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爽
辽宁省科学技术馆 110000
摘要:本文以辽宁省科学技术馆开展的馆校合作教育活动为例,从教育活动的地域性、对学校的依赖性、等多个方面浅要分析了传统馆校合作教学活动和“数字化馆校合作”教学活动各自的优势和劣势。通过对比发现,无论是传统馆校合作教学活动还是“数字化馆校合作”教学活动都有各自优越的方面,谁也无法取代谁。由于时代的发展变化和突发事件的影响,“数字化馆校合作”教学活动势在必行,我们要规避两者的弊端,做到馆校合作项目双管齐下,使得该项目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继续发扬馆校合作的优越性。
关键词:传统馆校合作,数字化馆校合作,优越性
在时代发展的驱动下及国家政策的大力引导下,馆校合作模式应然而生,它的出现促进了校外科技活动与学校科学教育的有效衔接。数字化时代到来之后,全国科技馆兴起了“数字科技馆”的项目。由于“数字科技馆”打破了时间、空间等多方面的限制,因此深受公众的喜爱,然而目前馆校合作的主要形式以学校带队来科技馆参与为主,科技馆带队辅导教师去学校教学为辅,馆校合作的参与形式还是以线下教学为主。“数字化馆校合作”教学活动还未兴起,接下来我将以辽宁省科学技术馆开展馆校合作教学活动的数据加以分析,讨论“数字化馆校合作”教学活动的利与弊。
一、传统馆校合作教学活动的地域局限性,“数字化馆校合作”不受地域限制。
我馆坐落在沈阳市浑南区,经过统计发现2018年参加我馆馆校合作的学校均来自沈阳市,2019年参与我馆馆校合作项目的学校主要分布在沈阳市,其次是铁岭市、辽阳市、抚顺市,而像距离我馆较远的大连市、丹东市等10座城市的学校没有参与过我馆的馆校合作项目。我馆参加馆校合作的沈阳市内学校大多数分布在浑南区、和平区,距离浑南区较远的于洪区、沈北新区等学校组织学生参与馆校合作数量较少,仅有1所学校参与进来。从以上学校参与我馆馆校合作的数据看,传统的馆校合作这种需要学校组织学生来科技馆上课的形式受到了地域局限性,这种客观制约很难打破。“数字化馆校合作”教学活动就不受地域制约,只要设计的科学课程足够优秀就能吸引全省乃至全国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是“数字化馆校合作”教学活动的优点之一。
二、传统馆校合作教学活动对学校的依赖性比“数字化馆校合作”教学活动大。
科技馆设计的科学课程是对学校科学课程的补充,是服务于学校教育的,因此传统的馆校合作教学活动是依赖学校的。经统计发现2019年我馆开展馆校合作教学活动集中在3至6月以及9至12月中的周三到周五,可以看出我馆的馆校合作教学活动开展的时间与学校集中教育时间基本重合。通过以上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传统馆校合作教学活动对学校教学时间的依赖性很大,以2019年为例,全年共365天,只有124天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馆校合作,占全年天数的34%,实际上2019年只有59天学校组织学生参与馆校合作,占全年天数的16%,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相比之下,“数字化馆校合作”教学活动不受学校教学时间的限制及科技馆闭馆时间的限制,可以随时地学习科学课程。另外,两年来我馆设计的馆校合作课程总数为101个,其中63个课程是依托科技馆展品的,占课程总数的62.4%,授课地点需要在展厅,由于科技馆的展品是趣味性的,多以音频、视频辅助,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馆校合作日也是科技馆正常开放日,就不免会有团体、散客参观,这些都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授课的教师讲课的生动性要求就很高了,要想课程有效果就不免需要学校班主任的约束力以及班主任甚至学校对馆校合作课程的态度。
相比之下,“数字化馆校合作”教学活动不受学校的影响,只取决于课件的优秀程度及学生的主观态度,这是“数字化馆校合作”教学活动的优点之一。
三、“数字化馆校合作”教学活动节约时间成本。
传统的馆校合作是由学校组织学生来科技馆参与,多数情况都是学生在学校乘坐大巴来到科技馆,以2019年为例,往返科技馆用时最多的学校达8小时52分钟,用时最少的为8分钟,这些时间仅仅是交通时间,还不包括学校教师与科技馆教师沟通课程安排的时间。通常馆校合作的课程时长在45到60分钟左右,有的学生付出的时间是课程时长的9倍,时间成本很大。“数字化馆校合作”教学活动节约了往返科技馆的时间,只需要学生网上选择感兴趣的科学课即可,大大降低了学生的时间成本,由于不用往返坐车,一定程度上也保障了学生的交通安全,这是“数字化馆校合作”教学活动的有点之一。
四、传统馆校合作教学活动比“数字化馆校合作”教学活动的优越性。
1.传统馆校合作教学活动更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馆校合作课程与学校教育的区别在于馆校合作课程着重于同学们直接经验的获得上,学校教育更多的是间接经验的传授,科技馆为馆校合作提供了参与式的开放空间,馆校合作课程最大的优势之一是我们有大量的能获取直接经验的展品,大部分的展品都是交互式的,既具娱乐性又具启发性,学生可以动手操作展品,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又增长了科学知识。以我馆为例,我馆设计馆校合作课程总数为101个,其中63个课程是需要学生实际操作展品得出结论的,占课程总数的62.4%。“数字化馆校合作”教学活动中依托展品开发的课程则要由教师操作展品演示代替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展品,这一环节的替代将削弱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是传统馆校合作教学活动的优点之一。
2.传统馆校合作教学活动更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在上馆校合作课程的时候,我们不单单注重科学兴趣的养成、科学知识的传授,在整个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我们还注重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因此团队协作能力也是我们馆校合作课程重点培养的能力之一。相对比之下,在网络上的课程更多的会设计成个人能完成的课程或者是需要家长配合完成的课程,更注重培养的是个人能力,缺少同伴效应,这样培养的能力相对单一化,这是传统馆校合作教学活动的优点之一。
3.传统馆校合作教学活动更能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馆校合作着重于获取科学知识的过程,我们更强调将课堂归还给学生本身,让他们了解到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多种方法寻找证据、运用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与交流等方式达成共识的过程,因此我们会在课程设置上更多的设计与展品操作、小组讨论、设计实验等多种形式,让同学们自己探究最后得出结论。“数字化馆校合作”教学活动中,由于没有面对面的交流,为了课程的完整性,授课教师会贯穿课程始终成为主体,学生会跟着教师的思路学习,探究的环节就会很薄弱,这是传统馆校合作教学活动的优点之一。
五、总结
通过上面的陈述,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传统馆校合作教学活动还是“数字化馆校合作”教学活动都有各自优越的方面,谁也无法彻底取代谁。由于外界突发事件的影响,又让我们深刻的意识到“数字化馆校合作”教学活动是势在必行的,接下来我们就要思考如何规避“数字化馆校合作”教学活动中的弊端,使馆校合作项目可以实现双管齐下,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继续发扬馆校合作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何丹,胥彦玲.浅析我国数字科技馆科普形式的创新 [J].科普研究,2011,6:26-28.
[2]王乐,涂艳国.馆校协同教学:馆校合作教学模式的理论探索 [J].开放学习研究,2017,22(5):14-19.
作者简介:
刘爽,女,1986年出生,硕士,毕业于东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辽宁省科学技术馆科技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