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救援直升机维修安全探讨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12期   作者:汪龙
[导读] 直升机作为航空救援的主用装备,具有响应速度快、机动性强、受地理空间限制少等特点优势,是航空救援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汪龙
        应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大庆航空救援支队    黑龙江大庆163000
        
        摘要:直升机作为航空救援的主用装备,具有响应速度快、机动性强、受地理空间限制少等特点优势,是航空救援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影响航空救援直升机维修安全要素的分析,提出了做好直升机维修安全工作的构想,有助于保证航空救援直升机安全高效完成任务。
        关键词:航空救援;直升机;维修安全。
        1.航空救援直升机维修安全的内涵
        航空救援装备是对遂行空中救援任务和实施保障的各种装备的统称,通常指固定翼飞机、直升机、无人机和地面保障装备等。航空救援装备维修是指为使航空装备保持、恢复和改善规定的技术状态所进行的全部活动,是确保航空救援队伍作业能力的基础,是一个多层次、多环节、多专业的有机整体。航空救援直升机维修安全是指为了保持和恢复直升机的可靠性,通过对人-机-环境进行技术、管理、运维等各层面的规划、协调和监控,以及发现、消除危机飞行安全的不利因素,保证维修工作正常进行,避免人为差错,实现直升机空中救援和地面安全目标。
        2.开展航空救援直升机维修安全研究的必要性
        随着直升机在航空救援领域应于的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其维修安全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如何“安全发展”成为航空救援队伍面临的现实和紧迫课题。
        2.1航空救援使命任务对直升机维修安全提出更高标准要求。目前,在航空救援领域内因直升机本身原因发生的故障的大幅减少,而由于维修所造成的各种事故比例显著增加。据民航部门统计的131起典型飞行事故,其中属于维修原因的11起,占11.7%。当前,我国航空救援产业处于探索起步和改革发展阶段,是一个矛盾凸显期和隐患高发期,因此安全发展受到高度重视,必将促使直升机维修安全工作从被动走向主动、从盲从走向科学。
        2.2航空救援作业的高度复杂性使得直升机维修安全任务更加艰巨。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航空救援直升机以其“高频次、点对点、高时效”的特点,在我国抗击疫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最有效的救援手段。在这种大背景下,航空救援直升机的技术性能越好,完成多样化救援的能力就越强,对其维修保障要求就越高,复杂程度就更加突出,其维修量会更加繁重。如:国产直-X型直升机从开始准备到起飞出动,维修保障准备工作需要5-6名机务维修人员用时30分钟左右。
        2.3航空救援作用显著增强促使直升机维修安全问题更加突出。航空救援方式在应急救援领域地位的跃升,导致对直升机维修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灾害事故的突发性强、发展进程快、不确定因素多,导致直升机维修保障准备时间短,且多批次、多架次连续出动,这期间需要完成救援任务设备挂载、油料液体的充填,维修作业必须要高强度运转。可以说,直升机遂行航空救援任务的安全和效能,取决于维修质量,维修安全的作用越为显著。
        3.我国航空救援直升机维修安全分析
        我国航空救援事业起步较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自主发展之路,形成了军民结合、平灾结合、专业力量和社会力量结合的格局,主要包括军队、民用航空和航空救援专业队伍。
        3.1军用直升机。

空军、海航、陆航和武警等军兵种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其直升机维修安全管理已经形成了完备的法规制度和运行体系,管理精细化程度高,维修安全根基深厚,拥有一批专业的维修安全管理人才,通过对国内外航空装备维修安全的研究,为提升直升机维修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了坚实支撑。但军用直升机由于职能属性所限,不可能编制专职的航空救援人员、配备应急救援物资,在实施救援时也缺乏必要的技术装备和专业训练。
        3.2民用直升机。围绕民航强国战略目标,近年来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和《通用航空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法规文件,各级政府也制定了航空发展规划,陆续建设了各种类型的航空产业园区,使得作为民用航空“两只翅膀”的航空运输业的高速发展,通用航空领域直升机数量不断增加。航空运输业虽“主动脉”发达,但救援最后一公里的直升机“毛细血管”能力不足,且其业务范围涉及广泛,人员难以进行系统专业的航空救援培训。
        3.3航空救援直升机。随着航空救援重视程度的提高,各省市和地区以发展航空产业为切入点,加快航空救援能力建设;消防、卫生和林业等部门,也从自身职能角度投入建设航空救援力量,其中较为专业的航空救援队伍有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应急管理部所属航空救援支队、香港特别行政区飞行服务队和中国民用航空应急救援联盟所属空中999等,其在不同领域为服务经济社会建设、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隶属于不同部门,导致航空救援直升机的机型、数量、性质和管理、维修、文化各异,处于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状态,很难实现航空救援直升机维修安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管控。
        4.做好航空救援直升机维修安全工作的建议
        4.1健全航空救援装备维修安全体系。针对航空救援的不同类型(如:地震、洪水、火灾、危险化学品爆炸和公路交通事故等),制定涉及涵盖直升机、救援设备设施和起降点、气象、航管等相关要素的航空救援装备维修安全行业标准,从法律层面明确航空救援机构在装备维修安全方面的职责、义务和演练、检查、评估等内容,使航空救援体系建设走上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
        4.2抓好航空救援装备维修安全职责落实。以“质量链”为切入点,总结归纳航空救援直升机维修安全的特点,抓好航空救援队伍维修安全管理,针对不同机型特点细化各个环节,做到责任明确到具体人、一级对一级负责,同时加大对重大安全问题的整治力度,对于因维修质量导致直升机出现问题事故的情况,要按照制度进行相应处罚,培养尊重科学、一丝不苟的优良作风,提升航空救援直升机维修安全管理水平。
        4.3注重航空救援装备专业人才培养。专业人才是保证航空救援直升机安全飞行、发挥作用的关键,应从装备管理全局出发,建好一线保障队伍、内场保障队伍(如:航材、四站)和修理队伍,兼顾个人素质提升和团队能力提高,开展人为差错研究杜绝问题隐患,同时根据不同属性队伍的特点,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保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与机队和保障设施完美结合。
        4.4营造航空救援装备维修安全文化氛围。文化是一种传统和积淀,通过长期对航空装备工作总结,短期安全靠管理、中期安全靠制度、长期安全靠文化,维修安全文化建设是航空救援队伍建设水平的集中体现,应当针对自身任务类型和机队特点,坚持以人为本,塑造以质量、责任、安全、使命为核心的维修安全文化,作为队伍发展建设的精神财富,以提高维修质量,保证飞行安全。
        参考文献
        [1] 闫鹏,杨帅。 航空应急救援专业化力量建设的战略性思考[J]。中国应急管理,2019年第01期。
        [2]于耕。航空应急救援[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9。
        [3]王计宪。军用航空装备维修安全[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