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0437
摘要:在现代社会下,我国人民对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施工单位需要根据施工要求,应用科学有效的施工技术,展开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工作,保障建筑工程质量,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稳定性。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技术特性,探究了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的问题,研究了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中问题的预防措施,指出了建筑工程中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策略,希望为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工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项目不断增加。在新的发展阶段,施工单位把先进的施工技术贯彻到工程施工之中,强化了施工效果。为保证建筑工程的耐久性,施工单位注重开展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工作。通过实践研究发现,钢筋混凝土工程在后续应用时出现了蜂窝、孔洞、漏筋等多种问题。因此,施工单位需要把控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合理地推进每一项施工活动。
1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技术特性
1.1整体性
钢筋混凝土乃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对于施工人员来讲,其需要从全局把握施工活动,根据施工图纸以及施工要求,准确地开展钢筋混凝土施工工作。同时要监督每一项施工工作,并指导施工人员开展施工工作。为提升钢筋混凝土工程建设水平,施工单位各大部门需要积极地沟通与交流施工信息,保证工程顺利推进、
1.2施工流程的复杂性
钢筋混凝土施工具有复杂性的特征,具体如下所述。前期准备、后期钢筋捆扎、浇筑工作等都是需要施工人员开展的工作。每项工作包括的施工事项比较多,施工复杂性强,施工的难度大,施工稍微控制不当,就容易诱发工程质量问题。后期养护是钢筋混凝土工程的重点,若是养护工作人员专业能力不高,就不利于发挥其应用价值。
2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的问题
2.1容易出现蜂窝和孔洞
混凝土蜂窝主要指的是因施工操作、施工材料控制不当等而产生的空隙类窝状的窟窿。产生混凝土蜂窝的具体因素包括,混凝土配合比例不科学、合理,混凝土搅拌不充分,下料不符合施工规范等。由此可见,诸多因素会引发混凝土蜂窝问题。
孔洞主要指的是混凝土结构内部存在有尺寸比较大的空隙。在出现空洞时,钢筋就容易暴露在外部的自然环境中。因受外界复杂多变自然环境的影响,钢筋容易被腐蚀,进而影响钢筋混凝土工程应用寿命。产生空洞的原因分析,混凝土下料被隔住、混凝土倒空以及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等均会诱发该为问题。为此,施工单位需要科学地控制混凝土、浇筑施工等多项工作。
2.2容易漏筋
漏筋主要指的是混凝土内部或者局部钢筋裸露在结构表面。在出现漏筋问题时,钢筋混凝土工程的稳定性容易受到影响。产生漏筋的原因包括,在浇筑混凝土时,出现了保护层垫块移位或者垫块太少漏放等问题,就会诱发该问题。除此之外,若是钢筋过密,水泥砂浆就会因缺乏空隙无法充分地包裹钢筋,进而出现该问题。另外,材料也会诱发该问题,如混凝土配比不科学时就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不利于保护钢筋。
2.3连接部位缺陷
连接部位缺陷即竖向构件以及水平构件的连接部位产生的质量问题。若是连接部位存在缺陷,就容易影响浇筑施工水平。通常情况之下,大梁、板跟台等在施工工因施工材料质量不佳或者缺乏应用先进的施工技术等,就容易导致连接部位出现质量问题。由于连接部位缺陷对整个工程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所以施工单位需要探究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保证工程质量。
3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中问题的预防措施
3.1蜂窝和孔洞的预防措施
由于混凝土配比不当就增加蜂窝和孔洞发生几率,施工单位需要根据混凝土材料配比标准,并按照混凝土材料配比流程,开展配比工作。与此同时,要确保混凝土的拌合均匀性以及坍落度的合理性,这样就容易最大限度的避免蜂窝和孔洞问题。在混凝土下料高度较高的情况之下,该施工的不可控性增大。为保证施工质量,施工人员就需要设置串筒以及溜槽。一般而言,下料高度大于2m时需要做好该项工作。除此之外,施工单位需要合理把控浇筑工作。为降低蜂窝和孔洞问题发生率,要认真地研究分层下料以及分层振捣施工模式,掌握施工要点,并把握施工技术应用重点。同时管理人员需要做好管理工作,确保施工工作科学推进。
3.2防止漏筋
如果施工人员缺乏根据钢筋所在位置开展混凝土浇筑工作,就容易提高漏筋风险。所以,施工人员需要先找准钢筋位置,再开展混凝土浇筑工作。另外,施工人员需要控制保护层厚度,强化保护层保护钢筋的效果。钢筋过密容易发生漏筋现象,为解决该问题,就需要选取适合粒径的石子提升混凝土配比效果。此外,施工人员需要在浇筑高度超过2m时应用串筒或者溜槽推进下料工作。值得注意的是:施工人员需要在进行捣鼓工作时要避免碰撞钢筋,以便出现漏筋问题。同时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施工环境、拆模时间规范要求,明确拆模时间,保证拆模工作水平。
3.3防止连接部位缺陷
连接部位产生的缺陷会大大地降低工程的应用价值。基于此,施工单位需要把控连接部位的施工活动,防止连接部位出现缺陷,以此保证施工质量。若是连接部位存在杂物,就容易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进而诱发后续质量问题。因此,施工人员需要事先清理杂物。墙连接部位是容易出现缺陷的部位,所以要控制好相关施工工作。其中,先用配合好砂浆进行浇筑工作,并控制每层浇筑的厚度(50mm),再做好相关处理工作,提升施工水平,即开展震捣工作。
4建筑工程中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策略
4.1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为控制裂缝,保证工程质量,就需要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施工单位需要指派专业人员根据养护温度等规范标准,实施养护工作,确保混凝土收缩程度处于合理正常的范围内。另外,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做好混凝土拌和后降温处理工作。除此之外,施工人员需要做好喷护养护工作,增强化混凝土性能,降低裂缝发生率。
4.2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合理控制
施工单位需要构建科学完善的混凝土浇筑方案,根据混凝土浇筑方案指导实际浇筑工作,提高浇筑施工质量。为强化施工效果,施工单位需要根据季节选择合适的浇筑时间。由于夏季中午的温度高,会影响浇筑施工质量,施工单位需要避免中午推进该工作。与此同时,要做好钢筋安装工作,其中根据安装图纸推进施工活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容易出现蜂窝和孔洞、漏筋、连接部位缺陷等问题。为解决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问题,施工单位需要探究科学的方案,指导施工活动。与此同时,施工单位需要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并合理控制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以此确保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魏志刚.房屋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20(15):186.
[2]方平洋.试论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特征及管理措施[J].农家参谋,2020(09):110+164.
[3]刘强.建筑工程中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0,5(06):42-43.
[4]韩志芳.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农家参谋,2020(01):139.
[5]邓玉庆,魏文康,刘贤锋,张亮亮.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关键技术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4(01):55-57.