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11期   作者:林映霈
[导读] 目的:对于口腔修复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有效的分析研究。

        林映霈(Austin Yee)
        麻省总医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摘要:目的:对于口腔修复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有效的分析研究。方法?此次研究主要选择的是本院2018年~2019年口腔科进行检查并且做口腔修复的76例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并且依照患者检查的顺序分为两个小组进行研究,一个小组为对照组一各小组为观察组,并且将两个小组放入的人数一样。之后对于两个小组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一个小组用常规的口腔修复治疗另外一个小组先使用正畸治疗法后再做修复治疗。结果:经过研究后发现实验组的各项评分都比观察组高。结论?通过结果中的数据可以的得出在口腔修复的过程中使用正畸治疗效果非常好,值得在临床被推广使用。
        关键词:正畸治疗;口腔修复;应用;效果分析
1 引言
近年来,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得对外观美观度的要求逐渐升高,进行口腔修复的患者逐年增加,但是常规口腔修复疗效不明显,增加患者的痛苦。正畸治疗是利用矫正装置对牙齿、神经肌肉以及面部骨骼的协调性进行良好的协调,以便达到口颌系统的稳定、美观以及平衡。矫治需要矫治器,加大对牙槽骨、牙齿以及颌骨的力度,使其移动,达到治疗畸形的目的。本次对我院收治的 76 例口腔修复患者进行正畸治疗,以下为具体报告。
2 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选取
我院2018年收治的76例口腔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通过X线摄影检查,检查报告数据满足口腔修复治疗的指征,积极配合治疗,且同意参与本次研究,且排除患有牙周炎、牙眼炎、合并肝肾心脏严重疾病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38例)。对照组男 14 例,女24 例;年龄18-40岁,平均年龄(28.12±3.05)岁。观察组男 13例,女 25 例;年龄19-38岁,平均年龄(27.23±3.04)岁。逐一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临床对比。
2.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根据患者的缺失牙齿数目、位置及残留牙是否存在牙体、牙髓及牙周疾病,进行针对性治疗,主要包括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及固定义齿修复等,行牙齿制备、制取印模,在义齿制备完成之后,进行试戴并行相应的调磨后戴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正畸治疗:对患者行拍片检查,观察牙龈形态及相邻组织结构,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治疗前对患者行常规口腔清洁,取出不良修复体;在患者错颌畸形症状改善之后,以方丝整理颌关系,改善关节紊乱症状,并以相同方法矫正咬合曲线;对缺牙患者根据其实际情况及对美观要求,对患者牙齿进行准确、科学的排列,再行机体缺牙间隙修复。
2.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中,记录人员需对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进行记录,并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2.4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中得到的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数据输入SPSS19.0运算系统中进行数据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使用n(%)的形式进行表示,并将其使用 χ 2 的检验方式进行检验,如果数据检验结果P<0.05,则数据可以作为研究结果的证明数据,反之,研究所得数据无任何意义。
3 结果
3.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
观察组显效、有效分别为 26 例、11 例,几率分别为 68.4%、29.0%,对照组显效、有效分别为 18 例、13 例,几率分别为 47.4%、34.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7.4%,与对照组 81.6% 相比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对比
3.2两组患者口腔咀嚼功能以及不良情况的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口腔咀嚼功能评分为(92.8±4.6)分,而对照组为(80.4±3.1)分, P< 0.05,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口腔出血、溃疡以及感染的发生率为 5.2%,而对照组为21.1%, P< 0.05,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伴随着年龄增加,人体口腔功能呈现逐年衰退趋势,主要表现为牙齿磨损、牙列缺损、牙齿缺失和牙龈粘膜萎缩等,且其咬合能力与年龄增长具显著负相关性。作为口腔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牙体缺损不仅提高日常生活中咬腮、咬舌事件发生率,且进一步提高对牙龈的损害。牙周病主要致病机制为牙菌斑感染,其主要因素可囊括营养不良、牙齿不齐、遗传、口腔卫生状况差或其他全身性疾病等,由此致使其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提高口腔内牙菌斑致病细菌活性。
当前临床中,针对牙齿修复,其主要原则为保留残冠残根和口腔功能,通过固定活动义齿和其他修复途径实现咀嚼功能的优化和面容的协调。传统口腔修复中,多采取嵌入适宜义齿的模式进行修复,尽管可于一定程度上改善齿间间隙,然其不仅影响到其面容的协调,且嵌入义齿其折断率较高,进而提高二次修复概率;而正畸治疗则可通过矫正颌曲线,重建咬合,实现咀嚼能力的改善和面容协调的优化。经学者研究证实,经联合正畸治疗后,可有效降低术后食物嵌塞概率,且显著提升整体美观度。经正畸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达97.4%,而对照组则为81.6%;且前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为2.6%,明显低于后者(18.4%)。表明,正畸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口腔修复总体疗效,且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换言之,于口腔修复应用正畸治疗可有效改善畸形,降低治疗后各类不良反应发生概率。
综上所述,口腔修复应用正畸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口腔功能,提高患者的咀嚼能力,促进患者牙齿咬合能力的提高,减少出血、感染以及溃疡等不良情况的发生,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参考文献
[1]石晶.69例口腔修复中使用正畸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应用探讨[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15):45+47.
[2]郭艳杰,王志滨,王文玲.正畸结合常规疗法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34):4812—4813.
[3]杜伟.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8,32(12):129-130.
[4]刘其则.成人修复口腔正畸矫正的临床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25):63-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