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4105231988****2018
摘要:在现代城市发展中,人民生活品质因经济建设而得到了大幅度改善,建筑工程的需求量剧增,逐渐呈现出规模化发展特点,而混凝土与钢结构工程在整个施工项目中占据较高比重,这就需结合工程情况,高效应用相匹配的施工技术,全面提升工程的质量水准。本文分别针对混凝土施工技术及钢结构过程技术进行探讨,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几大技术为:施工控制技术、结构浇筑技术、配置搅拌技术及施工养护技术,而钢结构过程技术的几大要点是:加强钢结构的平面布置及结构选型、螺栓装配及吊装技术、螺栓装配及吊装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钢结构工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在经济稳步发展的时期,建筑业迎来了机遇和挑战,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以满足只是需要性需求,为了使建筑和最大化性能函数,我们必须加强和控制技术研究,充分保证工程质量和目标的一致性在混凝土施工和钢结构工程,质量控制,确保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钢结构的主要结构的钢梁、钢柱,都属于钢铁材料、结构的部分应由焊接和螺栓连接等技术操作的混凝土和钢结构由于自身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建设项目,我们需要好的技术的应用的基础上创新研究技术双向促进的效果和质量。
1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1.1施工控制技术
混凝土结构通常包括普通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三种结构类型。目前,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长期的应用和实践中已逐渐达到成熟标准,并作为建筑工程中的关键结构受到重视。但在不同的施工条件和施工现场控制,限制等因素的影响下,混凝土裂缝控制的施工必须作为重点,这是由于裂纹的主要原因是减少施工质量,为了规避这个问题从根本上说,它应该积极用于混凝土施工过程的施工控制技术,的早期阶段,需要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检验,施工的技术控制和监测、环境温度动态监测和维护完成后的建设工作,加强建设,以实现每个节点的技术控制,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质量,由于技术控制和扩展为试用期。
1.2结构浇筑技术
在混凝土施工操作中浇筑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这就需加强对结构浇筑技术的应用,保证浇筑控制的合理性及有效性。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前期阶段,应结合工程情况落实各项准备工作。浇筑混凝土前,技术负责人依规落实浇筑申请单制,浇筑令签发后方可联系混凝土进场。泵送时,混凝土泵应处于慢速、匀速并随时可反泵的状态。泵送速度,遵循应先慢后快,逐步加速。混凝土在泵管内滞留时间高温时不得超过25min,低温时不得超过30min,且每3-5min活动一次泵管内混凝土。同时,在浇筑作业前应对浇筑对象进行充分的测量,并予以环节控制。以墙柱混凝土的浇筑为例,浇筑中要分层,分层厚度控制在50cm。在浇筑过程中,应充分掌握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技术,当混凝土振捣达到要求时方可浇筑上一层,在浇筑上一层时振捣棒应插入下一层5cm,以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结合均匀。
1.3配置搅拌技术
具体的配置也能影响和确定建设项目的整体质量,在配置混凝土的早期阶段,具体厂家的资质应该首先考虑,在确认后达到标准和制造商做好技术交底,和选择专业商品混凝土站检查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混凝土材料从源的质量。同时,在混凝土泵的给料斗上正确安装筛网,避免大粒径的骨料或异物进入混凝土泵内,减少堵塞问题的发生。同时,对混凝土的配比进行优化设计,可以添加适量的优良外加剂,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一级标号,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在本项目中,搅拌器应严格控制缓凝土的水灰比,将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8cm±范围内,并对坍落度进行区间试验。
1.4施工养护技术
工作完成后,在混凝土浇筑的需求良好的维护措施,对环境温度和湿度系数建筑工地,养护技术和具体措施优化选择,例如:在混凝土表面覆盖塑料材料如粗心和感觉,或适当洒水,确保可以在标准温度和湿度范围,减少裂纹问题。通常情况下,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一个星期,特别是混凝土的不渗透性,固化时间应该更长,维修时间通常是半个多月,当混凝土的强度达到标准才能允许施工人员上,此外,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质量维护的动态变化的关注,一旦出现裂缝,应该在第一次进行治疗,确保维护效果。
2建筑工程中的钢结构过程技术
2.1加强平面布置和结构选型
在建筑行业规模化发展的同时,施工技术也在创新基础上更趋于成熟,钢结构工程逐渐被应用,应用比重持续上升,这就需加大技术研究力度,加快推动钢结构工程项目的技术创新及发展,促使工程质量因可靠技术而提高。钢结构工程本身涵盖钢柱、钢梁及钢桁架不同的结构体系,在操作中可基于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的螺栓及焊接等技术完成模板组装,这同时也对建筑的平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需保持较高的平整度,更需规避大幅度的凹凸变化。钢结构本身属于相对特殊的建筑形式,在设计环节需将风荷载等因素纳入考量范畴中,防止位移问题发生。
2.2螺栓装配及吊装技术
钢结构的连接通常是用螺栓来完成的。钢结构的装配质量直接影响到钢结构的稳定系数。在螺栓安装和预埋环节中,要加强对标准位置点与轴线误差的控制,保证误差在允许范围内,避免大误差下的工程延误问题。与此同时,钢结构施工通常涉及吊装作业,只有在保证基础安装质量合格后才能进行吊装作业。由于吊装作业本身具有一定的风险,且不可控制的情况时有发生,施工前应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况,制定完善的吊装方案,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规划,以提高结构吊装作业的可行性。
2.3工程焊接技术
钢结构工程施工、焊接工艺的合理应用是相当重要的,技术效果与钢结构稳定系数之间的关系,提高焊接质量的技术有利于双向的项目总进度和质量,因此,需要在焊接技术焊接技术应用部门人事管理能力检测和检验,并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和指导。钢结构焊接预热过程中,应当严格控制焊接温度,焊接人员必做焊接工作,如清洗和预热,并正确地预测焊接方案基于焊接条件,以避免在焊接裂纹的形成。同时,做好这一环节的焊接质量检查也是必要的。一旦焊接质量不好,就需要返工重新处理,直到质量问题完全解决。同时,还要建立焊接施工管理制度,把责任放在个人身上,确保监督工作到位,提高过程管理的合理性和规范性,确保焊接质量得到根本保证。
3结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与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提升技术应用效果,不仅需保证技术与工程的衔接性,更需严格依照建筑行业的标准,保证技术的适配性,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优化技术、完善技术,促使技术功能丰富化,推动建筑技术的规范化发展。在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技术及钢结构过程技术中,务必做好各细节控制,保证技术效果的最大化发挥,在混凝土及钢结构工程进行时,质量及安全控制是第一位,只有保证规范性,才能为建筑工程提供扎实可靠的质量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占伟.混凝土与钢结构工程中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展望,2016,026(024):34-34.
[2]周建民.混凝土与钢结构工程中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021):1371.
[3]李庆健,杨双全.混凝土与钢结构工程中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016):6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