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
山东省菏泽市国土整治中心 山东菏泽 274000
摘要:针对全球变化影响下的国土空间和生态系统,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是中国在新时代的积极响应,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的转型和提升成为必然要求。在介绍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指出中国国土空间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要求决定了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的转型。从工作理念、理论基础、技术体系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主要包括整体综合理念滞后、理论基础体系欠缺、技术支撑相对薄弱、体制机制不尽完善等方面。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新时代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转型的路径和策略,主要策略包括强化系统思维、提升理论体系、加强技术支撑、完善机制建设等内容,以期为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国土空间规划;国土整治;生态修复;转型策略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理性反思的产物,是寻求解决工业文明困境的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理念成为新时期发展的迫切需要。生态文明思想融入经济社会建设各方面全过程。自然资源部的成立,土地整治的时代背景要求当前土地整治必须向国土综合整治转型,实现内涵提升外延拓展。
国土空间整体保护与综合治理应以维护生态服务功能为核心,统筹管理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保护生态系统多重服务价值,生态系统管理是生态保护修复的核心理论基础,是运用生态学理论解决发展与保护问题的重要方法论。国土空间整体保护与综合治理应从生态系统脆弱性、承载力等多角度发现相悖处,以生态系统最优为参照系,联合运用系统回顾法、类比法、趋势外推法与评价等方法,进行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评价。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九大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方略,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写入党章,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写入宪法,生态文明建设被提高到空前的历史高度和战略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亲自推动,身体力行,提出了一系列生态文明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全党全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历来对生态环境工作看得很重,历来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很重要的工作来抓。走到哪里,就把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切和叮嘱讲到哪里,从国际和国内、历史和现实的维度上,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新的视野、新的认识、新的理念,赋予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新的时代内涵,把我们党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和把握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进一步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四个一”的定位,即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要求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二、当前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存在不足
(一)土地整治认知偏于狭仄
中国开展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大规模土地整治仅仅不到20年时间,对于土地整治本质和功能的基本认知依然不尽准确,多将土地整治认作是实施性的工程、技术或是任务,并未认识到土地整治的本质和功能是对人地关系的再调节,是对低效、空闲和不合理利用的城乡土地进行综合治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各类土地整理、开发、复垦、修复等活动的统称,因而也影响了土地整治整体定位、创新理念、目标模式和实施路径等核心要素的根本认知,导致在整治过程中盲目性、功利性、过度工具化和行为短期化等问题造成的负面影响较为突出,影响了土地整治的整体效率和效益。
(二)技术支撑相对薄弱
目前开展的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往往缺乏合理有效的监测评价,相关技术能力建设缺乏。例如有研究表明,中国正在开展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存在过度关注施工进度和资金使用率等简单的整体工程指标的现象,忽略了体现工程本质目的的生态系统及其恢复状况的评价。在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下,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中亟需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尚不完善;蕴含生命共同体理念的生态安全格局、以自然恢复为主的生态修复技术体系、生态系统服务协同权衡优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整治修复的规划政策动态仿真系统等建设也存在欠缺。从技术上来说,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没能充分应用3S、物联网等技术装备,缺少长期科学的地面监测,另一方面是没能基于监测数据研发出科学合理的技术标准。
(三)体制机制不尽完善
从理论逻辑层面上看,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是对人与国土关系的调整,是对国土资源及其利用进行重新组织和优化的过程。但是中国现有的条块化管理体制,包括中央和地方需求、各部门利益的不同、目标导向和技术规范的差异,以及公众参与程度的不平衡、不充分等原因,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的生态系统综合管理体系存在滞后和缺位的现象,尤其容易造成人为割裂生态要素之间有机联系的后果,不利于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修复。生态系统管理强调从单要素管理向多要素综合管控转变,从行政区域向自然流域的转变,制定适应性的整治修复策略,将人类社会纳入生态系统的协调管理,恢复或维持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
三、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转型的路径和策略
(一)强化系统思维,推进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全域实施
加强“生命共同体”系统思维,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完整性出发,推进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以问题为导向,尊重自然,由工程治理思维逐步转变为自然恢复为主、辅以必要的工程措施,加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和水利等部门间的联合,建立联席制度,从局部治理向系统治理转变。同时,强调全域综合治理思维。随着深度开放步伐加快,区域间交通设施、经济要素、人口联系快速化,地区行政化和条块式的整治修复已不适应时代发展,从政区分界向区域协同转变,从流域分割向流域统筹转变,构建行政区划间联防联治、流域上中下游协同保障等制度,为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提升理论体系,激发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的新动能
为了与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战略需要相适应,新组建的自然资源部提出加快实施自然资源重大科技创新战略,着力构建地球系统科学核心理论,引领深地探测、深海探测科学前沿,构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国土空间优化管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体系。同时,加强科研单位和管理实践部门的联合,在传统相关学科理论的基础上,汲取国内外整治修复领域最新理论和实践成果,强化提升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的基础理论体系,尤其是提升景观与恢复生态学理论、集成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体系,为新时代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的转型和实践注入新的活力。
(三)加强技术支撑,提高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的有效性
在技术上,围绕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规划、实施、评价的诸多环节,首先需引入中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和无人机等现代通信和物联网技术,配合以地面外业长期跟踪监测,构建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综合监测平台,提升整治修复全过程的监测能力;同时加强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的评价技术研发,尤其是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方法,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协同权衡等效应评价方法,构建合理有效的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另外还应积极参与IPBES、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国际恢复生态学会等相关领域的国外科学组织交流,吸收相关领域的先进技术,提升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参考文献:
[1]牛远,胡小贞,王琳杰,等.抚仙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思路与实践[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9(5):482-490.
[2]王威,贾文涛.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J].中国土地,2019(5):29-31.
[3]张艳琳.以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J].资源导刊,2019(4):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