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宁夏段下游流域生态治理研究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12期   作者:杨鸿泽 杜立华
[导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要求“宁夏要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我们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推进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面
        杨鸿泽  杜立华
        宁夏自然资源资产统计核算中心 宁夏 750002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要求“宁夏要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我们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推进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面,提供了根本遵循。本文对黄河宁夏段水环境治理的重点、难点作了研究,分析现状,提出问题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黄河  治理  生态
        黄河宁夏段下游位于石嘴山市辖区内,主河道长度108公里。该区域地势较低,湖泊湿地众多,土壤盐碱化程度较高,沿黄流域工业排污、农田退水等污染源通过第三、第五排水沟在此集中汇聚入黄。
一、黄河宁夏段下游基本概况
        (一)水系情况
        河流有黄河和黄河的一级支流都斯兔河。黄河年径流量242亿立方米,都斯兔河境内长9.5公里,年径流量1408万立方米。湖泊有星海湖、沙湖等4大湖泊湿地。总水域面积51.9平方公里,总水量12584万方。灌渠系有西干渠、第二农场渠等7个支干渠构成,境内全长269.2公里,每年引水量11.07亿立方米,水源均来自黄河。排水沟系主要由三排、五排等主排水沟和三二支沟、三三支沟等100多条支干沟组成,主要排水沟全长约240公里,年均排水量约7亿立方米,是黄河宁夏段下游的主要水污染来源。
(二)工业污染物排放情况
        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2018年环境统计数据显示,全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排放量分别为6.64万吨、3.22万吨、9.42万吨。其中,工业污染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排放量分别占全市污染物总排放量的73.08%、95.02%和92.57%。
        工业固废情况。2018年全市工业固废产生量1018.44万吨,比2017年(1044.32万吨)减少25.88万吨。火电、铁合金、氰胺化工等三大行业固废产生量为974.9万吨,占总产生量的95.7%。
        (三)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情况
        由于近年来开展的贺兰山清理整治、黄河“清四乱”行动等,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围绕“四尘”同治,共淘汰燃煤锅炉498台,淘汰神华宁煤太西洗煤厂等5家14台小火电发电机组,淘汰落后产能36.99万吨,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1.2万多辆。2016年至2019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分别为236天、243天、250天、298天,呈逐年增加态势。在水环境治理方面,认真落实河长制,沙湖-星海湖水系连通等工程项目稳步推进,6个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工业园区4个污水处理厂均稳定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2019年,黄河石嘴山出入境断面稳定在Ⅱ类优水质。在土壤污染治理方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和畜禽禁养区的划定,对渣场按规范要求整治封场,对黄河两岸非法固废堆存场所进行了集中清理整治,3个工业园区均建成固体废物处置场并投入运行。城市生活垃圾、医疗废物得到规范化处置。推广施用有机肥、秸秆培肥改良等化肥减量措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倚重倚能特征明显。黄河宁夏下游段流域内工业产业发展层次低,处于产业链低端;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度较高,高载能行业占比达到76%;轻重工业比失衡,重工业占比达到97%以上;部分企业规模小,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单位资源、能源的产出率不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
        (二)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基数大。近年来,黄河宁夏下游段流域内工业源排放对国控站点PM10平均浓度提高比例约为35%,PM2.5平均浓度提高比例约为46.8%。

另外,新建供热站项目也导致污染物排放的增加了约2.61万吨二氧化硫、1.2万吨氮氧化物的排放量,造成下游段流域内污染物排放基数下降不明显,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压力大。
        (三)工业固废利用率低。黄河宁夏下游段流域内每年新增固废约有1000万吨,主要采取无害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置,固废综合利用率仅为21.7%。一般工业固废填埋场总处理能力约为1.1亿吨,大多数固废场建成较早,库容已接近满负荷,固废处置需求量大、填埋场容纳能力弱的矛盾突出。
        (四)水生态治理任务艰巨。黄河宁夏下游段流域内城镇和工业园区12家污水处理厂虽已全部实现一级A排放标准,但中水回用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利用率低,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水对应地表水分类仍为劣V类,污水处理后直接排入沿线排水沟,增加了黄河排水沟水环境治理难度。水资源利用粗放,农业灌溉技术薄弱,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19,每年约有3亿万方农田退水直接排入排水沟,同时造成水环境污染。
        三、对策建议
        要坚持辩证思维,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的关系,摒弃“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发展模式。推动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民本思维,厚植生态安全屏障,扎实推进环境污染治理,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努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坚持系统思维,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治理,对山上山下、地表地下、陆上水下、城市农村、工业农业,以及流域上下游、左右岸,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坚持法治思维,既要加快生态环保的制度创新、制度供给,立规矩、明要求、下禁令,更要真抓严管,让制度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一)狠抓产业转型升级,做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培育网络经济、科技金融、文化创新、全域旅游等新经济新业态。做好“腾笼换鸟”和“浴火重生”文章。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按照投资有回报、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环境有改善的“五有”要求,进一步推进投资结构的“四提高、两下降”,切实提高重大产业、工业技改、高新技术和民间投资比重,降低政府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比重。加快僵尸企业处置。采取兼并重组整合一批、转型升级提升一批、腾笼换鸟盘活一批、破产清算关停一批“四个一批”措施,处置僵尸企业,盘活存量资源。严把产业项目准入关。严格落实工业开发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项目禁止入场,从源头上防止出现新的污染源,出现新的污染增量。
        (二)打好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做环境污染治理的先行区。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加大“四尘”同治力度,全力推进重点行业深度治理。推进水污染防治。强化源头控制、过程治理、末端提升,全面完成“水十条”治理任务。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保障土壤环境安全。
        (三)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做生态保护机制体制改革创新的先行区。完善责任体系。强化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落实;强化领导包抓、项目治理、分析研判、督查考核、跟踪问效、资金保障等机制。完善考核体系。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把环保指标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完善监管体系。完善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坚持重典治乱、铁拳铁规治污,打好严管、重罚、问责的“组合拳”,始终保持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推动形成环境守法的新常态。探索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实行不同行政区域重要排沟和河道断面水质对面移交制度。、
        
参考文献
 [1]GB/T  19231,土地基本术语,[S]
 [2]TD/T  1055,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S]
 [3]张永红,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核算的宁夏实践[J]中国土地,2020(08)
 [4]李延林,宁夏引黄灌区排水沟重金属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估[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9年5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