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毅
淮河能源控股集团煤业公司潘三煤矿资环科,安徽淮南 232001
摘要:分析目前的搬迁补偿工作方法和流程,对围堵矿门事件进行思考,分析当前补偿方式和环保要求,创新的提出从煤矿企业产量按吨煤提取费用,矿方得以安心生产,地矿沟通统筹规划(最终)塌陷区。
1 前言
煤炭是世界上蕴藏量最丰富、分布最广的常规能源,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广泛应用于钢铁、电力、化工等工业生产及居民生活领域,截止2015年底世界煤炭储量8915.3亿吨,预计在未来100年内,煤炭仍将是一种主要能源,截止2015年底我国查明煤炭资源储量在1.4万亿吨以上,居世界第三。我国煤炭1000米以浅保有储量约1万亿吨,其中探明可采储量1145亿吨; 2016年我国煤炭产量33.6亿吨,居世界第一。按照2016年煤炭产量和煤炭储量比例分析,我国1000米以浅可采煤炭储量可开采约35年,我国煤炭开采塌陷土地累计超过70万公顷,预计每年新增塌陷面积约4万公顷,塌陷区的搬迁、复垦、环境等因素成为能源型城市的突出问题。
2 塌陷区现状(以淮南矿区为例)
淮南矿区是中国东部地区资源最好、储量最大、也是唯一的整装煤田。淮南矿业集团已被列为全国13个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和6个煤电基地之一,现塌陷面积约36.7万亩,预计每年新增塌陷面积2万亩左右,预计最终塌陷面积约为102.4万亩。采煤塌陷速度快、稳沉慢、深度深,塌陷区土地永久灭失。突出问题有:村庄搬迁安置矛盾多,建设大型场站地矿双方诉讼案件多,汛期内涝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失地农民就业压力大等。
3 未来发展的工作方法和思路
3.1 煤矿按吨煤提取资金,以政府为主体进行统一规划和搬迁。
目前的按人口补偿搬迁政策主要是由矿方进行登记、调查、取证、剔除;搬迁内的附属物也由矿方按规模、种类、大小进行补偿,产生了一旦政府与企业发布塌陷征迁公告之日后,迁户口、假离婚、开证明、造假、抢建、抢种等乱象一哄而起,更有甚者在矿区内提前几年抢建,盖厂等待将来搬迁,此种情况更加难以分辨,导致矿区内只要与塌陷沾边的事均要求矿方补偿,造成了花煤矿的钱,谁都不心疼的错觉(整体上对国家来说是一种浪费)。煤矿虽然也进行了拍照、摄像、调查、举报、井田范围内巡查等机制,但造假、抢建、堵门违法成本小且难以行政处理,矿方维权困难,资金大量浪费,与地方矛盾日趋增大。
为给企业创造一个更加安稳的发展环境,按煤矿产量吨煤提取一定费用或者结合塌陷面积和深度测算一定的费用,政府进行一定的补贴,由市政府统筹下发到区政府和镇政府。具体搬迁、补偿、规划等工作由乡、镇政府为主体进行办理,矿方配合。这样也可以充分发动村民的积极性,利用互相熟知的村民关系和乡镇的执法直接性,杜绝违法和不文明现象的发生;同时迫使政府合理有效的规划矿区,以节约国家资金,保障人民民生,提高工作效率。
对于村庄搬迁不再单一的进行异地安置,结合货币化补偿政策,适合不同群众需要,这样可以大面积减少征用土地,选择货币补偿的群众,有些会以家庭为单位在选中的区域购买商品房,这样也可以促进当地房地产业持续发展。
3.2 建设生态环境、支持多元产业发展
随着塌陷面积的不断增加,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地下水系被打乱,优质耕地被破坏,淮南地区又属于多煤层开采,塌陷区难以形成稳沉,进行土地复垦困难,现塌陷土地绝大部分已成为水面,如能以政府为主体进行搬迁,就可以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游则游”的发展战略,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统筹安排各地区的产业模式,尽可能的利用塌陷区增加产出,如发展水生蔬菜、水禽养殖、塌陷区景观等。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创造了社会财富,还能为失地农民提供一定就业机会,真正达到地矿和谐统一发展。
3.3 回填式开采
煤矿的开采形式决定了环境破坏问题,现有的自然垮落法开采,必然导致大面积地表塌陷、矸石山占地、含水层破坏、大气污染等问题,对环境的破坏相当严重,不能适应新的国内外形式的需要。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有煤矸石山1500多座?,约40亿吨,?占地1.33万公顷以上,?而且每年以1亿吨的速度增长,每年新增占地400多公顷。煤矸石的堆积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煤矸石中所含的硫化物散发后会污染大气和水源,?造成严重的后果。煤矸石受雨水冲刷,常使附近河流的河床淤积,?河水受到污染。未来采用矸石回填开采技术可实现矸石不升井、不上山,实现以矸换煤、绿色开采的目的,我矿1562⑶工作面底抽巷进行了矸石回填的探索,效果显著,工艺简单,费用低,易操作,劳动强度低,避免了矸石上井的提升运输环节,大幅度减少岗位人员,节约提升运输费用。将来如能在采煤工作面推广开来,能避免大面积塌陷区的产生,大幅减小塌陷深度,使得土地复垦成为可能。
4 结语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和谐发展、补偿机制、环境问题、土地综合利用与整治、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等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煤矿发展依靠政策,立足实际、不搞矛盾、和谐统一、站在高处统一规划布局,增加经济效益。对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的管理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摸索总结、不断完善提高的过程,这一过程也促使我们自身的工作和管理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只有不断探索、逐步完善并严格落实,塌陷区综合治理才能做到又好又省。
参考文献:
[1]张明亮;史同广;王海霞;;采煤沉陷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修复措施——以邹城矿区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年05期
[2]吴天有;;大同市采煤沉陷区农民呼救[J];中国老区建设;2011年04期
[3]顾令宇;刘芳;;淮南采煤沉陷区蓄水富营养化防治对策初探[J];治淮;2011年03期
[4]张杰;朱雅兰;罗承辉;黄苹;;关停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与对策[J];矿业工程;2008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