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
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集团分公司寸草塔煤矿 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209
摘要:近些年来,神东矿区的开采数量逐渐增加,开采的规模也逐渐扩大,进而造成煤矿地质灾害增多,这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煤矿开采单位为了获得较多的煤矿资源,不惜以破坏生态系统,造成泥石流、煤矿坍塌等地质灾害,其不仅对我国煤矿开采企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影响,也对维护社会安低昂造成负面影响。所以,对我国煤矿地质灾害进行分析可以为煤矿单位挽回损失,并维护社会安定。本文就对煤矿地质灾害进行分析,同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煤矿;地质灾害;分析;防治
神东矿区多以地下开采为主,在开采时需要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进行煤矿开采作业,很容易发生煤矿地质灾害。煤矿地质灾害的发生不仅会给煤矿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很多情况下,煤矿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突然性,这给其防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值得注意的是,煤矿地质灾害的发生多是由于煤矿企业违规操作造成的。煤矿地质灾害可以分为矿井冲击地压灾害、矿井瓦斯灾害、矿井突水灾害和开采沉陷灾害。为了更好地防治煤矿地质灾害,需要根据地质灾害的类型和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本文围绕煤矿地质灾害的类型以及发生原因进行阐述,并提出了一些防治煤矿地质灾害的措施。
1 煤矿开采过程中地质灾害的现状
煤矿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提供能源的保障重要地位, 采煤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与速度。 正所谓能源是经济发展的源泉,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转换为生产力。 不过, 在我国煤矿产业的发展进程当中, 煤矿地质灾害的频频发生, 在一定程度上损害煤矿行业工人生命健康的同时也降低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 地质灾害的存在不利于煤矿开采业的健康发展, 比如在我国煤矿发展的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大型煤矿瓦斯爆炸、 煤矿坍塌以及特大型的煤矿安全事故。 事故造成多人死亡的同时也遏制了经济与煤矿开采行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对煤矿施工的安全措施格外重视, 相关部门也起草了相应的监督与监管政策。 国家和行业旨在从多个角度对煤矿产业发展进程中的地质灾害进行预防和保护, 以期最大限度地促进我国煤矿产业的发展。
2 当前煤矿地质灾害的特征
2.1涉及范围广
煤矿是我国的重点发展对象,在许多方面都需要保持高度的关注和防范意识,近几年来看,煤矿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增多,表现出了波及范围非常广的特征,当煤矿地质灾害出现的时候,会导致人们的正常生活出现问题,对环境也会产生非常大的损害,当前由于需求量的增多,煤矿的开采力度在不断增大,一些煤矿资源需要通过深层开采才能保证成品质量,但是深度开采又会导致出现地质灾害问题,对自然环境和人身安全造成非常严重的危害,而且恢复的时间上也很长,因此要加强对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治,避免在未来的工作中对社会的损失进一步增加。煤矿地质灾害出现后还会对其他方面产生问题,例如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就是煤矿地质灾害出现后的后遗症,煤矿地质灾害会导致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这样引发一系列潜移默化的影响,无法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每一次煤矿地质灾害的产生都伴随着社会舆论的谴责,所以煤矿地质灾害进行特征分析和防治措施的建立是十分有必要的,对社会舆论的压力平复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对煤矿开采的后续工作也十分有利。
2.2灾害的强度大
现阶段的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为了在今后的煤矿地质灾害防治中获得更好的效果,一定要注意对煤矿地质灾害的强度做出分析,许多煤矿产业的选址是十分偏远的,这些偏远的煤矿产业并没有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煤矿地质灾害的强度很可能对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造成阻碍。煤矿地质灾害强度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就是煤矿地质灾害具有很强的突发性,专业的技术人员没有对煤矿地质灾害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工作内容的充实,对煤矿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应对不佳,在煤矿地质灾害出现之后很可能出现频繁小型灾害的特点,对煤矿事业的发展会造成很大的威胁,也很难在日后的煤矿开采工作中取得好成绩。煤矿资源具备不可再生性,导致人们在开采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安全性因素,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制约。
2.3煤矿在闭坑后采场潜在的灾害特征
大多数的煤矿在开采后只是对经济因素进行分析,对矿坑的维护时间非常短,许多细节性的问题没办法监督,遇到暴雨和冰雹等极端天气,那么这些简单的维护措施就显得无力,很容易导致地质灾害的产生,许多煤矿的安全隐患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大部分的煤矿为了节省时间和资金来将开采煤矿的效益最大化,总是将废料简单处理,没有严格按照标准和准则进行,对废料和乱石的随意丢弃可能导致对矿山周围的环境产生危害。煤矿资源在深山中有较大的储量,煤矿企业在进行开发和开采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如果开采过度会导致山体结构出现问题或者地表的坍塌。
3 煤矿地质灾害源头分析
3.1断层、陷落、地裂
断层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山岩结构松弛、零散;还有一个就是采矿之前没有系统的勘探该地区地质状况和构造。陷落则可能是由于地下水的左右、未探明地质一下的水结构以及开采的活动对岩石层的水下系统的改造。地裂是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影响、采矿前未探明地质构造、地表沉降、滑坡等原因造成的。
3.2采空区塌陷、采矿沉陷与崩塌
地面变形将随采矿工作台的推进而发生,沉降中心基本上是与开采中心相同,沉降盆地范围在采空区本身平面基础上向外延展。这些扩展带为外边缘区,以拉伸变形、平行移动和倾斜移动为主,能形成地堑式、阶梯状裂缝,其部位在采空区的边缘地区。随着煤矿区开采,采空区的形成与扩大,地表发生了的连续变形,在河流阶地区主要形成地面塌陷和地裂缝;在沟谷边缘造成裂缝,造成了土质和岩质斜坡失稳形成滑坡、崩塌。地表裂缝和塌陷坑的形成时间与范围与井下采掘工作面的布置和矿区的挖掘速度、距离都会密切的关联。当到达一定的程度时,矿区就会发生地表裂缝和采矿区的沉降。煤矿建设工程包括井下的工程和地面上的工程。井下工程是以旷工采矿为主,地面工程则主要包括工业场地、临时排矸场、爆破器材库、矿井铁路专用线及装车站、输电线路和运输道路等地面工程。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加剧主要灾害为地裂缝、地面沉陷等地质灾害;采矿会引发含水层干枯;地面沉陷及工程建设可能加剧的主要灾害有边坡滑塌,高边坡失稳;矸石堆放所引发泥石流灾害等等地质灾害问题。
3.3井筒破裂、瓦斯问题
井筒破裂是由于井筒质量不好,或井筒施工设计不妥以及矿井排水不及时,使其内部造成压力所造成的。瓦斯的出现有诸多原因:煤矿地带煤质松软、煤体的空隙大、封气系统被破坏导致瓦斯外泄以及违规操作。瓦斯一出现则伴随着瓦斯爆炸的问题一个是由于未建立完善的瓦斯检测标准与制再者没有良好的通风环境和放炮期间没有进行有效的气体检测,还有就是人为携带易燃易爆物质进入矿井。
4 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治策略
4.1做好地质勘查工作
做好地质勘察工作是防治煤矿地质灾害的重要基础工作。煤矿开采生产之前都需要对当地的地质条件等环境因素进行勘察。科学合理的开展地质勘察工作,并获取准确的地质条件分析依据,是确保后续煤矿开采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因此,煤矿企业应该加强对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开展开采前的地质勘察,对开采过程中及开采后可能会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这样煤矿开采工作人员才能够清晰的了解该区域的地质灾害情况。同时,煤矿企业也应该针对开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进行会议讨论,以确定全面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总之,加强地质勘察工作,以了解该区域内的地质灾害,是十分有必要的。
4.2单位加强现场监管工作
煤矿单位不仅要安排人员进行煤矿开采工作,还要确立一支现场监管团队,对现场单位的施工内容进行监管。因为煤矿开采工作施工周期比较长,工作难度较大,也容易发生突发事件,所以监管团队需要在现场来回巡逻,密切关注现场的施工状况。因为煤矿地质灾害危险区域容易发生煤矿地质灾害,所以,监管团队要加强对危险区域的巡逻,防止施工人员在该区域进行开山、取石、堆积废石等操作,这些都容易发生地质灾害。有必要的时候监管团队可以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域设置警示标志,并为施工人员的逃生制定疏散路线,全面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监管团队还要与地质专家取得联系,汇报施工现场的状况,让专家为施工现场制定合理的防治策略。另一方面,煤矿的开采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所以煤矿单位要将煤矿开采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制定合理的发展计划,并严格实施,提升煤矿的开采效率。
4.3加大灾害危险宣传力度
对于这一类的地质灾害而言,由于其特殊影响方式,就会使其灾害的发生具有难以避免性,所以,针对这种灾害,应该主要是以预防为主为中心而展开,应该增加相关的的宣传力度,让一线员工掌握好相关的灾害预防知识,这样一来,在灾害真正出现时,工作人员能够正确且迅速的做出应对措施,也可以在对其进行补救措施期间,能够快速的报告相关企业单位,从而可以在有效时间内做出科学的决议分析,这样使灾害出现的几率大大减小。于此同时相关煤矿单位部门的监管人员也要增强对地质灾害知识的掌握,应该依据“预防为主”规则要求,完成好各个灾害预防任务,而且也要把每项预防方法的具体操作情况告诉大家,以最大程度尽可能地减少灾害出现几率,从而确保矿区实施安全性能。
4.4制订地质灾害预案,增强灾害防控能力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煤矿生产过程中不能从本质上消除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因此,煤矿应该制订严密的地质灾害预案,增强矿井的灾害防控能力。由于地质灾害发生时井下情况比较混乱,煤矿应该指定多条用于逃生或避险的路线,从而减少乃至消除灾害发生后造成的人员伤亡。很多煤矿地质灾害表面上看是一些突发性灾害,但实际上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在煤矿井下作业时,应密切关注作业过程中的异常现象,以确保发生地质灾害时能及时地做出反应,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负面影响。为了使预案具有针对性,只针对危险区域影响范围制订相应的预案。在发生地质灾害后,煤矿企业要组织井下工作人员按照指定的路线撤退到安全区域等待救援。由于某些地质灾害的波及范围比较大,可能会导致地面与井下的通信中断,地面人员无法及时了解井下的实际情况,这是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所面临的巨大难题。这就要求煤矿企业对井下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各种地质灾害发生后最安全的逃生方式。
4.5完善煤矿通风系统,降低矿井瓦斯浓度
煤矿开采过程中,需要对瓦斯浓度进行有效控制,以预防瓦斯爆炸等灾害的出现。如此,就要在煤矿开采环节定期抽取瓦斯进行检测,以查看矿井内是否存在瓦斯浓度超标的情况。瓦斯浓度检测是矿井生产环节最基础的工作内容,通过瓦斯浓度检测来保证矿井内瓦斯浓度处于正常的安全范围。一旦发现矿井内存在瓦斯超标的情况,及时发出报警,并采用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来最大程度上降低瓦斯浓度,以免发生瓦斯事故。瓦斯事故的预防过程中需要重点做好明火的管理工作,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尽量避免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而矿井的通风系统不仅可以保证矿井内必要的氧气浓度,而且有助于降低矿井内的瓦斯浓度,为开采人员创造一个安全良好的工作环境。通风系统的完善就需要根据矿井的实际生产情况,科学合理的配置机械设备,以保障通风系统的运行效果。同时,也要对通风系统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及时发现系统中的安全隐患,并加以解决,避免问题的恶化而诱发无法挽回的灾害事故。
4.6 预防滑坡和地面塌陷
在煤矿开采作业的时候也常常会出现滑坡或者地面塌陷的情况,这类灾害的破坏程度也是非常严重的。若要避免这两种地质灾害情况,就必须在开采以前就采取抵抗滑坡的措施,修建充足的挡墙与抗滑桩。一般来说,造成滑坡与地面塌陷的根本原因就是水,所以必须重视修建排水的工事。在排泄陆地表面水的时候,多采用堵截与引流的方式,然后经排水沟把它们排放到周围的山沟里。同时,陆地表面的勘测工作也要重视起来,应该请专业的工作人员根据规范充分勘测矿区周围的斜坡,并将相关数据记录下来加以剖析,从而避免相关危险。跟滑坡比较而言,防治地面塌陷的工作难度更大,一般来说,出现地面塌陷的情况大部分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所以每个煤矿都应该加大企业内部的监督管理工作,分析当地实际情况,并结合矿区的地质情况建立高效的开采机制和防治措施。
4.7 泥石流防治
科学处理废弃物质,并构造护坡保持处于稳固形态,没有找到适应的堆放位置应尽快转移,防治泥石流起源地。在泥石流地质灾难区域,应进一步开展防治,及时处置物源,利用相应的方法对泥石流源地开展稳固工程,进一步改善排水体系,在沟壑中构造拦挡建筑,防治恶化。
4.8 预防矿井突水
大气降水是矿井突水的主要来源,矿区内及附近地表水的汇总、渗漏和降水等都是引发矿井突水的原因。一旦地表水渗入井口附近和地面塌陷处,就要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情况进一步恶化。隔水煤柱的留设至关重要,是矿井边界的重要设施,断层两侧的隔水煤柱数量要充足。钻孔通水的预防措施要提前制订并在开采到钻孔附近前完成。
5 结语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环境及生态的保护意识的增强及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矿地质灾害事件的发生率越来越高,现阶段人们对于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煤矿的开采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经常出现煤矿地质灾害,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及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实施相应的防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的煤矿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一般通过实施针对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治煤矿地质灾害的计划、煤矿开采工作实施之前应实施相应的测量,了解地质情况及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改善煤矿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等途径进行防治,减少煤矿地质灾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新武.煤矿地质灾害以及防护措施[J].石化技术,2020,27(1):264.
[2]李锦琦.煤矿地质灾害与防治措施探究刍议[J].能源与节能,2020(1):14-15.
[3]任晓涛.煤矿地质灾害的特征及防治研究[J].当代化工研究,2019(17):65-66.
[4]王志平.煤矿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措施[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39(20):140-141.
[5]刘宝东.煤矿地质灾害以及防护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2):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