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集配的汽车总装物流模式决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12期   作者:张海洋 何路伟 吴军钊 陈帅
[导读] 在汽车总装物流中,通过集配方式能够减少车间零部件物流传输时间,提高汽车装配效率和生产效率
        张海洋  何路伟   吴军钊   陈帅
        奇瑞商用车河南有限公司 河南省开封市 475000  

        摘要:在汽车总装物流中,通过集配方式能够减少车间零部件物流传输时间,提高汽车装配效率和生产效率,为了降低汽车总装物流运输成本[1]。本文针对传统物流模式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深入研究了两种不同的面向集配的汽车总装物流模式,对其他行业的物流运输提供了借鉴,也为集配系统迎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促进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
关键词:集配模式;汽车总装;物流模式;模式决策研究;

0引言
        汽车总装物流是一个复杂系统,包括各种零部件从厂外到厂内的运输和在厂内制造、筛选和分装的运输。其模式运行复杂,且产品多种多样。为提高零部件的运输效率,减少运行成本,我国首先出来了集配模式,是一种面向生产线供料的一种物料配送方式,在我国众多制造业中可以广泛应用[2]。其模式主要将大部分标准件和零部件储存在仓库,由仓库管理人员根据所需用量将其传输到制作区间 实现用料的有效供给。但在我国汽车制作过程中,传统的物流模式无法紧密配合集配系统,造成生产效率较低。因此,本文通过研究传统物流模式常出现的问题,深入研究了两种面相集配的汽车总装物流模式,通过对其模式的详细介绍,对比两种模式的优点和缺点,从而精进我国汽车总装物物流运输模式,促进我国汽车制作业的发展。
1面向集配的汽车总装物流模式运行中的问题
        在汽车总装匹配过程中,采集的零部件不能都适合原有的集配方式,而由于某种零部件的消耗量和使用量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其物流模式运行过程中也存在较多的影响因素,其中,零部件的成本、物流运输以及仓库的存储的影响尤为重要[3]。常出现的问题包括:
        (1)零部件供应商不能提供多种多样的零部件,大部分工业商只能提供一种或几种零部件,而汽车的生产需要上百种零部件,无法满足汽车制造厂的供货要求。
        (2)集配物料区的零部件供给时间不固定或间隔时间较长,由于各零部件的消耗量相差较大,不能进行同时供给,因此,常出现供货不足的现象,影响汽车制造效率。
        (3)集配物料区,由于占地面积有限,若采用高频率供给模式,则缺少储存空间,采用低频率供给,已形成员工无法正常工作现象,无论哪种供给频率都会影响汽车制造速度[4]。
        (4)成本较大,零部件在仓库储存时产生一定的费用,且零部件的运输,备用和采集费用较大,使汽车的生产受到成本限制,加上工作人员和汽车制作设备的开销,往往是汽车制造的经营困难。
        (5)不适用零部件的处理不当。大多数不适配零部件无法进行返长处理,且第二次销售困难,多数零部件被弃用,造成众多资源浪费。
2面向集配的汽车总装物流模式
2.1供应商与主机厂之间的物流模式
        根据上述面向集配的汽车总装物流模式中出现的问题。本文针对其缺点设计了两种汽车零部件的集配模式。

首先,模式一,采用多个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供应商根据规定时间将部件运输到制造厂,由制造厂的仓库区进行存储[5],再由仓库配送到制作区,最后运输到装配线。其优点在于,具有储存量较大的仓库,能够满足元件的供给,但同时,也消耗了较大的零部件管理费用。在此物流模式运行的过程中,其主要成本包括零部件采买成本、零部件在各工作区之间的运行成本和储存成本。本文充分考虑了集配中心自身能力的约束,制定了合适的零部件配送间隔,能够减少汽车制作单位和供应商之间的运行成本,对于不适配零件供应商还能提供二次回收进行二次销售,既能使汽车制作的效率稳步上升,又能提升零部件的使用效率,减少零部件的浪费,对于我国其他制造业的生产也起到了借鉴作用。
        模式二供应商直接将汽车零部件运送到制作区,然后再由制作区配送到装配生产线。相较于模式一中,模式二的运行模式较为简单,由供应商直接将零配件送到集配中心的制作区,在制作完成后,进入装配线进行装配。不仅在物流运营成本上低于模式一,且生产速度也较模式一更快。但缺点在于,模式一具有储存仓库,能够同时容纳较大数量的零部件,保证零部件的供给充足,且对于用量较少的文件,仅需延长供给时间间隔,根据消耗量来进行采买。而在模式二中,由于集配空间的制作空间有限,因此无法储存大量的零部件,而对于使用较少且体积较大的零部件其采买较困难,而汽车的生产不可缺少任何一种元件,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会延缓汽车零部件的制作时间。
2.2主机厂总装车间内部物流模式
        相较于供应商到主机厂之间的物流模式,主机厂总装车间内部物流模式更为复杂。首先,当汽车零部件被采集到仓库时,仓库负责零部件储存和管理工作,对每一种零部件的进口成本、数量以及其属性进行登记。当制作区间需要零部件时,首先向仓库提交使用申请[6],待仓库核实后,调取相应的零部件,由长内传输渠道传输至汽车制作区间并做好相应的使用登记。当零部件被传输到制作期间后,由工程师傅组装应用 实现汽车各部分的功能,并将残缺、破损以及不是配的零件发回仓库,最后将组装完毕的汽车架构送至装配区间,进行汽车整体的装配和装饰,然后运输出厂进行汽车销售。主机厂总装车间内部的物流传输通道多采用智能通道,当零部件被放上通道后,通道通过感知重量变化自动开始运行,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在这种模式下,能有效解决传统模式中存在的物流传输问题,应用此模式后,汽车制作的生产效率也在大幅上升,因此,相对于传统模式此种模式的应用是十分正确的。
3结束语
        汽车的制作线和重装线生产使其零部件的运输和其他物流模式十分复杂,因此改善其物流运行模式,是提升汽车生产效率,保证生产质量的途径,而集配是实现高效物流运输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在集配模式下,传统汽车总装物流模式出现的问题,针对其缺点,研究了两种不同模式的面向集配的汽车总装物流模式,通过对零部件的消耗量变化分析,制定了相应的供给时间,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发现,其能够有效提升物流的运输效率,能有效减少运行成本,对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影响重大。
参考文献
【1】邓明星, 唐秋华, 曹梦鑫. 面向集配的汽车总装物流模式决策研究[J]. 现代制造工程, 2017, 000(008):37-41.
【2】李晓丹. 汽车总装装配线集配运行模式的优化[J]. 物流技术, 2014, 000(010):32-34.
【3】赵宗原. 面向汽车混流装配的SPS模式下物流均衡化方式研究[D].
【4】吴良勇. 总装车间导入全集配实践[C]// 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5). 2019.
【5】陈庆. 东风汽车配件企业经济型集群物流模式及信息化平台设计[J]. 物流技术, 2014, 000(002):31-34.
【6】王楠. 基于实时状态信息的混流装配生产优化与仿真技术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