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关键因素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12期   作者:邓冀俊
[导读] 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及管理力度不断加大,环境监测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但是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
        邓冀俊
        湖南省郴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湖南  郴州 423000
        摘要: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及管理力度不断加大,环境监测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但是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结合我国各地区复杂的环境条件,使得环境监测的质量还是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次研究正是针对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因素及其对策进行分析,找到了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常见因素,并给出了控制优化环境监测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关键因素;对策
        进行妥善有效的环境监测和环境质量管理,这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为了准确、全面地分析环境质量状况,工作人员需要运用生物、化学等相关领域知识及技术设备,对水环境、空气环境、土地资源环境等各方面进行有效的环境监测。在环境监测点的设计以及环境监测样本的选择等各方面都必须精益求精,力求科学有效。事实上,环境监测工作主要有两个特征需要把握。
1 影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因素
        目前来讲,环境监测工作主要依托各类专业化的设备来进行。比如水源采样需要用专业的无菌设备,水源样本的检测分析需要专业的检测分析设备。可以想见,一旦这些设备自身存在设计缺陷或者设备运行状况受到干扰,那就很可能影响样本的纯净度和检测的准确性。我们的工作人员在一些环境较为恶劣的场所进行样本采集工作的时候,就曾经发生过酸雨自动采样器被非人为破坏的情况,导致酸雨的采样无效,采样结果也不具备参考价值。此外,近年来由于我国生态环境的监测及管理产业发展迅猛,使得各类型的环境监测设备也迅速投产并投入使用。但是由于各类企业机构的技术条件、生产规格、质量检验等方面的限制,导致一些环境监测设备的质量效能、使用寿命也有较大差异,这也需要引起环境监测人士的重视。比如一些烟气测试仪的抗负压能力不足,导致烟道内的烟气样本无法及时进行采集送检,这也对检测工作造成了不良影响。
1.1 环境监测人员成为控制因素
        环境监测工作的技术性高,专业性强,这给工作人员带来了不小的压力。由于国家在环境监测及管理方面的体系日益健全、标准日渐严格,加上各类专业设备的不断推陈出新,升级换代,使得环境监测人员在业务素养和能力上的短板不足越发的凸显。比如一些新兴烟气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出现故障,我们的工作人员在维护管理方面束手无策;或者一些现场采样设备器材出现故障、破损或者产生乱码,工作人员却未能及时进行妥善处理。诸如此类的情况也会对环境监测质量造成干扰。。
1.2 环境监测程序
         环境监测程序主要就是监测工作人员在开展环境监测过程当中整体流程。对于最终环境监测数据造成极大的影响,同时环境监测程序是环境监测过程当中不可忽视重要部分。环境监测程序失误将导致环境监测秩序混杂不良情况产生。另外,程序缺乏合理性同样会造成实际操作过程当中各种意外干扰情况,同时会导致环境监测工作人员难以掌握好各环节规范操作。环境监测程序缺乏合理性还会造成数据分析失去效果,甚至会对于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造成极大影响,所以这就需要环境监测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环境监测程序,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到正确监测结果。
1.3 环境监测选点和检测方法的控制因素
         在设备、人力各方面条件都完全具备的情况下,我们还要注意对环境监测点进行选择。因为在相同区域相同天气条件或者环境状况下,我们选择的监测点位不同,检测的效果也会有所差异。这要求环境工作者在选点和选择检测方法方面多加考量,合理设定。


1.4 影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其他因素
目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过程中环境监测操作人员对其产生较大影响,需要加强环境监测人员严格审核和聘用,选择高素质的人才,环境监测工作本身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以及科学性较强的工作,对于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目前工作人员端正工作态度以及按照规范进行操作,采取科学合理方法优化环境监测程序,同时还应当切实做好环境监测数据结果分析工作。如果当前的环境监测站缺乏高素质的人才,人员缺乏较高的素质以及专业水平,这样难以进行有效的操作,甚至很可能出现失误会导致监测程序秩序混乱,同时无法正确对于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另外,环境监测过程当中应当高度重视设备因素,设备整体质量会对于监测最终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开展环境监测过程当中,为了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就应当采取高效以及科学的测量设备,如果采用劣质不合格设备将会对于最终结果产生影响,导致监测结果不符合实际情况以及数据混乱等。此外,还会造成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展数据分析的过程当中无法通过数据分析来对于整体环境真实情况进行反映。除此之外,在环境监测的过程当中,影响环境监测最终结果因素还包括样品管理。在整个过程当中要切实做好样品采集、保存、运送等诸多环节,并在环境监测的整个过程中保证样品可控。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势必对于整体监测质量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就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样品管理,如果样品管理不科学将会导致样品过期监测数据失真,难以具备参考价值。
2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应对措施
2.1 按照标准以及规范要求开展工作
        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运用标准化方法以及理论,同时要理论结合实际结合当地环境开展监测操作。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促使环境监测水平和质量提升。其次,要对于环境监测的程序进行有效的规定,工作人员在开始环境监测过程当中做好准备工作,顺序不要打乱,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和水平。在样品处理、收集以及操作的过程当中都应当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遵循合理的环境监测程序,防止各种突发状况以及意外因素干扰,同时各方面的人员需要做好具体工作防止外界的干扰因素。
2.2 加强环境监测全过程的控制
        目前环境监测的过程当中应当加强质量控制。质量控制主要是要针对于整体流程进行全方位监督。在开展质量控制的过程当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切实做好监测采样工作。在开展环境监测工作过程当中采样是最为重要的环节。采样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了测试整体的效果。在开展此项工作的过程当中相关工作人员特别容易出现失误,同时采样不准确以及不科学是导致环境监测效果不佳的关键性因素,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采样之前就需要做好准备工作,要对于采样的器具进行校准和清洗等等。此外,在采样的过程当中应当结合现场监测外部环境因素以及国家相关规定作为出发点针对监测点位进行合理地布置,还要保障样品具备代表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环境监测分析所得出的数据具备代表性。第二,还应当要求工作人员做好样品的运输以及交接工作,對于任何样品而言,在保存方面都有一定的条件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收集到样品之后应当将样品快速送到实验室,然后要求实验室内工作人员对于样品进行分析和测试,避免由于时间过长而直接影响到最后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2.3 建立以及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为了保证环境监测质量以及水平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不论是对于部门还是对于单位而言,质量管理体系不可缺失,其中,涉及到设备人员等诸多方面的内容。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地保障质量控制趋于程序化,规范化,同时还可以促使环境监测单位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由于具备了实际工作过程当中要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帮助工作流程逐步趋于科学化和规范化,将标准化方法落实到监测工作当中,进而保障环境监测工作水平以及质量。另外,环境监测过程当中若是怀疑结果存在失误,应当将质量体系作为出发点针对于测量结果进行反复校验,同时应当采取措施加以修正防止出现较大的错误。
3结束语
        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的优化管理是一项大工程,不仅需要专业技术设备的支持,也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的高度负责态度以及对环境监测与管理工作的科学规划、合理运作。目前我国环境监测和质量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未来还有诸多挑战和问题有待解决。所以,相关机构和人员还需多做创新研究,克服困难挑战,实现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献
1周牧青,陆东杰.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因素及对策分析[J].科技风,2019(9):154.
2杜艳芝.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关键因素及对策研究[J].节能,2019(5):111-112.
3胡文娟.关于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主要因素分析及相应对策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23):80+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