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的检测与试验应注意的几个环节分析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13期   作者:潘月红
[导读] 加强材料检验工作、确保工程使用材料的质量,是做好建筑 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技术保证。随着我国在建设工程的投资力度逐年加大,
        潘月红
        深圳市华太检测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109
        摘要:加强材料检验工作、确保工程使用材料的质量,是做好建筑
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技术保证。随着我国在建设工程的投资力度逐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工程试验检测技术也相应地得到了广泛重视和发展。分析了建筑材料检测、试验的几个环节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材料;检测;试验;环节
引 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其中的不安全因素也是相当多的,在其中的安全问题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建筑材料的质量安全问题成为了人们的关心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建筑材料的实验检测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市场当中的建筑材料种类是相当繁多的,所以需要在建筑施工之前对建筑材料进行抽样检测,从根本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1  建筑材料检测与试验环节发展概述
        相对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起步较晚,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建筑工程方面的投资已逐年增多,但仍存在检测项目单一、检测取样不合理、设备自动化程度较低和专业人员配给不足等问题,具体如下:
1.1 检测项目单一
        目前对建筑材料的检测和试验主要涉及到根据材料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来制定不同的检测和试验方法。在具体的检测环节中,为了保证质量检测过程的规范性额检测结果的有效性,需要对材料的功能和类型做全面的测试。水泥是常见的建筑材料,在建设施工中有广泛的用途。对水泥的检测和试验通常包括比重与容重、细度与强度、凝结时间与安定性等多个方面,不同类型的水泥有不同的质量标准,若检测项目过于单一就不能生成准确的质量报告,在此基础上建设的建筑物的质量更无从保障。
1.2 检测取样不合理
        对建筑材料的检测包含取样、送样、见证等步骤。若现场的材料质量经检验后不合格,一经发现应该立即禁止。其中,取样是按照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规定,从检验对象中抽取实验样品的过程,若对现场的材料取样不合理,那么很有可能会造成漏查或者复查的情况,这样得出的检测报告将不能如实反映建筑材料的质量,并且还会使得检测成本上升,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1.3 检测设备自动化程度低
        在各类建筑施工中,建筑材料检测自动化程度低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建筑材料质量评价体系并不完善,在开展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中,很多检测项目都必须用人工来完成。相对于大范围的使用机器进行检测来说,人工检测存在着效率底下、出错率较高等问题,从而造成检测结果存在偏差。
1.4 检测技术人员配给不足
        建筑材料的检测技术涉及到建材生产、工程施工、材料研发、质量控制和商业贸易等方面,建筑材料检测在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因此对于专业素质较高的技术检测人员的需求很高。但目前建筑行业存在高水平专业人员与岗位需求对接问题,从事相关检测机构的检测人员,质量管理人员和建筑方面科研单位的研究人员配给不足,这使得检测效果无法保障。除此之外,建筑材料的检测和试验还存在检测技术不规范和监督制度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都为建筑工程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2 建筑材料试验检测关键环节
2.1 材料检测及试验项目
        建筑材料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具有极大的影响,所以必须对其给予极高的关注度,在对其进行质量检测过程中需要采取适当的方案与措施,针对材料检测与试验而言,需要根据材料的具体质地而采取对应的检测方法与手段。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建筑行业中的建筑材料可谓是种类繁多,比如石材、水泥等等,这些属于结构性材料,再比如油漆、瓷砖等等,这些属于装饰性材料。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将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施工材料,功能及种类相对比较齐全。这些材料基本上是由供应商所提供,这些材料的质量及合规程度不能得以保障,所以对于所有的进场材料都必须要检测,质量检测目标按照国家统一规定作为检测依据,这样才能确保所有的材料试验都能达到合格标准。例如:以水泥为例,这其中必须对其细度及强度予以检测,针对不同类型与功能的建筑材料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如此才能促使建筑材料的检测与试验可以达标。
2.2 合理确定检测试验项目
        施工现场所用的建筑材料品种繁多,进场检测、试验材料项目要遵照国家、行业及当地建设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进行,并根据实际需要正确确定检测试验所需项目。例如对主要材料水泥的检测,要按批检验其安定性、强度、凝结时间和的水泥细度,混凝土用粗骨料应按常规确定颗粒级配、密度、含泥量及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等项检验项目。如若用于大于等于C35标号的混凝土,则须做压碎指标,新采用的质地疏松的骨料还应做坚固性试验,活性骨料做活性试验等。
2.3 取 样
        因为工程建设需要的施工材料数量众多,而检测人员不能对每一个材料都进行详细的检查,只能采用抽样调查方法。进行取样工作时,要注意所取得的样本具有代表性和随机性,每一种材料的样本都要来自不同批次的材料,同一批次的样本要取自其不同位置,这样才可以保证样本的质量接近于大多数材料的质量。另外,样本的数量也是需要注意的方面,如果样本数量不足,就可能导致试验数据产生较大的误差,最终影响检测结果;如果取样的数量过多,也是一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2.4 严格把握检测环境
        很多材料的试验都对温度和湿度环境有具体要求,检测人员要按照规定的环境要求来进行检测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检测结果,判断材料是否符合施工要求。

例如,标准养护的混凝土试件在拆模之前要在15~25℃的环境中放置一个昼夜到两个昼夜,而拆模后就要转移到温度为18~22℃的养护室中,并且要特别注意养护室的湿度要达到95%以上。
2.5复杂数据的处理
        按照规定的流程完成试验检测内容只是基本,还需要对试验获得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才可以得出最终的检测结果,形成检测报告。很多时候,某个试验的数据结果分布离散性较大,不符合预期。这时检测人员就要将过低或者过高的数据舍去,分析较为平均的剩余数据。例如,在某次抗压能力试验中,得到六个数据:323kg,345kg,123kg,360kg,601kg,328kg,这时就要舍去123kg和601kg这两个数据,对其余四个数据求平均值得出结论。因为这些过低或者过高的数据很可能是试验过程中的操作失误引起的,不具有一般性,如果把它们也列入计算当中,就会使得计算结果偏离实际情况,自然不能得到正确的检测结果。当试验结果的分布都不稳定时,要探究原因总结经验,重新进行试验,不能因为麻烦而得过且过。数据处理时还应该注意不能简单地将数据相加计算了事,计算后的数据要GB/T8170的方法进行修约运算,数据要按照四舍五入法进位,并要按照规定保留有效的小数量位数。
2.6 数据误差处理
        在对建筑材料进行实验的时候,最终得出的数据在一定程度是具有数据方面的误差的,主要是由于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的差异、材料的均匀性、设备仪器以及环境条件等外界因素的影响,都会对检测的结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对于数据误差方面,如果在同一组件之间存在误差,数据误差在规定的范围之内是允许出现的,一旦超出允许的范围之内,就需要进行相关的取舍了。如果同一个组件分成不同的组在同一台仪器上进行实验的时候所产生的误差就称之为平行实验误差;如果同一个材料在不同的实验设备上得出的数据误差就称之为再现性误差或者对比实验的误差。在此种情况下,应该进行多次实验,来提升本单位的实验质量。
3  提升建筑材料质量的具体措施
3.1 把握合同管理,构建质量保障体系
        正是因为建筑材料检测与试验的重要性,所以必须对其检测工作进行全面的分析,控制好建筑材料的整体质量。要想其质量得到显著的控制则需要从以下层面着手:第一,在施工承包合同,还有监理委托合同之中,必须要明确技术标准,对于建筑材料质量予以严格的规定,包含材料要求、监理等等,规定权限与责任。第二,对于施工企业而言,他们则需要不断完善质量检测体系,不管是在人员配置,还是在组织管理方面,亦或是检测程序等等方面都需要不断强化管理。
3.2 规范检测程序,开展强制性检测
        建筑材料检测与试验工作规范检测程序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可靠性,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实施强制性检测。这对于相关部门提出更高的工作要求,他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拟定材料检测细则,也就是必须要注重建筑材料检测程序,通常情况下,对于不同建筑工程的类型,还有其具体情况,拟定恰当的材料检测规划,还需要明确以下方面内容:工作方法、步骤、手段、材料质量要求等等,而且从发展的角度来说,建筑材料检测是非常必要的,而不是可有可无,为了从根本上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不合格的材料不能进入施工现场,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必须要采取强制性手段,从根本上降低建筑材料的质量不合格情况的出现。
3.3 材料进场检测
        建筑材料作为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对其质量要求正在不断提升,这样才能保障居住者的安全,在材料进场之前,必须要对材料予以检测,具体来说检测的内容主要包含以下方面:水、电、节能材料等等,建筑单位针对于此必须要予以明文规定,确定送检材料明细。没有经过检测的材料,或是检测不合格的材料,必须要严禁施工使用。建筑材料在入场之前,必须要包含两个方面:首先,针对材料质量而言,必须要保障其检测文件的真实可靠性;其次检测材料的外观,再到其性能及数量等等元素。这些采取的检验手段并不是相同的,针对不同建筑材料,还有施工设备,再到建筑构配件等等,假设出现检测不合格的情况,不能进入施工现场,同时在相应单位的共同监督见证下,将其进行封存,再交由质量监督人员予以处理,针对予以二次取样检测的材料,需要选取双倍复检材料,假设第二次检测都不合格,参照上述方式予以处理。
3.4 注重试验误差把控
        建筑材料试验方法必须要采取国家规定的方法,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然而依然存在部分试验人员,他们为了节约时间,试验还未结束,他们就得出检测结果合格的论定,这样的试验结果并不是非常准确,如此检验的材料也不能进入施工现场,这是因为其质量无得到保障。例如:以钢筋拉伸而言,这属于比较典型的代表,对于试验结果来说,假设是试验人员可以控制的,这并不代表试验误差,这样的现象也是不允许的,假设钢筋不拉断,测试获取的伸长率相较于规定的要低。针对建筑材料试验的重要性而言,对于检测的结果必须是准确的,要最大限度避免误差的出现,这势必会影响到建筑材料最终的使用效
能,因而在对建筑材料检测与试验过程中规避误差也需要引起极高的关注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从而缩小误差,这样的结果也能够满足国家的相关规定,进一步推动试验误差降至最低,继而保障建筑材料的实际使用价值。
结束语
        建筑材料的检测和试验作为建筑施工中最基础、最关键的环节,应该得到重视。虽然目前建筑行业中对建筑材料的检测与试验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我国建筑行业检测体系仍不够完善,对于其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建筑材料的检测和试验环节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参考文献
[1]建筑材料检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分析[J]. 蒋晖.??江西建材.?2016(04)
[2]探析建筑材料的检测及控制措施[J]. 周强.??现代装饰(理论).?2016(02)
[3]建筑工程材料试验检测技术要点分析[J]. 刘银科.??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13)
[4]建筑材料的检测与试验要点[J]. 陈慧勤,秦俊远.??江西建材.?2019(08)
[5]浅析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J]. 张万军,王桂梅,张云凤.??科技创新导报.?2018(16)
[6]建筑材料的检测与试验应注意的几个环节[J]. 鲁飞飞.??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9)
[7]建筑材料的检测与试验应注意的几个环节[J]. 张旭东.??建材与装饰.?2015(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