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施工渗漏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探讨 黄细喜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建筑模拟》2020年第10期   作者:黄细喜
[导读] 本文主要对给排水施工渗漏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身份证号:4407821986****3925
        摘要:本文主要对给排水施工渗漏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给排水施工;渗漏问题;产生原因;防治对策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建筑物的高度日益增高,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供水水质、水量、水压、水温和供水的安全程度、给排水的可靠性以及防震、防噪音、防渗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给排水施工过程中,管道穿楼板、屋顶、墙面,以及卫生器具及其与管道的连接处、管道与管道的连接处、水箱、消火栓、阀门等设备、附件、配件及其与管道的连接处均有可能造成渗漏,如何在施工中控制好这些部位的渗漏现象,是我们每位给排水工作者应该研究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给排水施工渗漏成因及防治对策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二、建筑给排水施工渗漏的成因分析
        (1)施工材料等问题。除了上述原因外,造成给排水施工出现渗漏的原因还要很多,包括排水管道的质量不合格。在采购施工材料时,采购人员并未严把材料关,导致劣质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进而出现渗漏的情况。另外,施工单位为了提高工程效益,通过一些手段在施工时偷工减料,例如在厕所和浴室中没有设置防水层等,这些会大大降低建筑给排水的施工质量。最后,在安装房间器具的时也没有仔细检查排水器具的质量,也会引发渗漏的问题。
        (2)功能设置方面的原因。为了片面节约成本,有些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在设有地漏或落地拖布池、洗衣机排水口等设施的楼地面不设防水层;降低厕所、浴室盥洗间的防水泛起高度,造成地面渗漏和墙面泅水;在设计阶段,由于多数不能确定卫生器具型号和水距,设计人员往往根据标准图集来确定预留洞位置,安装卫生器具时再根据卫生器具的实际水距进行扩孔、移孔錾凿混凝土,待器具安装完成后用混凝土补洞,这样往往致使预留孔洞口四周的混凝土强度不够等情况,出现细小裂纹,形成漏水。
        (3)施工工艺问题。在进行给排水施工时,施工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都有可能造成给排水的渗漏,如施工管理的漏洞以及错误等,这些情况都会为给排水施工的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具体的原因为:首先施工人员在施工时,并没有仔细检查施工所用的管道,导致并未意识到施工管道中主要结构上的预留洞位置发生偏移,不仅影响了施工的质量,同时也破坏了管道的主要结构;其次,封堵管道中的预留洞的施工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给排水施工的质量。而水电施工对封堵管道时,其技术水平的高低和使用的材料质量的好坏也是影响给排水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对于给排水施工而言都有着十分巨大的影响力,因此要对这些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确保建筑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
        (4)施工管理问题。对于建筑给排水而言,施工中的监督管理工作是保证给排水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然而就目前我国给排水施工的情况来看,施工的相关部门并不注重监督管理工作,未能发挥监督的职能。此外在给排水施工时,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甚至部分施工人员对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并不熟悉,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许多的问题,例如混凝土材料不符合标准,混凝土的配合比例不达标等,大大提高了给排水工程封堵施工出现问题的渗漏风险。


        三、建筑给排水施工渗漏问题的防治对策探讨
        (1)加强前期施工准备阶段的防治。为有效防治建筑给排水渗漏问题,必须要从前期准备环节开始进行分析和管理,排除存在的各类问题,确保准备工作的充分性,可以为后续正式施工提供可靠保障。第一,图纸学习。对比现场实际情况,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图纸学习,确定设计意图以及施工要点,对各工艺操作要求做到熟记于心。同时要结合设计图纸内容,来对现场作业进行科学部署,确定各项参数的准确性,做好细节控制。第二,确定重点。对于用水较多的部位,需要将其作为渗漏防治施工要点,例如厨房和卫浴。一般在对卫生间进行给排水施工时,需要对管道分布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横纵安排要求,以及弯道承接方式等,还要根据建筑工程功能性特点,对排水量进行可靠估算,根据结果来选择尺寸合适的管道,从根本上来排除渗漏问题发生的可能。第三,管道预埋。重点确定管道预埋深度,对比方案与实际情况,必要时可以对设计数值进行调整,保证预埋深度的合理性,避免后期外部因素对管道造成的损坏。要求在正式安装前,对管道质量进行验收,确定其不存在任何质量隐患,通过性能检测,保证能够达到施工要求,消除管道劈裂、承接口损坏等问题存在的可能。
        (2)加强施工阶段的防治。为避免排水管道渗漏,需要以设计图纸为依据,确定预留孔洞位置,按照专业规范进行操作,避免后凿孔造成混凝土板开裂,而留下渗漏隐患。并且预留孔洞尺寸要合理,与外径间隙在30mm以内。对于需要穿越楼板的管道,要求套管超出地面20mm以上,并要在管道与套管间留出5~10mm间隙,向内填塞满聚乙烯泡沫条后密封,最后在管道周围加大排水坡度。如果遇到管道根部渗漏问题,需要对四周面层和防水层进行铲除,并凿除宽度为20mm的沟槽,全面清理干净后,向内部填入密封材料,对管道与地面交接部分涂刷100mm以上与1mm厚度的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最后完成面层与保护层施工。在穿墙施工中,与墙面交界部位最容易出现渗漏问题,主要是因为穿楼板洞封堵不严以及地面坡度不合理造成积水。在进行施工时,要控制好孔洞预留位置,对比图纸进行严格复核,并且在正式施工前对洞壁四周打毛处理,清除浮浆后进行管道安装。穿墙管道安装后封补孔洞,要将模板支好,拼接不得留有缝隙以免漏浆,立管好修要加设挡水圈。同时,地面要设计好坡度,与土建单位沟通确定地面标高线,作为地漏安装位置确定的依据,一般可低于土建提供地面标高5mm安装。
        (3)提高员工专业素质和加大监察部门力度。当下很多建筑企业都比较侧重体力劳动者,但是这样的体力劳动者缺乏系统的学习和掌握,没有理论作为指导。而现今的形势是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先进的理论可以带来巨大的生产力和财富,所以,企业应当做到的还是先进技术和人才的引进工作,可能这样对于经济是很大的负担与压力,但是会产生极为长远的功能与效果。优秀的人才不仅可以承担起对基层员工的培养工作,还能组建一支高水平的科研设计队伍,将科学理论转化为生产力,提高整个项目施工的效率和进度。此外,检查的力度有待加强和提高。无论是第三方监理还是质量监督站,都要做到严格做到规范标准,不能有一丝疏忽和大意。
        四、结语
        总之,在给排水管道施工过程中,为防止建筑室内渗漏,需要将防水措施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在管道穿墙阶段,管道穿屋顶施工及卫生器具安装阶段做好防水措施,并在施工完成后,及时采取防水测试与实验,进一步确定其防水性能。并检查管道的堵塞与渗透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尽最大可能保障排水系统运作正常,为住户提供稳定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陈志强. 论高层住宅室内防水防渗漏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3(09).
        [2]张俊焕,徐丽萍.高层建筑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分析[J].城市建筑,2013(08).
        [3]张素茵.房屋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之我见[J].科技致富向导,2012(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