,一看就是18年,从扁担步行到骑自行车,再到摩托车、三轮摩托车,18年来,他出诊17万人次,总行程达到40万公里,足以绕地球10圈。背坏了12个医药包,骑坏7辆摩托车,为百姓垫付医药费10多万元,免收出诊费40万元……当主持人问他“值得么?”他略显羞涩地说:“这些年是没有赚到钱,但赚到很多乡亲们的健康,值!”有人说他是傻子,他只是低头不语,不抱怨,也不放弃。他用这最低的姿态,做着这天底下最引以为傲的事情。贺星龙正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新时代共产党员良好的“党形”。
        “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人生的奋斗才有更高的起点,干事创业才有不竭的动力。相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我们就一定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