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0120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为使我国土建工程施工质量有所保障,还需不断的更新建筑工程技术,从而推动建筑行业更快的向前发展,并且还要不断的总结施工经验,以及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异常情况,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为后期的建筑施工提供保障。由此可见,在建筑行业日益发展的今天,施工企业要意识到传统技术的不足,要不断更新现有的技术,鼓励创新新技术,从而为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奠定基础。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土建工程施工技术现状以及创新。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
引言
在土建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施工技术管理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其不仅涉及到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还关乎到土建企业的生存发展问题。土建工程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对于施工技术水平和管理效率有着很高的要求,所以必须将土建施工技术管理环节重视起来。因此,在土建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优化创新施工技术管理措施,将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落实到施工的全过程,为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1土建工程施工技术特点
1.1渐变性的特点
土建工程施工技术具有渐变性特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施工技术体系逐渐完善,因此渐变性是土建工程施工技术发展中比较典型的特征。在施工技术创新中,应加强施工技术、施工管理方式变革,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增加。
1.2整体性的特点
在土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总量比较大,施工工序复杂,对于各个施工工序,要求紧密关联,提升施工整体性。[1]在施工工序控制方面,应做好协调配合,加强施工进度控制,保证土木建筑施工的连续性,提升建筑工程整体性。
1.3流动性与固定性的特点
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的流动性以及固定性特征差异比较大,其中,流动性指的是在具体施工中,施工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强,同时,随着施工现场状况的变化,施工标准也需随之调整,甚至还会出现工程变更。固定性指的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需应用稳固的施工技术类型,这类施工技术比较常见,比如混凝土施工技术、钢筋施工技术等。
2土建施工技术现状
2.1土建施工技术安全性有待提高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安全问题是其中首要考虑的问题,由于建筑工程施工经常需要在高空环境下作业,很多施工环节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因此,要求施工人员必须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同时施工单位也需要充分做好安全监督和管理工作,以此来保证高空作业的安全性,防止施工过程中产生意外事故。但是针对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土建施工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问题,经常会造成工程施工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无法保证整个工程的顺利开展。
2.2土建施工技术的耐久性不强
土建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较长的施工周期,并且建筑工程需要长时间进行使用,因此整个工程结构必须要具有良好的耐久性。针对施工工程的耐久性来讲,相关工程施工单位必须要制定出有效的安全质量检测控制标准,针对现阶段的检测工作状况来,整体的土建工程施工技术还没有达到理想化的建筑使用耐久性要求,甚至一些工程在竣工完成之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混凝土裂缝以及断裂等问题,这种现象不单直接影响到了整个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同时也对后续人们的居住安全形成了不良的影响。
3土建工程施工技术创新
3.1混凝土施工技术
在土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至关重要,在混凝土施工技术创新方面,应改善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通过多次试验分析,可确定混凝土最优配合比。
在混凝土结构浇筑施工中,必须严格依据规定比例进行混凝土配置,同时加强施工操作控制。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筑施工中,可适当增加配筋量,提升混凝土结构抗裂性能。
3.2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钢筋施工中,梁柱节点处理至关重要,施工工艺复杂,高空作业内容较多,并且钢筋数量多,分布复杂,绑扎施工难度较大。在框架结构主体施工中,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方式,如果钢筋分项施工控制不当,则会影响框架结构稳定性,因此,要求加强钢筋施工技术创新,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在土建工程施工中,钢筋焊条规格以及质量必须符合施工要求,可有效提升钢筋与混凝土的结合效果,在焊接施工中,如果接头位置焊接质量较差,则会导致钢筋弯折,如果超过钢筋承受力,还会造成结构断裂。在钢筋材料规格选择时,要求其结构各个方向均可满足加固施工要求,如果尺寸短,则承重性较差,如果长度较大,则钢筋裸露在外,需进行特殊处理。
3.3预应力施工技术
在土建工程施工中,预应力施工技术比较常见,通过预应力作用,能够有效改变物体结构形式,进而提升施工材料抗压性能。在土建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可采用预应力施工技术,在钢筋混凝土浇筑施工前,可增加一定的拉力,其能够将钢筋混凝土结构所承受的压力转变为反作用力。在土建工程预应力施工中,依然有一些弊端,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①预应力施工技术发展时间比较短,其是一种新型施工技术,尚未被广泛应用于土建工程施工中。②在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应用中,影响因素比较多,常见应用形式包括预应力平板结构、梁大板框架结构以及转换层结构,上述三种结构形式能够有效提升土建工程结构稳定性。因此,在土建工程施工技术创新中,必须加强对于预应力施工技术以及建筑施工材料的深入研究,保证预应力使用效果。
3.6灌注桩施工技术
在土建工程施工中,通过应用灌注桩施工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建筑结构稳定性。在应用灌注桩施工技术前,应对施工场地土壤环境进行详细勘察,然后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灌注桩施工技术。在成孔灌注桩施工中,选择适宜的成孔机具至关重要,要求选择适宜的地下土层进行成孔施工,常见土层类型有黏土层、粉土层、风化岩以及填土层等等。[3]在建筑工程灌注桩成孔施工中,螺旋钻机的应用比较常见,在钻孔过程中,必须准确定位钻孔位置,并严格控制钻具垂直度以及稳定性。现如今,灌注桩施工技术依然存在一些弊端,主要体现在定位精度、垂直度控制、塌孔和缩孔处理等方面,因此,还必须加强对于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创新研究。
3.7新型抗震技术的应用
我国地域幅员辽阔,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地震频发的地带,在这种类型的地域进行施工时一个重要的因素的就是有效控制地质振动带来的影响。因此,在土建作业施工时需要不断改革与创新抗震技术,提升建筑施工抗震性能,从而有效保障建筑物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在地质结构不稳定的地区施工作业应该采用相对复杂结构的抗震技术设计,将抗震、吸能进行综合的应用,从而有效降低建筑物结构周期抗扭性能,提高建筑结构安全性。
结束语
任何一个建筑企业所开展的土建工程项目,它的整体施工质量实际上和现场的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有着直接的联系,企业在进行施工项目整体落实过程当中,只有充分科学合理的应用施工技术,保证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才能够保证施工项目质量,所以,土建工程施工工程在开展过程当中,从上到下的整体施工计划之一就是针对于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了仔细设计,而且作为当前的建筑企业,为了能够更好地保证施工流程规范化,施工流程科学化,开始针对于施工技术进行全面创新。
参考文献:
[1]王红永.土建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6):174.
[2]李杰.土建工程施工技术现状以及创新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7(51):49.
[3]王鹏飞.土建工程施工技术和创新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7,44(23):73-74.
[4]张志国 . 土建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的创新 [J]. 住宅与房地产,2019(16):129.
[5]宋宏博 . 土建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的创新探索 [J]. 绿色环保建材,2019(05):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