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山东青岛 266071
摘要:面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对城市生活环境的要求和重视日益突出,本文主要是从对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和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
1生态城市定义
从广义上讲,生态城市是一种新的文化概念,其基础是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更深刻理解。它是一种基于社会、经济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有效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从狭义上讲,它是根据生态原理设计的,旨在创造一个高效、和谐、健康和可持续的生活环境,其发展目标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自然和谐(包括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系统的和谐),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自然系统的追求,实现人类和谐目标是生态城市的精髓,即生态城市不仅可以满足自然,还可以满足人类进化与发展的需要。
2生态城市规划原则
2.1规划总体原则
生态城市概念的提出,旨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在该计划中提出了生态城市规划的五项总体原则:①生态保护战略:包括自然保护、动植物及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②生态基础设施:即自然景观和腹地对城市的持久支持能力;③居民的生活标准;④文化历史的保护;⑤将自然融入城市。
2.2具体原则
2.2.1控制城市人口规模
当前,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将导致大量农业人口进入城市。如果城市人口规模不受控制,必然导致城市超负荷运转。在确定城市人口容量时,我们应考虑人口规模的合理性以及未来人口增长的可能性。合理性和可能性的交集是最优的人口规模。
2.2.2控制城市用地规模
土地生态是城市生态的最基本内容,既有自然生态又有经济生态。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因此合理利用和节约土地对城市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制定城市土地利用发展战略,从生态角度分析研究城市各部分的最佳利用功能,合理规划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农业用地等提供土地为城市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地支持。
2.2.3合理布局城镇体系
要按照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进行以中心城市为基础的城镇布局,确定区域内各城镇的规模、等级、地位、作用和职能分工,以中心城市繁荣发展,辐射带动区域内各城镇和广大农村的发展,促进区域发展生态平衡。绿色城市、山水城市不等同生态城市,但生态城市一定是绿色城市、山水城市。因为自然生态是城市生态的最基本层次,自然山水与绿色是城市生态环境中最有生机的要素。发展生态住宅小区,生态城市强调以人为本,生态住宅小区是生态城市的最基本内容,它用生态学原理去协调小区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关系,为市民创造一个安全、清洁、美丽、舒适的居住环境。
3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3.1水污染问题
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量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黑而直摸排掉,数使水环境严重污染。全国有监测资料的1200多条河流中,50多条受刻污染,在大乐系中,河海河、淮河污染严重,全国78%的河段紫盖宣用水水露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
3.2城市大气质量严重恶化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逐步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氯等物资排人太气层,使大气层严重恶化,导致全国绝大多数城市出现酸雨,给工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直接威胁到人类。
3.3垃圾泛滥成灾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废物,全国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不仅有碍观瞻、侵占土地、传染疾病,稀里在自身严重污柔坏境的同时加强了水体、大气土壤的污染。随着我国城市工业、交通运输和文化娱乐事业的快速发展,噪声扰民的现象也很突出。
4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
当前如何选择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是人们关注的问题。生态城市建设不仅要有科学、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态城市规划,而且要做好生态城市设计,在规划设计中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的实施。生态城市规划是建立由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组成的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城市规划与生态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用科技创新改善人居生活环境
城镇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聚地,也是各类污染集中的地区。建设规划工作必须围绕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研究气象环境与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问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努力控制城乡建设活动可能造成的污染。在污水资源化、建筑节能、化学建材、建筑用钢、智能交通、住宅产业现代化等影响和制约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的几个关键领域,加强科研攻关,加强技术集成,加大技术推广应用力度。
4.2用绿化建设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城市中心区的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绿化水平。要制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严格划定绿化用地面积,科学安排绿化布局,加强城市绿化隔离带建设,形成乔、灌、花、草相结合,点、线、面、环相衔接的绿地系统。推进城市绿化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宜树则树,宜草则草。城市绿化要鼓励采用节水技术和废水利用技术,尽可能减少绿地养护的水消耗。要坚决查处各种挤占城市绿地的行为,增加城市绿化建设用地和资金投人,尽快把城市绿化建设提高到新水平。
4.3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力度
加快旧城有机更新。重点解决城市建成区特别是中心区开发强度过大、人口密度过高、公共设施短缺、交通拥挤、环境脏乱等问题,坚决关停或迁移城区内污染严重的项目,清除违法违章建筑。要促进建筑节能技术的普及推广,改善城市民用燃料结构,减少和控制城市大气污染。以通达、低污染、低能耗为目标,实行公共交通优先的城市交通政策,推进现代通信技术在城市公共交通调度管理中的应用,积极促进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的现代化。城市绿化要鼓励采用节水技术和废水利用技术,尽可能减少绿地养护的水消耗。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与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直接相关,必须推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密切合作,共同促进。要坚决查处各种挤占城市绿地的行为,增加城市绿化建设用地和资金投人,尽快把城市绿化建设提高到新水平。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不仅是物质条件的建设和改善,还要将文化精神、道德意识的建设和改善很好地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4.4推进节约用水和水污染防治
要用足用好政策,运用市场规则,利用价格杠杆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和优化配置。要加大节水技术和设施的普及推广力度。以污水资源化为目标,加快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步伐,加强中水回用技术与设备的开发应用,处理好设施布局集中与分散的关系,注重污水处理的安全性和生态效应,努力建设节水防污型城市。
4.5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
对不可再生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其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要用生态建筑原理对居住区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形成生态建筑与完善的基础设施构成的生活环境以及包括精神文明在内的社会生态系统,居住区设计要坚持合理布局、节能低耗元污染、应用生态技术处理生活排泄物和生活垃圾;通过增加居住区绿地,推广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河湖、溪流水体的坡岸绿化,大幅度提高居住区绿化覆盖率,居住区内必须设置集中公共绿地,增加居住区文体设施。
5结束语
城市的规划设计方案包含在每个人的一切日常行为之中,对专业设计人员来说,这意味着自己的设计必须走向大众,走向社会,融大众的知识于设计之中。同时,使自己的生态设计理念和目标为大众所接受,从而成为人人的设计和人人的行为。
参考文献:
[1]丁树荣.绿色技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王建国.生态原则与绿色城市建设,建筑学报,2015年7月.
[3]沈清基.城市可持续发展原则与城市生态建设,城市规划汇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