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机械化工作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13期   作者:古丽巴哈尔
[导读] 目前,农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处于基础地位,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
        古丽巴哈尔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昌吉市榆树沟镇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新疆昌吉831100
        摘要:目前,农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处于基础地位,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阐述了我国农业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也对其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趋势和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工作;探讨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也处于积极的变革之中,机械化成为重要的农业生产标志,诸多生产环节实现了机具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手工性、人力化的应用模式,为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综合提升农民居民人均收入贡献了力量,形成了新的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在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中,人们应保持积极探索创新的态度去掌握发展规律,不断基于当前现状思考更好的推动策略,为开辟更加明朗的农业现代化、农机现代化道路提供动力。
        1农业机械化的重要作用
        1.1提升了农业生产力水平
        农业科学发展的目的在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村生活水平,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农村与城市的发展差距。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农业科学发展的首要任务,农业机械化正是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关键所在。
        1.2促进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农业机械代替人力是质的飞越,集约化规模化农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机械化。机械代替人工从本质上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还可以实现节水、节能和节地,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1.3拓展了农民增收渠道
        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解放了农业劳动力,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务工;同时部分农民在学习掌握农机技术后,成为农机大户,组建农机合作社,通过开展农机作业实现创收。
        2农业机械化发展影响因素
        2.1土地资源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透露出了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石就是土地资源。中国以约为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面积位居世界国土面积国家的第三位,截止2020年5月24日,中国以十四亿多的人口位居世界前列,与陆地面积相比,人口过于密集。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生产潜力进行评估,结合剖析土地资源的品质和数量、分布可以查明暂时不能利用土地的原因就是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带给自然界的污染越加明显,土地沙化、退化以及质量下降就使得可耕种土地面积持续减少。
        2.2劳动力因素
        从古至今劳动力一直都是农业经济发展的能源,以从事企业、外出务工以及经商等不同经营工作方式的劳动力数量作为分析样本,可以得知除去这几种工作方式外,农村依然存在许多剩余的劳动力。科学高效的使用机械力代替人力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目的,提高农作物产出率,使得劳动力流向第二、三产业,前提是第二、三产业的容载量可以吸纳这些劳动力,为他们提供相当的工作岗位。但这只是理论假设,城市的容纳能力不可能一时间突然的提高,过剩的劳动力不能转移,农业机械化取代更是遥遥无期。
        2.3小农经营模式
        自从来自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签下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将他们的耕地进行分开耕种,从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变为了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生产责任制的主要模式,这种责任制在当时鼓励农户进行各式各样的经营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农户的积极性。但对现在整体而言,对家庭的耕地集中起来管理,推行现代农业机械化是有着明显的阻碍。如何集中管理,如何保证农户的经济利益成为了新的问题,这对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十分不利。


        2.4人均收入过低
        结合这几年的全国的GDP总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据统计分析,可以得知,我国城镇与农村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明显,区域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农作物的收入、国家对务农人员的补助和非耕地工资收入组成了大多数农民的总收入,但其实现在农作物收入微弱。我国现在的可耕地面积并不是非常的集中,而且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与人为因素相比更加依赖季节气候,这就造成了务农人员的分散性,分散性管理相对于集中管理来说,并不能很好地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无法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当分散性管理造成务农人员的收入水平过低时,就会导致许多人放弃耕种,大片大片的土地弃耕,从而粮食产量的减少就会造成农业经济发展的衰退,阻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3发展趋势
        3.1生产过程全程机械化
        生产过程的全程机械化一般是指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代替人力劳动,真正贯穿于整个农业生产作业过程中,通过这种大面积的机械化作业能够有效减少劳动者的体力负担,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一般来说主要包含了选种、耕地、播种、施肥、灌溉、收割、脱粒、仓储、包装、运输等一系列相关操作。真正实现作业全过程的机械化,提高农业经济的可控性。
        3.2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机械化技术
        要想真正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一定要合理地对耕地、水、肥等资源进行开发和保护,减少对整个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目前,在农耕工作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中追求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性十分关键。所以说一定要加大对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技术、设施农业工程机械化技术、草原改良与人工草场建设工程机械化技术、生物灾害综合防治机械化技术的引进和应用。
        2.3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
        目前,我国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是以铧式犁全面翻耕土壤,是土壤一种科学的生产技术,既发展农业生产又保护生态环境的耕作技术,在我国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农业部保护性精细耕作研究中心从农艺农机结合角度对保护性耕作进行了系统试验研究,由中国农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与山西省农机局共同承担中国和澳大利亚合作项目“旱地农业保护性与带状耕作研究"。随着近几年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目前已经逐步构成了我国华北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理论体系和生产模式,并研制出与之相配套的深松、免耕播种等机械,使保护性耕作技术得到了较好的实施,同时也使山西、山东等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和优化。
        2.4生物性技术进步模式的利用
        另外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农耕地质状况复杂多变,因此要结合具体的土地资源状况采取一定的生物性技术模式,使其能够与现代化机械设备相结合,进而更好地发挥农耕工具的真正作用。目前我国总体上人均耕地资源缺乏,因此提高土地生产率、稳定生产水平也是重要的目标之一,因而应采取先机械技术措施和生物化学措施,并以前者为主的技术保护路线。
        结语
        总而言之,在农业机械化过程中的现状进行深度分析,对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劳动力素养、经营模式改变、农业人才的需求等因素给农业机械化发展带来的影响进行剖析解决。在进行问题的处理时要以实际情况为准,对农业人才培养、绿色节能型器具研究、计算机技术的运用等方面都进行严格把关。不仅如此,还要清楚的认知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我国经济产业的结构不断调整、农业经济基础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所谓后浪推前浪,不断前进,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一定会赶上并超过世界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海波,赵鹏程.浅谈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活力,2018(3):10.
        [2]马巍,李昳,曲会朋.吉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农机质量与监督,2018(5):20-21.
        [3]杨琛,糜亮,高鹏飞,等.浅谈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南方农机,2019,5(7):19.
        [4]?韩晨雪,陈钰颖,刘合光.中国农产品贸易特征与发展趋势.农业展望,2018,(6):83-89.
        [5]白雪.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7):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